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百家争鸣 社会工作“道阻且长” 专业化如何走?

社会工作“道阻且长” 专业化如何走?

原标题:社会工作“道阻且长” 专业化如何走?  

近日,民政部,教育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提出一系列加强社会工作的针对性政策措施,破解以往束缚这一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11月8日《人民日报》)

社会工作是以专业的知识为基础,科学的方法为手段,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服务工作。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活动,在面对人口老龄化、婚姻家庭纠纷、残疾人再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和平等接纳的理念解决了政府工作在这些方面的不足,社会工作的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基层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完善,但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社会工作专业化“道阻且长”。

社会工作“道阻且长”,专业化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十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达到76万人,但其中持证上岗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仅有近30万人。在总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中,有大批社区工作人员兼任,因兼职人员学历水平层次不齐,导致提供的服务质量有高有低,容易让服务群体产生误解和不信任,工作评估的标准也难以制定。从大学中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加入社会工作队伍,完善社会工作职称评定,提高社会工作者待遇,让社会工作者“招得来,留得住”,这是重要任务。

社会工作“道阻且长”,专业化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将社会中的公益意愿,通过政府正确地引导和整合转化为服务能力。大力宣扬社会工作,让人们了解社会工作,认同社会工作,形成“有问题找社工,而不是找政府”的氛围。在此基础上,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来弥补居民需求的缺口。在服务项目运作过程中,监督、评估等环节同样可以交给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科学的评估体系将促进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工作“道阻且长”,专业化更需要“本土化”。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80年代末从西方引入大学课堂,2006年开始在我国大力推广。近十年的发展,社会工作注重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比如价值观、评估方法等方面。借鉴学习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创新,将社会工作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所形成的工作方法进行总结。只有社会工作实现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本土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契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社会工作的幼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春天中破土而生。只要努力,相信我们必能克服重重困难,使社会工作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荫泽万千大众。(李江江)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many/2016/1110/276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