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南京: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南京: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留守儿童,一般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据市民政局的最新统计,我市各区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2122人,还不包括大量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死亡或离异的情况。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不少相关的公益组织或机构应运而生,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少专业而有温度的帮扶。

然而在记者采访中,不少从事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志愿者纷纷表露:“我们做得再多也不能替代父母的爱和陪伴。”如何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本报记者做了深入采访。

现状 

从课业辅导到全面发展 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越来越专业 

7月13日,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一个大约2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摆放着约30套木头桌椅。这里是村里一家居家养老中心的用房,暑假里被暂时作为“阳光垄上”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的夏令营“基地”。

当天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共有28人,年纪不等,最小的上一年级,最大的3个孩子已经是初中生。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一本花花绿绿的夏令营手册,用来记录学习心得,内容大多是图片,孩子们爱不释手。

“三维动画可以用作电影、电视剧的特效,比如爆炸、烟雾、下雨、光效等。”“红烛”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刘慧超正在给孩子们讲授光影知识。“大家看,他们的动作是不是就像在你眼前?”刘慧超放映着鲨鱼等裸眼3D照片,孩子们不由得发出惊讶的声音。

刘慧超介绍,他们的项目是长期的,平时会为孩子们做一些课业指导,暑假就主要带着孩子们“玩”。夏令营每年一个主题,去年是“民俗”,今年是“光影”。本次夏令营为期一周,每天上午、下午各3小时,有的孩子们中午不回家,他们就会鼓励孩子们在午睡后表演节目,展现自我。

记者发现,上课时孩子们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抢答问题,课堂上笑声不断,显得非常热闹。

留守儿童,在我市溧水、高淳、六合等区的涉农社区并不鲜见。据市民政局的最新统计,我市各区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2122人,还有大量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死亡或离异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不少相关的公益组织或机构应运而生。2009年,为服务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村村113名留守流动儿童,浦口区妇联投资20万元建设了石村儿童快乐家园;2010年,从高淳高中毕业的李芸在做暑期家教的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发起成立了“蚂蚁团队”;2013年,高淳区漆桥镇大学生村官孔辉、浦口区盘城街道大学生村官陈锦钊先后成立“淳文公益”、“新飞跃课后加油站”,联合身边的大学生村官们共同帮扶留守儿童;六合区龙袍街道团工委则启动了“阳光垄上”关爱留守儿童项目……

这些公益组织或机构的成立初衷,很多是为了给留守儿童更好的学习环境,帮他们辅导作业。但随着帮扶的深入,很多机构和组织的活动都已经发展帮为助留守儿童学习、运动、课外知识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相关的项目也主要包括三类:平时的课业辅导、周末及节假日的课外活动以及暑期夏令营。

挑战 

不少留守儿童面临心理困境 所处的教育环境也让人担忧 

7月22日上午,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5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高淳区漆桥镇荆溪村,带着21名留守儿童一起去游子山游玩。在大巴上,队长钱佳岭为了活跃气氛,提议小朋友们一起唱歌。但当一名幼儿园刚毕业的小女孩真的唱起来时,大学生们沉默了。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妈妈陪我一起玩耍……”小女孩唱的这首歌名叫《妈妈你去哪儿》,是一首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歌曲。“第一天来时,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留守的儿童的特殊。但这首歌让我的心一下就揪住了,他们是有多想念妈妈?”钱佳岭说。

与留守儿童接触过的人都能清晰感受到他们的“与众不同”。采访中,10多名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公益组织成员、大学生志愿者,在向记者描述这些孩子时经常出现“内向”“自卑”“叛逆”“不愿与人交流”等词语。“我们做得再多也不能替代父母的爱和陪伴。”多名从事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志愿者这样说。

长期和父母分离,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行为习惯偏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害怕与人交流等问题。六合区龙袍街道团工委工作人员胡霞说,一次家访中,她看到一个小女孩把一双旧鞋当成唯一伙伴,睡觉都抱着它;浦口区“新飞跃课后加油站”负责人陈锦钊说,一次家访时,有个小姑娘看到他就开了门,奶奶只说了句“怎么可以随便开门”,小姑娘就哭得非常伤心;高淳区“淳文公益”项目帮扶的一名二年级女孩非常“离群”,不愿跟人交流,有时和长辈顶嘴,上课常走神,成绩在班上排倒数……

