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帮教社会工作 社工机构如何参与帮教工作

帮教社会工作 社工机构如何参与帮教工作

原标题:社工机构如何参与帮教工作

帮教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不同,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服务对象不同。一般社会工作面向所有社区居民,帮教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刑满释放人员及其家庭。二是工作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一般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帮教工作主要以个案工作手法为主,采用个案管理模式。三是服务目标和内容不同。一般社会工作通常着眼于整个社会和社区,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服务内容更具广泛性和开放性,帮教工作针对刑满释放人员及其家庭,强调个人的变化和成长,开展技能培训、人际交往等小组,是为了帮助服务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四是服务原则不同。帮教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严格的保密性,强调对服务对象的保护,一般社会工作并不全部强调保密性和私密性。

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我们发现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过程中主要存在心理、社会适应性、经济生活、生存技能、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等几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参与帮教可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是帮教准备工作。友善中心对每一个帮扶对象都会事先通过司法所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情况、个体需求等,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例如,王丽(化名)一个人经营小茶叶店,生意一般,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社工就会邀请专家对其经营进行指导,让其生意有所好转,从而改善家庭状况。

二是思想道德教育。对安置帮教对象开展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改变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树生活信心。例如,童明(化名)由于走私红珊瑚制品被判缓刑,暂时失业的他又产生了以走私缓解经济压力的想法。社工发现后及时开展面谈教育,并为其找了一个社区保安工作,使他打消了违法的念头。

三是适应性帮扶。开展人际关系指导、社区公益活动等社会适应性教育和训练,提高刑满释放人员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小荣(化名)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和人交往。社工了解到,小荣担心自己过去的经历被人知道,所以不敢结交朋友。社工通过邀请他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主动为他介绍朋友,使小荣渐渐开朗起来。

四是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刑满释放人员消除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出阴影,培养健全的人格。针对刑满释放人员在社交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友善中心不仅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培训所有社工加强心理辅导训练,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消极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五是困难救助。对于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社工会向其介绍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并协助“三无”、老弱病残等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向有关部门提出社会救助申请。中心每年都有不少帮教对象由于身份证、户口被注销等原因无法办理社会救助,社工都会协助服务对象补办相关证件,并协助其申请相关救助。

六是就业问题。根据服务对象情况和需求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向有关部门申请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协助办理工商登记,落实税费减免、信贷支持政策等。

社会工作者在参与帮教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一是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从事帮教工作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此问题,机构对社会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工作中遵循社工伦理守则,不能泄露服务对象个人资料,同时,注意保护社会工作者个人资料。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如需外出开展服务,必须由两名以上社工一同前往,不要单独行动。

二是刑满释放人员防卫意识较强,会对社会工作者存在抗拒和抵触情绪,阻碍帮教工作开展。针对此问题,应注重社区宣传,让居民和刑满释放人员对司法社工有一定了解。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要有耐心,展现真诚,积极与服务对象接触沟通,消除服务对象的顾虑,建立信任关系,再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和需求进行介入跟进。

三是在帮教工作中面对的伦理冲突较多。针对此问题,社工需要把握好度,自己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律基础和社会工作原则之上处理伦理冲突问题,坚持最小伤害原则和对第三者利益与生命安全负责的伦理开展工作。

四是有些服务对象困难程度较深、帮扶难度较大,社会工作组织能力有限。针对此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如果确实超出工作范畴和能力范畴,可以进行转介。

五是司法社会工作还处于探索期,相关的经验和指导有限。针对此问题,应招聘社会工作、法学等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员工考取社会工作师证书,聘请专业督导团队对服务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保证服务质量。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6/1213/279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