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迷失于魔坑中的家庭 剖析原生吸毒家庭案例
迷失于魔坑中的家庭 剖析原生吸毒家庭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小军(化名),男,32岁。
(二)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已婚,深圳市户籍人口,家庭一共5人,哥哥已成家分开居住(哥哥在华为工作,生活相对小康)。目前,服务对象和爸妈、孩子一起居住,妻子在别的区上班,由于特殊关系导致夫妻关系不是很融洽,妻子几乎不回他家。服务对象处于无业状态,但是其属于精神残疾,残联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补贴。早年,其爸妈为其买了一辆0.5吨的小货车,现在快到了报废期,但其很是珍爱,并以自己拥有车为傲。
服务对象爸爸祖籍属于宝安,早年入伍,后来退役后分配盐田工作。而妈妈之前是自由职业,经常在中英街带货,后来也从事稳定的工作。服务对象小的时候,爸妈工作都很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他,他和哥哥一起玩耍。他们的家族有精神病史,家族里也有人是精神病,目前在精神病院中,服务对象也被检测出精神病(躁狂症),而且病情不稳定。服务对象从小学开始喝止咳水,且上瘾,导致性格更加暴躁。而且,由于特殊原因进过监狱并导致精神病并发,在康宁医院治疗康复过一段时间,病情稳定后转回进行康复。
现在,面对服务对象的现状,社区、家庭都感觉很无奈,特别是家庭不愿意承认其精神病的事实,感觉对家庭是一种累赘,其爸妈有过放弃他的想法,让其自生自灭。服务对象也不承认自己精神病的事实,不愿意配合治疗和服药。他希望大家不要把他看作精神病人,可以过正常的生活,可以正常的上班工作。同时,他也希望社会能帮助自己,可以申请社会救助,解决家庭窘迫的生活。
二、问题分析
(一)问题成因
1、主要成因:其家族带有精神病遗传,本人携带精神病并发基因,这是不可改变的先天因素。
2、客观成因:童年时期,父母疏于关爱和教育,导致喝止咳水上瘾,性格发生改变。
3、引发因素:由于特殊原因,进入监狱,导致精神病并发,个人精神、工作、生活等随之改变。
(二)服务对象处境
1、服务对象的家庭没有接受服务对象精神病患者的现实,认为其现在是一个累赘,没有接纳、包容服务对象,甚至大家有时还笑其精神病。
2、服务对象个人也没有接受自己精神病病发的现实,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配合医生服药,导致躁狂症随时发作,而且神经兴奋,黑白颠倒的生活。
3、社会环境对精神病患者的接纳、包容不够,服务对象家庭精神压力大。
4、服务对象不配合医生的治疗,甚至可能还在私下喝止咳水,精神状态不好,躁狂症常发作,但是也没有合适的强制性的条件让其把止咳水戒掉(家人不愿意送其去精神病院或者康宁医院,除非病情发作,实在没有办法)。
(三)服务对象优势
1、服务对象个人非常希望改变现状,找到工作,回复正常的生活。
2、服务对象属于精神病残疾,残联有一定的残疾补助,每个月1000多元,对并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有一定的缓解和帮助。
3、服务对象的哥哥工作条件相对较好,有时也关心弟弟的生活,而且爸妈都是退休职工有退休金。
4、社区工作站、社区社康都希望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基本的生活,条件允许可以多方面协助。
(四)理论分析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人在情境中”,要求工作员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施加的影响,从实际环境出发了解服务对象,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在本案例中,服务对象个人由于先天条件、客观因素以及没有接受自己精神病病发的事实,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配合医生服药,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服务对象面对自己的病情更多的压力来源于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目前,社区环境对精神病患者的接纳、包容不够,让服务对象压力非常大,特别是服务对象原生家庭接纳与包容。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家庭没有接受服务对象精神病患者的事实,认为其现在是家庭的一个累赘,没有接纳、包容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患病的一些非偏激行为一味的责骂,甚至大家有时还笑其精神病。因此,服务对象一直处于一种不良的环境中康复,甚至是一种病态的环境中康复,不利于病情的康复,甚至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根据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需要工作员多层面的服务接入,调整服务对象的失调功能系统,特别是服务对象外部环境,争取服务对象适应或者改变外部环境以达到服务对象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影响。在本案例中,可以通过工作员多层次介入、辅导与支持,争取最大化的改变服务对象外部环境,特别是病态家庭环境,让家庭接纳、包容服务对象精神病的事实,调整服务对象失调的功能系统或者促使服务对象修正损坏的功能系统,以达到服务对象与家庭回归正常互动生活。
