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创新 “政府的腿”变成了“百姓的家” 谈社工转型

“政府的腿”变成了“百姓的家” 谈社工转型

原标题:“政府的腿”变成了“百姓的家” 

1

香铺营社区阅览室有近9000册图书。

市民都知道,很多证照需要到社区居委会申请办理,长期以来社区是作为“政府的腿”存在的。但近年来,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社区正在回归“群众自治组织”的定位。记者近日走访了全国首家邻里互助社区创新改革试点——南京新街口老旧小区香铺营社区,看看这里2.17万户籍居民如何参与自治、可以获得哪些以前想不到的服务。

居民感受:

以前偶尔来盖个章,现在每天来享受服务“乐伴儿童服务中心”是社区引进不久的社会组织。读5年级的小峰,这个暑假都被父母放在这里托管,中心的小刘老师辅导并监督他做暑假作业,中午带他在附近快餐店吃饭,小峰父母支付基本费用。

社区门口就是“香铺营诊所”,每天都有周围居民来看病拿药。居民老吴告诉记者,最近卫生系统全面减少甚至停止挂水,诊所推出中医推拿按摩服务,同样能刷医保卡。

社区阅览室有近9000册图书,是辖区单位金陵图书馆赞助的,喜欢阅读的居民每天都来,社工李老师任专职管理员。记者看到80多岁的洪老拿着放大镜在看当天的晚报。“很多独居老人来看书读报,中午就近在助餐点吃饭,打发一天的时光。”李老师介绍,十几个上下楼梯不便的高龄老人,每天通过助餐点服务员上门,预订第二天的饭菜。

“办事之外,居民对社区的服务要求近年在不断提高。”香铺营社区主任许艾芳介绍,居民来社区不仅能获得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也正在参与到家园的自治管理中。2015年起,南京市委组织部、玄武区政府在每个社区拿出30万元“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花在什么方面、怎么花,必须由社区牵头发动居民代表、楼长集中商议。

社工转型:

盯着社区QQ群,为居民“跑腿”

如果说以往社区行政化色彩浓郁,市民进来办事盖章与进入政府行政办公区无异,那么现在,社区正在去行政化。以香铺营社区为例,十多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社工聚集在后台办公,室内外较大空间全用来做居民的活动区域,甚至还有社区茶吧。一楼活动室装修一新,这是社区18支各类团队的专属活动场地,每支队伍一周在这里活动半天,别的时间在户外。

除了简化不了的行政手续、做各类信息登记,社工们主要做什么?许艾芳说,老旧小区建设之初硬件配套跟不上,居民呼声很高,需要社工出面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以主城停车难为例,周围红庙、网巾市、一枝园等五个小区,3000多住户中有800多辆私家车,几个小区临时停车位加起来只有200多个。缺口这么大,社工就近挨家上门与辖区单位协商,利用白天与晚间错时,协商到单位夜间的车位方便居民。

“社区有个QQ群"家住香铺营",居民在这里提的意见和建议,就是社工行动的出发点。”新街口街道副主任叶海洋介绍,随着各种生活软件出现,街道和社区借助互联网智慧平台,为居民打造“家立方”社区服务体系——居民、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公益团体都是主要成员,社工作为纽带在各方间联系走动,共同面对并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公共空间小、救助压力大等难题。

社区改革:

引导社区事务民主协商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全市年底前将完成30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新型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硬件上让居民有空间;引进社会组织进社区,目前首批28家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已通过招标签约,陆续入驻社区提供服务;帮助社工转型启动“全科社工”大赛,提高居民在社区“一门受理”的效率。此外,针对社区特殊困难人群,“网格社工”将继续长期上门入户走访,并作为对社工业绩的重要考量。

“今年南京市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第一次同步换届,我们鼓励各方围绕社区这个"家立方"进行创新,目标就是最大可能实现居民自治。”南京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处负责人表示。(扬子晚报记者 董婉愉)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innovation/2016/0923/274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