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社区 如何融入城镇新生活:一个移民社区的青少年融入实验
如何融入城镇新生活:一个移民社区的青少年融入实验
一场易地搬迁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西部地区打响,离开资源匮乏的老家搬进城里的社区,如何融入城镇开始新的生活,是摆在每一个搬迁家庭面前的新问题。
贵州省惠水县明田社区正在面对这样的过渡,这个寓意“美好明天”的社区规划安置1095户4684人,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742户3115人,新市民来自全县28个村的58个自然寨,全部为整寨搬迁。
“社区青少年有需要,团组织就要直接拉起他们的手。”团中央下沉惠水县干部、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协调督导处处长梅峰说。他邀请广州番禹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走进明田社区,开始了一场青少年融入城镇新生活的实验。
社工利亚琼的目光盯在了孩子身上,还没走进社区大门,她就看到很多孩子在宽阔的马路上追逐打闹,全然不顾可能经过的汽车。5岁的辉辉(化名)敏捷地爬上小区里的绿化树苗,爬树、翻墙这些孩子们在村里早已习惯的游戏,在城市中却会面临很多危险。
“要让移民孩子更好地融入城里生活,得从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利亚琼说。
社工们带着社区里的孩子从洗脸洗手做起,孩子们端着小脸盆,拿着香皂毛巾,利亚琼将洗手分为5个步骤教给他们,很快孩子们就懂得不仅要勤洗手,还知道用一些小技巧认真地把指甲缝洗干净。
看到女儿菲菲(化名)的改变,妈妈陈华妹嘴角上扬。在2016年6月搬进社区之前,陈华妹跟丈夫在浙江打工,孩子由家里的老人照顾,老人家不会为孩子买牙刷牙膏,孩子从小没有刷牙的习惯。而现在,在社工们的带领下,孩子已养成早晚各刷一次牙的习惯。
杨小满带着3个孩子从惠水县羡塘镇岗金村搬到了明田社区,他告诉记者,老家木头房子在雨季经常被淹,总会担心房子会被洪水冲走。2015年,他的妻子因为贫穷逃离了这个家庭,抚养3个孩子的重任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
搬到县城生活后,杨小满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守在孩子身边,在社区周边做些零工,但无法看管孩子,两个不满学龄的儿子被他反锁在家里。
家里的水、电甚至窗台,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素,社工们走访时发现这个问题后,赶紧把两个孩子带进了社工服务中心。两个孩子在服务中心的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看书、唱歌、打乒乓球,还有志愿者带着一起做游戏,两个孩子每天“泡”在欢声笑语中,即使到吃饭的时间也不舍得离开。
孩子们会“用脚投票”,很快,社工服务中心聚集了20多个孩子,他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新的生活知识,还有唱山歌比赛、周末欢乐影院……
社工在与孩子的接触中,还发现他们缺少自我保护意识。针对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开启了“小红花”自我保护小组,普及防性侵知识。
“坏人说的秘密不能遵守”“不许别人摸自己”……孩子们聚在一起复述安全知识内容,这是社工们在前一天的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孩子们说着还有些害羞,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课程。
利亚琼发现,这里不少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社工们接触不到两周时间,小区里的孩子就开始黏着她了,走在小区里,她时常两手各领一个,前后还跟着几个。
尽管进驻社区只有一个多月,但大家都感觉,社工力量的加入太及时、太重要了。
随着了解的深入,社工们总结了移民青少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身体发展、就学、就业、家庭经济发展、特殊行为、家庭关系、政策信息获取等7方面内容。
社工们再根据这7方面分别列出营养不良、重大疾病、逃学厌学、早婚早育、吸烟、网瘾、校园欺凌等潜在问题,以问题为突破口,梳理青少年的需求、社工们的服务和建议政府出台的政策。
“统筹资源、服务和政策,让这场融入的尝试不仅是给予。”广州番禺正阳社工服务中心专项总监陈江仙说,实验的目标是培养社区的内生动力。
按照陈江仙的计划,广东社工将在3年后完成这次探索,撤出惠水县,但为当地培养一支专业的社工队伍和一套完整的贫困地区培育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探索,2016年10月,团中央权益部联合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在惠水试点开展为期3年的“为了明天”贫困地区青少年关爱保护项目。团中央和爱心企业联合成立了专项基金。
如今,惠水县首家社工机构——好花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和广州番禺正阳社工一起,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青少年、移民社区青少年,以及边缘青少年等提供服务。
团惠水县委书记梁明珠认为,这样的尝试将留下“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为构架的县级社工服务站,如果这些社工服务站能建在各乡镇,并按照专业工作规范运行,将形成贫困地区青年社会治理的新样本。(记者 白皓 通讯员 刘春媛 李晓蕾)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community/2017/0113/281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