2、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中,认为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由于个人原因引起的,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要求工作员分析问题不能仅放在服务对象身上,还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着手,把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本案例中服务对象以及其环境系统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服务对象的家庭不承认服务对象精神病的事实,不能正确理解精神病人,不能合理处理精神病人发病情况,不能内心上接纳、包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处于一种不良状态,不能正常的发挥家庭系统的功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调。第二,服务对象所处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优质的资源库,如工作站、社康、残联、小康生活哥哥等等,但是没有有效联结,形成个人支持网络,让各子系统独立运作,整个生态系统没有有效运作,甚至面对现状大家感觉无奈而无处出力。这些问题都需要社工多层面的介入,协助服务对象环境中各子系统调整,形成支持网络,与服务对象基本需求达到平衡,以达到整个生态系统良性互动。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给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提供辅导和精神支持,协助他们接受精神病患者的现实,如不说他精神病、尊重他的病情、包容他的无伤害行为等。
2、与其家人一起协助服务对象认知自己的病情,接受医生的专业治疗,按时服药、休息。
3、协助服务对象找一些适合其自身情况的简单工作,合理消费时间,降低对止咳水的依赖。
(二)介入策略
1、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让他们了解、接受社工服务,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2、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一起了解精神病,认识精神病是一种病,合理治疗大部分可控,接受精神病的现实。
3、与社康、工作站等相关人员一起协助服务对象接受治疗,发挥家庭的监督、关爱等功能。
4、协助服务对象了解、找一些合适的简单工作,消费时间,降低对止咳水的依赖。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2015年9月)
1、介入重点:与服务对象以及家庭建立专业的服务关系,与社区、社康建立合作关系,从多个层面了解服务对象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区环境,初步介入服务对象康复治疗。
2、主要内容:工作员走访服务对象以及家庭,观察服务对象家庭现状。与服务对象以及妈妈面谈,初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经历、现状,了解家庭情况,建立专业的服务关系。走访服务对象社区工作站、社康、社区,侧面了解服务对象以及家庭情况,建立合作关系。工作员根据走访了解情况,对服务对象问题作出初步分析与评估,开始介入服务对象的康复治疗。
(二)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5月)
1、介入重点: 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建立信任的服务关系,提供心理辅导和精神支持,协助他们接受精神病患者的事实,协助服务对象认知自己的病情,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协助服务对象找一些适合其自身情况的简单工作,合理消费时间,降低对止咳水的依赖。
2、主要内容:工作员不定期的电访或者走访,了解服务对象的病情进展,给予服务对象以及家人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精神依靠。同时,工作员与社康密切联系,了解精神病的病因、治疗、康复等情况,并协助社康把精神病知识传达服务对象以及家庭,让服务对象以及家庭对精神病有一定的理解,接纳、包容服务对象,逐渐的接受精神病的事实,配合医生的治疗。另外,工作员密切联结社区工作站、残联、服务对象哥哥、其他社会力量等,给予服务对象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协助服务对象走出家庭,从事自己能做的工作,合理的消费个人时间,降低无聊情绪以及对药物依赖。
(三)第三阶段(2016年6月-2016年9月)
1、介入重点:与服务对象以及家庭维护服务成果,准备结束专业个案服务关系。
2、主要内容:工作员定期的电访、走访服务对象以及家庭,了解其病情康复的最新成果,倾听他们烦躁的心声和配合治疗的过程,支持他们配合康复工作,对其康复成果表示肯定。同时,工作员对服务对象、家庭、社康等回访,评估服务对象功能恢复情况,与相关方结束专业个案服务关系,约定后期常规服务跟进。
五、服务评估
根据工作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家庭的约定,工作员协助服务对象以及家庭了解精神病知识,共同面对家庭现状,接受服务对象精神病的事实,接纳、包容服务对象,并协助其配合康复治疗。同时,协助服务对象走出家庭,寻找适合自己的简单工作,合理消费自己时间,降低药物依赖。工作员通过问题分析、预估,制定了的介入策略,提供专业服务,根据服务的进展、社工观察、各方意见的反馈,服务目标达成如下:
1、服务对象家庭、社区基本接受了服务对象精神病的事实,接纳、包容服务对象,没有或者极少取笑于服务对象精神病的标签。根据社会治疗模式,工作员多层次介入、辅导与支持,争取最大化的改变服务对象外部环境,特别是病态家庭环境,让家庭接纳、包容服务对象精神病的事实,调整服务对象失调的功能系统或者促使服务对象修正损坏的功能系统,以达到服务对象与家庭回归正常互动生活,目标基本达到。
