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与灾害同行——四川灾害社会工作中的社工角色
与灾害同行——四川灾害社会工作中的社工角色
灾害社会工作实务思考系列篇之(八)
四川灾害社会工作中的社工角色
前言
2016年9月,汶川大地震后8年,芦山县4.20地震后3年,随深圳市灾害社工救助队赴川考察学习当地的灾害救援社会工作。自成都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学术阵地至雅安各县地震灾后恢复区的前线阵地,看到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救灾-重建-预防”灾害社会工作体系,也看到了众多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身影。
灾害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的新军,起源于汶川地震的灾后服务实践,它是一门以实践为指导的工作,是在经受灾害与实施灾害救援后,从服务过程中总结经验,然后指导下一次救灾工作。社工是拥有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带有专业的属性。那在灾害社会工作中,社工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体现社工的专业价值,社工应当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在雅安地震后3年,社工们已经开展灾害社会工作3年,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下面就从2个方面去管中窥豹,一探在灾害社会工作者的社工角色。
资源统筹与链接
在救灾现场,灾区首先都会面临一个社会集聚现象的挑战。什么是社会聚集现象呢?社会集聚现象指的是人、物等在短时间段内,快速集聚到一个相对小的地理空间的现象。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自发前往灾区进行救灾,大量的汽车与人员拥挤在通往汶川城区的道路上,导致道路阻塞,影响了救灾通道的通畅,甚至还有部分志愿者因为准备不充分需要当地政府对其进行帮助,反而加重了灾区的负担。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韩自强教授分享了美国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治理的经验,指出社会集聚现象挑战的根本解决方案是通过社会组织把自发型志愿者转变为有组织隶属的志愿者。
在芦山420地震的救灾中,也再度出现了人、物集聚的现象,面对着社会聚集现象,救灾指挥部通过搭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平台,社工在此平台上登记与管理志愿者及社会组织,有效的分流了社会组织与众多志愿者,解决了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响应及时但无序参与、数量众多但缺乏统筹、热情高涨但专业缺乏的现象,使得救灾有序开展。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社工可以发挥资源整合与统筹者的角色职能,把现有的志愿者人力与物力统筹起来,然后有序参与救灾;另一方面,在救灾过程中,社工需要发挥资链接者的职能,根据实际需要而去链接相应的资源。社工发挥自身的资源整合与链接优势,可以使得救灾流程顺畅起来,提高救灾效率。
但这些的前提是首先需要有一个社工一展所长的工作平台,在雅安的经验中,由省救灾指导中心搭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平台,让社工在平台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顺畅救灾工作。因此,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社工需要推动“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平台”的建立机制,在灾害救助中为社工争取一个发挥专业优势的平台。
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韩自强教授介绍了美国的救灾志愿者招收体系,社工会对各个志愿者的能力、特长进行评估和建档,评估通过的会安排与其开展能力相匹配的志愿服务,如医生志愿者可安排医护救助服务;评估未通过的,也会对其进行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劝退。评估志愿者能力、安排相应的志愿服务、安抚被劝退的志愿者,这些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理念和协调技巧的社工。从美国的经验中可以看到,有了一个统筹平台,社工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
陪伴
灾害发生后,面对着身心受创的灾民,更是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当一个人遭受重大打击时,真正有效的心理援助就是陪伴。陪伴是恐惧者及受创者最重要的药方,对他们而然,陪伴可以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在陪伴中,社工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视角,发现灾民的服务需求,进而提供专业的介入,帮助其更好的度过难关,走出困境。
救灾难,救心灾更难,助人是一个专业而又系统的过程,不仅要帮助灾民安置衣食住行,更需要关注灾民的心理恢复。灾区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灾民精神抚慰、灾民个案服务、志愿者管理、公共空间的建立和管理、协助安置区管理、协助提供社区服务、伤病员抚慰、学生抚慰,老人关怀、妇女关怀、残疾人照护等”注1一般志愿者往往只具备其中一项或者几项的服务能力,但是社工不仅可以通过个案、小组及社区活动等方式去回应灾民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源链接给灾民更系统的服务。
救灾不仅要让灾民渡过难关,更需要给灾民注入生活的希望。在都江堰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我们看到社工当年在救灾过程中举办了一场“废墟上的农民运动会”,通过运动会的方式帮助村民们冲淡家园被破坏的悲痛之情,带去了欢笑与希望。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社工不仅仅是陪伴着灾民一起等待救助,而是运用了社区工作的手法去串联灾民,重新激活灾民对生活的希望,而这种方式恰恰是社工的优势所在。
救灾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社会工作过程,陪伴只是救灾工作开展的基础,可以让社工更好的发挥治疗者、沟通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在灾害社会工作中,社工应该贴切灾民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运用相应的工作手法去帮助灾民度过创伤,走出困境。
结语
成都社会组织学院郭虹教授总结出,“灾害社会工作是灾害救援人员运用社工专业方法,为因遭遇灾害,致使生命、物质财产及社会资本受到损失的个人、家庭、社区和单位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
在灾害工作工程中,社工可以充当的角色还有很多很多,如防灾宣传工作中的教育者,社会救助政策中的倡导者等,一言蔽之,在灾害社会工作中社工的工作重点应该在于如何利用或创造环境去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帮助灾民。
但在四川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救灾过程中社工角色不明显,社工都是被动被分配执行任务,较少发挥社工专业的主动性,这表明社工的专业地位尚未完全建立,政府以及社会群众对社工的信任度不高,影响了社工的专业性发挥,社工仍需去争取更多的空间去展示自身的能力优势,建立专业助人的形象。
除了整体的规划,防灾减灾应从社区基层抓起,尤其是社区居民在此方面的教育。当前,大部分社区对此的教育工作开展的较少,社区居民防灾意识淡薄,宣传教育活动枯燥传统,导致整体社区防灾减灾教育效果不佳。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的宣传教育形式,开展针对性的防灾教育活动,明确宣传到位避难场所、路线等,切实提升居民的灾害意识,应对灾害的技巧,以及熟悉社区的环境和路线,有效保障居民在面对灾害时的自救和助人技巧。此外,还可以考虑在社区建立相关的志愿队伍,成为协助做好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并且在发生灾害时,可以发挥引领、协助的角色。
芦山县灾后恢复美景
川大灾院了解灾后康复工作
了解“涌泉模式”社区服务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投稿信息如下:投稿邮箱:edit@swchina.org电话:010-65000594传真:010-65016220
责任编辑:安旭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6/1114/276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