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社会热点 10年前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社工当时说了啥?
10年前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社工当时说了啥?
原标题:10年前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启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序幕 当时到底说了啥
1、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个《决议》在改革开放初期做出,对于统一党内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起到了关键作用。
2、1986年9月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次《决议》的一个大背景是,当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所抬头,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比较突出。《决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3、199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个决定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4、1996年10月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这次《决议》是10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一段时期的背景下,中央全会再度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并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对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5、2001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阐述了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决定》聚焦党的作风建设,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基础、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关键作用。
6、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线图。这个《决定》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聚焦社会问题,是基于对当时中国面临的转型矛盾的深刻洞察,是对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次战略谋划,对维护中国社会的和谐正义,对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意义重大。
7、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次《决定》对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深远意义。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工作说了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10月18日全文刊发了《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分为8个大点,其中第8大点: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中的第三小点提到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原文如下:
(三)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者概念、社会工作教育与发展规划、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政策体系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正是这首次关于社会工作论述的234个字,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开启了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的序幕,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才全面启动,才有了后边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各省市社会工作发展才逐渐全面铺开。
社会工作人才是个啥
社会工作人才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名词,当时《决定》中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六中全会后,中办、国办印发了《 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 要求中组部等部门研究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中组部牵头中央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后,2006年12月18日仲祖文在《人民日报》发表《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将社会工作人才界定为“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文中并指出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高度分散的特点。
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三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人才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也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紧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高度分散的特点,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社会工作人才从事的是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工作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要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紧抓好。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在党委领导下,建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人事、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整合起来;采取舆论宣传、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搞好服务等多种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留住、用好现有人才,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社会工作中来。
要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准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从现状出发,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明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把这一学科摆上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位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尽快提高职业水平。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完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有一万名左右,但多数没有从事专业社会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应的岗位。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领域和配备要求,推进岗位设置工作。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快职能转变,充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以及其他负有权益保障、社会救助职责的人民团体,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区服务等机构,医院、学校、司法矫治机构等单位,可以通过岗位调整、增设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等方式,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较大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拓展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加大财政资金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财政保障。
要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努力调动广大社会工作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尚未得到广泛了解和认可,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相对较低,这是影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今年7月,制定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明确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建立健全执业资格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可靠的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出台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推进立法工作,依法规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社会工作人才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工作人才中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支持他们,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安旭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hot/2016/1026/275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