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妇女 佛山市妇联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佛山市妇联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2013年佛山市妇联系统又有37人顺利通过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到目前为此,全市妇联系统已有社会工作师36人、助理社会工作师39人,其中市妇联机关中层以上干部78%、领导班子75%通过了中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这是市妇联近年来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期要求,推进妇联工作由行政、传统向专业、现代转型系列举措的重要成果之一,为妇联组织有效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奠定了人才基础。
一、主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正在形成。市妇联把准脉搏,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充分认识到妇女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工作方法引入妇联工作的实务过程是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必然要求。2005年6月,市妇联借力政府支持妇联实施“市级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项目”,开启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妇女维权服务的创新性探索。随后,市妇联相继承办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服务中心”、“妇女社会组织建设”等项目均以社会工作方法作为开展其中具体服务的基本方式,并带领全市各级妇联同步实施,使工作落实在基层,有效地服务群众。如:市、区、镇(街道)妇联28个(不含顺德区)妇女儿童权益维权工作站,每年处理群众来访3600多宗,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约2400人次;截止至2013年10月,由妇联主导在镇、街层面建立了家庭服务中心12个,已成为基层妇女儿童和家庭类社会工作服务实体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平台;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汇聚专家资源,至今已开展个案服务536宗,共计1388人次,深受群众欢迎。
二、多方式提高妇联队伍社会工作专业水平
各级妇联社会服务项目的常态化发展,对队伍建设提出了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市妇联根据妇联组织的属性和职能、妇女儿童和家庭社会服务的“妇工+社工+义工”模式,致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深受群众欢迎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工作者队伍,逐步推进妇女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着力提升妇女工作的质量,提高妇女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是在妇联系统进行全员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从2005年,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对镇街以上妇联工作人员以及服务站(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题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培训。在2006年至2007年,围绕妇联工作涉及的社会服务范畴,市妇联与广东商学院合作为期半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班,系统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之后,相继举办了“社会工作理论和实操”、“婚姻关系辅导”、“项目策划与执行及评估”、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等专题培训班,以及家庭服务中心岗位业务培训班。同时,每年举行妇联干部团队培训,开展了性格密码解析、领导力提升、压力与情绪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微博管理应用等专题的课程,提升妇联在职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2012年,与香港家庭福利会签订家庭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督导培训协议,香港资深社工定期到佛山开展社工培训和督导工作。2013年4月、6月分别在北京中华女子学院组织了两期“妇联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对各级妇联干部和妇女干部进行轮训,一系列的培训,提升了参与社会管理的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创新的能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执行力。
二是重视开展体验式实操培训。利用佛山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加强与港澳地区妇女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以来多次组织妇联干部和维权工作站工作人员到香港社会服务机构进行“体验式”跟班学习,学习社会工作手法的实际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定期举行工作分享会,分层、分类组织一线工作人员交流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实践,汇编典型个案工作案例供学习之用。
三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励干部职工自我提升。市妇联领导班子深刻意识到妇联自身队伍社会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如何,对妇联工作的转型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起推动妇联干部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还制定了《关于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培训)的奖励办法(试行)》,对自主参加学历晋升学习考试及有关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同志进行奖励。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近年市妇联系统工作人员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热情高涨,尤其是市妇联机关。工作人员下班后抱书学习、互相交流的情景比比皆是,领导与基层干部也经常讨论专业社工知识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问题,学习研讨氛围浓郁。目前,市妇联机关累计有12名中级社工师、6名助理社工师,妇联干部队伍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年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市妇联系统工作人员学会了运用平等、尊重、民主、诚信、助人自助的理念去开展群众工作,在维权服务、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家庭教育妇女素质提升等方面,能够根据服务对象处境,开展预防性、发展性及补救性的社会服务,提高了妇女群众和家庭处理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增强了家庭功能,发展妇女的潜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既在满足妇女儿童及家庭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作用,也为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增创了新优势。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fn/2013/1217/27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