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理论研究 研究:社会工作者在消除贫困中的责任与担当

研究:社会工作者在消除贫困中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较过去也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发展成果惠及了绝大多数人民,但由于我国建国初期底子薄、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等复杂的现实国情,目前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生活温饱问题亟待解决。国家也一直将扶贫开发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并出台了系列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开展了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各级政府尤其是民政部门也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扶贫工作。随着消除贫困行动的越来越深入化,尤其是进入精准扶贫阶段后,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更是得到强化,且有效性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之一即除了加强经济方面的扶贫力度外,还从人员输入、技术帮扶、智力支持、教育共享等多方面增强了支援。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也承担起了专业助人的责任,当前很多省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广“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希望通过社会工作人才输入支持与当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受援地服务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推动消除贫困工作的发展。

一、相关概念说明

1.消除贫困相关概念

(1)消除贫困:在全球贫困问题严重,诱发问题增多的现实背景下,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宣传和促进全世界的消除贫困工作,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会议表决通过了从1993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决议,以促进和增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意识。

从2014年开始,中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1981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 数量为8.35亿人,到2013年降至6800万人。2011年到201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人减少到5575万人,累计减贫6625万人,中国政府承诺在2020年之前让剩下的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2)精准扶贫:与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扶贫思想由习近平于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后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2.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是指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教育并达到一定要求,并取得了一定专业资格认证,以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职业的技术性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理念支撑指引下秉持专业原则,通过个案、小组、社区、个案管理等专业工作方法为有生理、心理、社会等需求的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包括咨询辅导、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社会适应、法律援助、职业教育、生涯规划等服务,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或摆脱困境,同时增强服务对象自身解决问题能力,以改善其生活品质。

二、社会工作者在消除贫困中可发挥的功能及其优势分析

1.社会工作者在消除贫困行动中有专业服务优势

专业社会工作源自西方,但实际社会工作我国自古就在实践。随着社会发展,我国进入转型阶段,很多民生问题进入公众视野,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较之前有很大提升,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无论社会问题的解决还是生活品质的提升,都要求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加强。1989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设立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随后社会工作专业在全国高校中迅速发展。几乎同步,社会上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民政部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也在持续推进。目前我国已有大量专业社会工作者,这批专业社会工作者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教育背景,大部分也已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定。无论理论指导还是专业服务技巧的融合运用都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及原则要求也使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更具人性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消除贫困工作的深入化,推动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早日实现。

2.消除贫困行动需要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而这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比之前开展的脱贫工作更具挑战,因为剩余这部分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存在多样化、特殊化、复杂化等特点。基础条件、自然条件较好、致贫原因相对简单、连接成片的集中贫困人口基本已脱离贫困名单,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需要更具针对性、触及致贫根源性问题、更讲求技巧性的开展,这就要求有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联合行动。社会工作者在针对特定人群如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等开展服务方面有较为专业的技巧,所以消除贫困行动也需要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3.社会工作者的追求与消除贫困的目标一致

社会工作者遵循的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及扶困济弱助人自助的理念指导,其所开展的服务最终都是为了要实现增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增进社会和谐的目的。而消除贫困的核心希望也是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生活状态,提高生活水平,这正是改善生活质量,增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所需。社会工作者的追求与消除贫困行动的目标是一致的,达到同样目的地的过程中有很多工作是相似或相同的,完全可以结合朝着最终目标努力。

三、社会工作者在消除贫困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1.扎实专业知识,提升服务水平

社会工作专业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专业,自始至终都是在关注人们的问题、感受,通过与人的沟通交流及其它具体服务帮助困难者解决问题,减缓压力,更好的适应生活。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又各自不同,所以即便面临相同问题的人,造成他们问题的原因也可能差异很大,而且每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及对问题解决的期待也都会存在不一样,所以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的很高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和指导,社会工作者要实现好的服务效果是很难的,所以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我们要认真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专业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每个贫困人员的特殊性与部分贫困人员的相似性都需要我们在更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辨识,有效提供帮扶。

2.立足基层群众,注重实务积累

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以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有明确的立足基层群众的意识,只有真正从思想上立足基层群众才能更真切的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真正需求,也更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在目前国家整体的教育文化水平状况下,专业社会工作者基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但对于基层群众的了解还很不够,对基层群众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认识还有待加深,所以应通过初期更多的实务积累丰富自己的认知,有很多的智慧也都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汲取。中国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剩余这7000多万人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部脱贫,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在目前举全国之力帮助这批人脱贫的良好形势里,社会工作者更应发挥专业所长多做具体实务,为更多的人提供有效帮助,同时也让自己实现最好的成长。

3.加强专业提炼,承担社会责任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不同层次的深浅度,社会工作专业也是一样。在经历知识学习、实务操作基础之上,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需要涉足的,那就是专业知识的凝练。实践出真知,创新源于实践,而社会又是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的,所以任何适合我们都不应该停止思考,尤其是对专业的思考。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提炼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之体现,虽然我们国家的教育还不能惠及到人人平等,但既然有幸享受了高等教育,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除贫困工作中,我们有看到之前出现过越扶越贫的现象发生,作为社会工作者在参与消除贫困服务过程中更应该从全面的、纵观的、完人的角度将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挖掘,并通过专业技巧的运用洞悉探索可能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消除贫困攻坚战贡献智慧。

4.履行青年使命,助力社会和谐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正有幸和全国人民一起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前行。努力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注入推动力就是我们青年一代最大的使命。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没有科学家那样大的光辉,照耀科技的进步,但却也不是无可作为,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如果我们能帮助因各种原因没有跟上大部队的贫困人口多向前迈一步,我们也是在为伟大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努力。社会工作者关注的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比较弱势的一些特殊群体,这些特殊群体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好的解决,恰恰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各国政府都很注重民生工作就是最好的证明。社会工作者在消除贫困行动中也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从帮扶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着手多开展帮扶工作,为社会和谐助力。

这是一个社会全面大发展的年代,我们看到成果也应看到问题,我国在经济基础不发达的基础上承载着太多的任务,存在问题比较多可以说是必然,比如目前比较明显的贫困问题、老龄化问题、农村留守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但如果我们只看到问题,或者只停留在抱怨阶段,我们的社会除了会变好的更慢一些好像很难做到其他,如果大家将抱怨与不满转化为改变的行动,我相信无论自身、周边或是社会都会让人心情更舒畅一些。当然过程中有一些行动的结果或许需要等待,但是对于改善偌大中国的环境,这个等待或许也是值得的或者说有意义的。任何你有兴趣愿意为之付出的领域都有事情可做,这也是每个公民(或许我们还需要为之继续努力)承担自己社会责任与担当应该有所行动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3]习近平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2015年 10月16日.

[4]http://baike.sogou.com/v82305.htm?fromTitle=%E4%B8%96%E7%95%8C%E6%B6%88%E9%99%A4%E8%B4%AB%E5%9B%B0%E6%97%A5

[5] http://www.yjbys.com/news/189444.html

[6]http://baike.sogou.com/v76338476.htm?fromTitle=%E7%B2%BE%E5%87%86%E6%89%B6%E8%B4%AB

[7]http://sw.mca.gov.cn/article/sgfwsq/

[8]http://tv.cntv.cn/video/VSET100311205691/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edit@swchina.org电话:010-65000594传真:010-65016220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6/1212/278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