2、服务对象接受自己精神患病的事实,并在一定条件下配合了医生的康复治疗。根据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服务对象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由于个人原因引起的,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工作员通过调整其外部环境,尊重、接纳、包容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接受了自己患病的事实,并接受医生的康复治疗,目标已达到。
3、服务对象通过工作员的多方介入、资源联结协助,服务对象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开始了过港带货工作,合理的消费了个人时间,降低了药物依赖,并且努力寻找其他适合的工作。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服务对象所处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优质的资源库,如工作站、社康、残联、小康生活哥哥等等,工作员多层面的介入,协助服务对象环境中各子系统调整,形成支持网络,与服务对象基本需求达到平衡,以达到整个生态系统良性互动,服务目标已经达到。
六、结案
工作员通过问题分析、问题预估、预定目标、制定介入策略、提供专业服务,根据服务的进展、社工观察、各方意见的反馈,服务评估,服务目标基本达成。
在本案例中,根据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在情境中”理念,工作员从实际环境出发了解服务对象,多层次介入、辅导与支持,改变了服务对象外部环境氛围,特别是病态家庭环境,让家庭接纳、包容服务对象精神病的事实,调整服务对象失调的功能系统或者促使服务对象修正损坏的功能系统,以达到服务对象与家庭回归正常互动生活。同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工作员多层面的介入,协助服务对象环境中各子系统调整,形成支持网络,与服务对象基本需求达到平衡,以达到整个生态系统良性互动。根据服务预定的目标基本达成,工作员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结束专业个案服务关系,转为常规走访跟进服务关系,专业个案服务关系结束。
七、专业反思
自从工作员接到区社康的求助开始,一路坎坷,一直坚持服务,跟进服务35次。服务过程中,工作员尝试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可行的也有不可行的,也学习了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积累了特殊服务的经验,主要思考有以下几点:
1、社会对特殊群体特殊原因不了解,社会认同、接纳程度比较低,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特殊群体回归社区生活。根据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在情境中”的理念,要求工作员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施加的影响。如精神病患者,大家口口相传精神病,但是极少数人知道精神病的起因、来源、康复治疗等,只是说其神经有问题,远离他们;如吸毒人员,社会普遍认为他们是坏人,甚至是十恶不赦分子等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正常人,只是在特殊的时间里或者他们选择不一样的生活而已,这些都需要社会大量的普及特殊群体知识,改变他们的外部环境系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他们,接纳、包容他们,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的康复,回归社会生活。
2、服务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资源库,只是需要工作员把服务对象身边的资源联结与盘活即可发挥作用。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而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互相作用,形成支持网络,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即可达到整个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在特殊群体服务中,特别是在深圳或者沿海发达地区,针对特殊人群都有一些优惠政策,特殊群体周边有大量的服务人员,只是没有一个联结者,把相关资源联结起来通过最有效的方式提供服务。工作员可以发挥一个联结者的作用,而且其是一个利益中立者,不涉及任何一方的利益关系,有其独特的优势。
3、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或许从特殊人群介入相对困难,可以考虑从特殊人群的周围环境介入。根据工作员提供服务发现,特殊群体之所以很难融入社区,不愿意接受康复服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周围不接纳他们,甚至是歧视、取笑于他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态系统是不良或者病态的,或者说他们的功能系统受到了损坏,需要合适的引导和调整,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因此,工作员可以从其周围环境介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氛围,让服务对象也逐渐接受并肯定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现状,达到服务的目的。
总之,特殊人群的服务根源上不是服务于特殊人群,而是整合、联结社会资源塑造新的环境氛围与资源联结库,让特殊人群接受自己并改变现状。
(本文作者盐田区禁毒社工 黄华龙)
责任编辑:张燕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7/0105/280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