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理论研究 社工机构的危机意识与破解困境之道
社工机构的危机意识与破解困境之道
当前,民办社工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经费购买,通常需要借助参加公开投标、公益创投和项目申请而获得。随着行业快速发展,机构数量大量增加,同行间对有限公益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在此情况下,那些成立较晚,规模较小、人才不足和缺乏社会关系的中小型机构常常处于不利境地,本人所在的机构即面临此种状况。而据多方了解,由于社会认知不够、项目合同到期、政府经费不稳定、服务模式不够成熟以及竞标不成功等原因,目前即使是规模较大或具有优势的民办机构也开始越来越多的面临发展困境。
从相关报道和统计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前社会工作行业经过前期积累已呈现扩张式增长,新成立机构越来越多,但政府扶持力度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显著变化后却只是呈平稳上升走势。在初期的快速成长之后,很多社工机构都在成立几年之后进入缓慢发展甚至艰难的阶段。诸如人才流失、社工欠薪、机构“断粮”以及“空壳机构”、“陪标机构”等问题不断涌现,如何在竞争压力逐增的情况下持续生存和发展,是大多数社工机构都要面临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民办社工机构的经营与民营中小企业存在诸多相似的地方,其处境及发展趋势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据《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本土企业的平均死亡率呈倒U形分布:企业成立初期生存压力相对较小,成立后3-7年为生存的“瓶颈期”,死亡率开始达到高位,但一旦满七年之后死亡率就会低至8%以下,并在不断下降中逐步度过困难。而这些顺利生存发展的和没有度过难关的企业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危机意识。
因此,社工机构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要主动自我完善,要不断适应变化,这样才能得到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
为了积极预防和应对困难,社工机构一方面要从外在环境方面寻求机遇,积极参加招投标,申请政府经费购买、获得优惠政策和补助,并争取社会资源支持;另一方面,社工机构要充分做好自身的各方面工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在行业内外的竞争力。在内外两方面的适应中,后者显然是更加根本,也是更可靠的破解困难的途径。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民办社工机构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加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需求。机构不仅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把握资助方、志愿者、合作单位的需求,同时还要看看本行业竞争对手在满足需要方面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的。只有这样全面了解和分析,才能适应现实需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二、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在做好整体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社工机构寻求发展的重要路径。服务创新不仅包括工作手法的创新,更包括管理体制的创新、运营理念的创新。同时,民办社工机构可以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在教育、治安、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劳保、法律服务等事业上发挥多方面作用,充分体现社工缓解社会问题的职能。
三、积极链接资源,提高盈利能力。社工机构属于非营利组织,但非营利不代表不盈利。盈利不是为了分配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好自身的公益服务事业。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公益组织及社会企业在这方面树立了很好的示范。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社工机构通过营销的思维,利用商业的策略,积极开展偏市场化的运营,获得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本,不仅能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达到服务目标,也有利于机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系东莞市乐民社区服务发展促进中心督导,社会工作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硕士)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6/0906/272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