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理论研究 探讨 | 社会工作为何在农村发展缓慢?

探讨 | 社会工作为何在农村发展缓慢?

原标题:社会工作为何在农村发展缓慢?

我国社会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国家职能的不断转移,社会工作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大力扶持社会工作机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也是在补齐政府所编织的服务大网的不足。

社会工作机构在城市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与之相比,社会工作机构在农村的发展却是慢了很多。在中国,城市发展速度快,经济发达。农村发展速度慢,经济落后。

由于农村一直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对于大多村民来说,他们难以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农村其人际问题盘根错节,难以理清,这对于社会工作机构来说很多工作都不能得以顺利开展。即使开展了,工作也会较为艰难。

一、村民对社会工作机构的怀疑和不认同

不仅是村民对社会工作机构有着怀疑和不认同的心理,现如今,民众对社会工作机构还是保持着不理解和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和不理解,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成,农村社会工作和农村社会机构在农村开展活动时与村民们割裂来了,社会工作这几年发展迅速,但更多是在专业化和理论方面,对于农村的实践,进展较为缓慢。

从意识层面来看,自建国以来,我们的政府一直是以一个全能型政府的形象出现的,政府包揽了大大小小的事物,而农村社会工作和农村社会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为其提供服务。

村民们习惯了政府的管理,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又难以提供,只能流于形式,这使得对农村社会工作者没有了解或了解很少,这就使其对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有较强的陌生感和疑惑心理,从而导致其不太容易接受农村社会工作机构。

同时村民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他们认为这是自家的事情,不适合摆在台面上来说,所以也不愿意将自己所面临的家庭、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求助于农村社会工作机构。

从生活实际层面来看,目前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开展一般是物质扶贫为主,如下乡送温暖送爱心等,这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有很大的重叠之处,而在力度上又不如政府部门,在此情况下,村民们很容易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这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民对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认可度和支持度较低。

二、社会工作机构在乡村缺乏本土化发展

费孝通先生也说过,中国乡土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差序格局文化,乡村通常以小家庭为主,依托血缘关系来维持,当外来人员进去时,会对外来人员产生防备和不信任的心理,这对于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在乡村开展工作是不利的。

因为这是本地人熟悉成长的土地,而大多数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社工,都来自外地,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融入。还有很多社会工作者只是将书本上学到的社会工作的知识和伦理生搬硬套,没有结合当地的特点和伦理道德进行融入改善,地方性知识缺乏。

而中国的国情和国外又是迥乎不同的,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当地地方性知识,会使村民和社会工作者之间产生隔膜,使得服务难以开展或进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工作者的可行能力。

例如,在农村开展工作会碰到农忙的时候,如果机构依然在这时候定期让村民过来开展活动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村民们看来,土地和农作物肯定要比这些活动要重要的多,他们也不可能丢下田地去参加活动,这时我们开展活动就要变通一下,活动要化成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举办,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

同时我们也要吸纳当地的社工资源,用当地社工服务当地村民,这样或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资金的匮乏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在农村开展活动时缺少资金,活动难以持续。资金的匮乏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农村地区的资金匮乏。

因为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来说发展较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只是依靠农业,没有其他重要经济来源,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使得社会工作者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不便,农村的政府由于缺乏资金,不能为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是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自身资金的匮乏。

目前,社会工作机构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政府拨款维系的。政府推出一系列项目,并为每个项目投入一定的资金,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第三方机构以招标的形式来购买项目,获得资金,一旦政府的投入出现断裂,社会工作机构只能通过申请如基金会等NGO的资金支持来维持机构和项目服务的开展。

依靠项目生存,和众多的社会管理项目一样,典型的项目制运作。项目申请成功后,社会工作机构获得启动资金,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开展相关社会工作服务。由于项目具有时效性,在项目期限内,机构申请到的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开展。项目评估验收,意味着项目周期的结束,由于资金投入连贯性问题,意味着依托项目开展的服务也将停止,缺乏一个连贯有序的过程。

受政府资金和时间上的限制,很多社会工作机构将服务量化了,只是为了项目而工作,不是为了开展有效率的服务。为了赶项目的进程,很多服务的开展大多只注重形式,流于表面,而忽视了服务对象真正的需求,项目的开展也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四、社会工作机构目前的尴尬地位

目前一些社会工作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因受政府资金支持,自身位置没有摆正,同时也受到行政体制的干扰,渐渐有些沦为政府下属机构的味道。

在完成政府项目后,也多用汇报的方式,而政府一贯思维是给你拨款,你则要按我的想法来做。由于有些政府部门不是很了解社会工作,常常会要求社会工作机构做一些非社工服务的工作。还会将项目时间压缩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导致了机构不得不流于形式而忽视服务质量。

有时,不管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质量如何,只要基层领导一换,新领导有了新想法,社会工作机构就需要迎合新领导的想法。

社会工作机构要花很多的精力去跟基层政府主要领导建立合作关系,这样用于去建立真正意义的专业合作关系的精力将减少,也很难花时间去发展和探索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其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这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开展和农村社会工作的良性发展。

村民的认同感,活动形式的死板,资金不足,受政府部门的制约,这使得社会工作机构在农村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掣肘。当然,社会工作机构在农村的发展缓慢也不只是这些原因,这只是我个人粗略的见解,欢迎大家一起来指正和补充。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7/0309/284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