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声音 人大代表袁红梅:激活社区中沉睡的社工力量

人大代表袁红梅:激活社区中沉睡的社工力量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袁红梅:激活社区中沉睡的社工力量

在日常社区管理服务中,全国人大代表袁红梅发现,虽然社区“两委”工作人员中已经有不少人拿到了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但缺乏专业服务能力,同时,对社区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导致考了社工证却干不了社会工作,既是对专业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不利于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

2016年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决策部署的第十年,经过十年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规模总量达到76万人,其中持证社工近30万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本身就职于社会服务机构,担任一线社工或者项目管理工作;在政府相关部门任职,从事民政或相关业务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持证社工。

袁红梅分析,第一类社工本身就从事专业服务;第二类社工不直接从事专业服务;第三类社工就业去向不固定,对口就业率不高;第四类社工是基层社区服务的一线力量,不仅需要持证上岗,更需要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服务。

但根据社区管理服务经验,结合调研情况,袁红梅发现虽然社区里有大量持证社工,却发挥不出专业优势,造成了基层社工人才的极大浪费,阻碍了社区服务专业化发展,影响了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

在调研过程中,袁红梅还发现,不少社区“两委”持证社工考证动机一是为了“加钱”,二是为了“不下岗”。“一些地方考了证就可以享受职业技术津贴,初级100元、中级200元,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要求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持社工证上岗,没有证就可能被淘汰。”袁红梅告诉记者,“大部分社区都缺乏系统知识和实践培训,工作人员靠死记硬背考了证,就算考试通过了,也没有能力从事专业服务。再加上政府交办事务过多,大家都被拴死了,没有精力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对于如何激发社区持证社工潜能,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袁红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应通过顶层设计,加快社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基层社区创新社会治理,对已有社区业务进行分流,为基层社区持证社工设置专门岗位。其次,落实基层社区持证社工的继续教育,加快从持证到提供专业服务的转化。最后,鼓励专业社工机构、高校相关专业和其他有实力的单位、社会组织针对基层社区持证社工开发专业支持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机构自愿、社会融资等方式支持社区持证社工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并作为评价“三社联动”的重要指标。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voice/2017/0314/284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