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行业要闻 盘点|2016年与中国社会工作相关的十件大事

盘点|2016年与中国社会工作相关的十件大事

原标题:围观!2016年,和社会工作有关的这些大事,您最关注哪件?

一、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发展,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等。《纲要》从顶层设计上对“十三五”时期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

6月24日民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也把“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作为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提出“到2020年,力争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1名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个农村社区有1名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以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1万家……”

二、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2016年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决策部署的第十年。民政部于2016年11月7日在广州举办了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议,全面总结了10年来社会工作发展成绩与经验,研究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社会工作推进思路与目标任务。

十年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地方政策支撑的社会工作制度框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规模总量达到76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者近30万人;相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区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超过20万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6600余家。社会工作从民政领域逐步拓展到多个领域,从东部发达地区延伸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在助力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回顾、反思社会工作10年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和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项目办公室也联合主办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高端论坛”,就中国社会工作发展10年中的社会工作政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社会工作理论创新、社会工作实务探索、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的回顾、总结、反思与展望。

三、《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发布

2016年10月18日,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意见》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保障基层、稳定一线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是继中央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之后又一关键性政策文件,对协同破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岗位不明确不规范、职业发展空间不畅通、薪酬待遇水平较低、职业地位不高等瓶颈问题,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扎根基层、安心一线服务困难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将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引导激励作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慈善法的颁布,带来了慈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的新发展。慈善法的实施,为慈善组织的发展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将进一步激发公众的慈善热情,用法治保证慈善精神落地生根、慈善事业枝繁叶茂。

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慈善法》的实施将会在社会服务经费供给、社会工作计划行动的运行效率、利用善款提供服务的精准性、社会服务机构减少对政府经费的过分依赖、社会服务的灵活性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交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五、中国与东盟各国社会工作开启广泛交流与合作

2016年9月10日,由民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社会工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论坛以“社会工作与扶贫济困”为主题,从国际化、多元化、本土化的视角,交流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社会工作的模式与经验,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济困的路径与策略,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论坛围绕“社会工作发展经验、机遇、挑战和对策”“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济困的使命、角色、经验和对策”两个主题开展了研讨,来自文莱、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10个东盟国家的26名政府官员、16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并做主题演讲。民政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社会工作专家学者、部分省(市)民政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负责人50多人参加了论坛并与东盟各国代表开展了对话研讨。论坛还就中国和东盟各国社会工作发展发表了主题倡议。

六、国家明确社会工作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相关任务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出了社会工作在儿童保护工作中的作用。这意味着社会工作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民政部设立了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处,隶属于社会事务司,这是民政部首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设立专门业务处。4月,国务院同意民政部等27部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11月9日,民政部等8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通过落实家庭监护责任、落实强制报告责任、落实临时监护责任、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落实户口登记责任、依法打击遗弃行为等,力争到2017年底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杜绝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有效遏制监护人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行为,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

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针对困境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并要求建立起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这是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困境儿童的兜底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了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

七、社会工作推动扶贫济困向精准化转型

2016年3月,民政部把“发展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作为第十个“国际社工日”的宣传主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并在活动期间举办了“专业社会工作与扶贫攻坚专题研讨会”,就专业社会工作在扶贫攻坚中的角色与作用、方向与路径、模式与机制等进行了研讨。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其中重点提出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扶贫作用;制定出台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专项政策;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划;鼓励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兴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和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各地也积极发挥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段推动传统粗放型、救济式扶贫向精准性、增能型扶贫转化。例如,河南省出台了《关于发展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明确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重点组织实施5项社会工作扶贫济困计划,每年选派百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扶贫开发重点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为农村的残障人员、“三留守”人员和受灾群众等提供个性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重庆市2016年实现了“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的全面覆盖,向1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派出了100余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和300余名志愿者,开展“社工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活动。

八、民政部开展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创建活动

2016年7月,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第二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单位和社区创建活动。11月,经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部内审核、对外公示等程序,确定北京市海淀区等35个地区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地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等7个地区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专项示范地区、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左安浦园社区等117个社区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等136个单位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

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引领各地社会工作服务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

九、“大爱之行”项目结项

由民政部和李嘉诚基金会于2014年初联合实施的“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于2016年底结束。2016年12月2日,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在北京举办了“大爱之行”项目结项会议。3年来,该项目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大爱之行”项目是集“示范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政策研究倡导”为一体的综合项目。项目由民政部社会工作司与李嘉诚基金会紧密合作,形成了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相互补充、共同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的良好做法,是一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有益探索。

3年来,该项目获得李嘉诚基金会2000万元资金支持,撬动各级财政近1700万元资金配套。项目资助了110个示范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覆盖全国29个省份,为逾35万贫困人群和家庭提供人性化社会服务,建构专业化社会支持和保护网络,提升他们的发展能力;先后开展了19期社会工作专业培训,1700多人受训,培养了一批高层次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项目带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通过一手“硬要求”一手“软扶持”相结合,推动培育了一批社会关注、群众急需、创新性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支持了7项政策研究、12项标准研究起草、13项决策支持专题研究,助力健全社会工作制度体系;项目承接机构结合各自优势在专业服务方法、技巧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创新探索,研究形成了富有成效的社会工作管理服务模式。

十、社会工作被纳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

2016年,社会工作进入更多部门的视野,被纳入多个国家层面的政策中。例如,2016年10月28日,民政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16部门共同发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统筹社区照顾、扩大社区参与、促进社区融合、推动社区发展、参与社区矫正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力争到2020年,每个城乡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区社会工作者;11月2日全国妇联、教育部、民政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到2020年,在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

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对社会工作介入反家暴做出了明确规定;4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表示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6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提出建设“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队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industrynews/2017/0103/280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