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社会工作进入“公益+”时期

社会工作进入“公益+”时期

前不久,安源区社会组织培育创新发展基地举行入驻组织签约仪式,包括萍乡市关爱残疾人协会在内的6家入驻社会组织,将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壳内孵化服务,以及出壳后一年的跟踪服务。

“培育创新发展基地的小额资金资助、公益分享日等活动设计,对提升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在基地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的组织能运作更规范,影响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一位入驻社会组织代表满怀希望地说。

入壳:不仅仅为补充“营养”

公益草根组织作为社会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缺人缺钱缺资源的现状又使得草根组织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帮助这些社会组织更好地成长、更规范地开展社会工作,2015年,我市就启动了社会组织孵化工作,助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创新和公益事业中来。

在2015年江西省公益创投——萍乡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试点项目中,第一批接受孵化的15家入驻社会组织,经过为期一年的孵化项目培育,现在团队凝聚力已相当强,各入驻组织在组织组建、队伍建设、场所建设、活动开展、对外宣传、财务制度、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等方面都有整体性提升。据统计,期间孵化基地对入驻组织先后共开展各类活动及指导55次,其中能力提升活动21次,培育指导活动开展15次,资源对接大型社会公益交流活动2次,入驻组织负责人成长营2期,主题沙龙活动15次。孵化培育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各级各职能部门观念的转变,让入驻社会组织及广大市民对社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各社会组织由原来简单的送温暖思维转变成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萍乡市阳光志愿者协会谭准说:“通过基地组织的培训,我们既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领会到了团队组建、运行、维护的重要性。对此我体会最深的是,不管是一个企业抑或是公益组织,从上至下的沟通必须畅通无障碍。”

培优:“种子选手”打擂台

安源区社会组织培育创新发展基地是省民政厅社会组织培育项目。对此次入驻的6家社会组织,基地将以“入壳”、“孵化”、“出壳”3大板块进行培育扶持,为其提供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培育服务,并由全国知名专家对其组织及负责人、骨干进行能力提升方面全方位系统培训、督导。同时帮助入驻组织链接基金会、慈善会、政府职能部门、媒体等资源,还将为优秀入驻组织提供小额项目资金扶持。

入驻基地并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据悉,安源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创新基地自2016年11月立项后,通过各媒体发布了社会组织入驻招募公告,吸引了13家组织前往了解咨询。经过前期调研、初审等环节,确认了8家组织进入终审,最终通过专业机构多方面考核评审,有6家被鉴定为“潜力组织”的机构组织成功入驻。

如何帮助这些“种子选手”更上一层楼?安源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创新基地采取的是鼓励竞争、奖励优秀的方法,如对入驻社会组织提供的小额资助金,不搞平均分配,而是通过打擂台,各自拿出项目计划书,由专家进行评审和评比,将资金优先配置给优秀的项目。此举既激发了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意识,又增强了社会组织内部的创新动力。

共建、共享、互助:搭建公益+大平台

除了对社会组织在场地、资金、培训、督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创新基地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整合各社会组织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在萍乡公益界形成共建、共享、互助的氛围。如整合服务场地,将各入驻社会组织的场地予以统一调配和使用,增加公益服务场所的利用率;整合服务资金,举办志愿公益项目推介会,为资方和社会组织执行方搭建对接渠道。在2016年萍乡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迎春联谊会暨“爱心传递日”上,成功将小树苗、青苹果、文化传媒行业协会的“爱的家书”“诗风雅韵,润泽童心”“乐公益”公益项目推介出去;整合服务信息。建立起QQ、微信交流群,各入驻社会组织将服务信息及时反馈到群里,以便其他社会组织适时给予人力、信息、场地支援。

“我们希望孵化和培育一批初具规模、运行规范、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使其承接政府事物管理职能的转移,服务民生、服务社会。”安源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创新基地总干事刘虹如是说。(记者龚婷)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7/0221/283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