除了面临心理困境,留守儿童所处的教育环境也让人担忧。“2012年,我们向一所学校捐助了一个‘爱心书屋’,但有个孩子却问我:‘课外书能读吗?平时我想买书都会被爷爷奶奶打,他们说这些都是课外书,没什么用。’”高淳区“蚂蚁团队”负责人李芸告诉记者,在和留守儿童接触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一情况很常见。留守儿童大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农村老人大多没什么文化,认为只有上学“有用”,公益组织开办的英语培训、手工、摄影等课程都“没什么用”。

来自南师大教育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徐蒋平说:“有时候我们还在上课,爷爷奶奶就在窗边催促快点结束。有的孩子想来上课,老人觉得这些活动没用处,时间长了,孩子也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每年过年前,我们都会举办一次亲子联谊会,向归乡的家长们汇报孩子一年来的情况。家长听到孩子成绩进步时会高兴、不听话时会生气,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这一年错过了什么。”浦口区石村儿童快乐家园负责人、石村村妇联主席陈静向记者感叹。

尴尬 

关爱留守儿童公益组织面临人手、场地、资金之困 

今年,浦口区石村儿童快乐家园和“新飞跃课后加油站”都没有暑期活动,因为没有志愿者。“我们主要依靠驻区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志愿者,每年一放暑假他们就回家了,所以没法开展活动。”“新飞跃课后加油站”负责人陈锦钊无奈地表示。石村儿童快乐家园负责人陈静原本已和驻区的南京审计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计划好暑期夏令营活动,但月初汛情严重,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要求学生暑假离校,夏令营计划也随之“流产”。

人手之困,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组织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志愿者流动性大,人员基本不能固定。”陈锦钊说,大学生一般在大一时参加志愿活动,大二时随着热情的减退就会流失一部分,大三时几乎就都不来了。

记者在石村儿童快乐家园采访时发现这里除了陈静,只有一位阿姨和一位老伯帮忙。陈静说,平常都是他们三人打理,忙不过来就找志愿者,除了大学生志愿者,还有教师等社会志愿者和村其他工作人员,但人员都不能固定。

“我们希望可以有人与孩子长期、稳定、一对一地深入交流,从而找到深入孩子内心的路径。”胡霞一语道出心声。“大多留守儿童不愿与人交流,开始必须先有一个较长的熟悉过程,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参与人员一定不能是一次性的。”高淳区“蚂蚁团队”负责人李芸解释道,“他慢慢喜欢你了,愿意跟你玩了,才会愿意说出他的问题,然后我们才能通过教育或者活动,希望让他产生一些改变。”

随着与留守儿童接触增多,公益组织越来越察觉到人员专业化的重要性。“我现在对这些孩子是每人都尽量兼顾,发现问题了就重点照护,但因为并非相关专业,无法做到提前发现、精准指导。”陈静告诉记者。

浦口区盘城街道的“淳文公益”也在招募专业化成员。负责人孔辉说,农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本来就比较缺乏,他们的团队已注意引进专业社工或大学教授对工作人员、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专业化工作能力,但一切也才刚刚起步。

资金问题也困扰着这些公益组织。记者在石村儿童快乐家园看到,室内各种设施已经明显老旧,尤其是电脑室,12台电脑坏了4台,剩下8台的运行速度也很慢,“没办法,小孩子破坏力还真挺强的。”陈静说,虽然上级部门有一些补助,但还不够场地翻新用的,因为缺少经费,有时大家想到了新的好点子,却无法实现。

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相关项目负责人马琴也告诉记者,大泉村今年没有办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也是因为无法为老师提供住宿,“归根到底是资金不足,有了资金,场地、班车、住宿都不是问题。”

建议 

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和安全,根本解决途径在于产业转移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4月开始,市民政局对全市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摸底,并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档案。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孩子不缺乏物质生活条件,健康状况也不错。他们缺乏的更多是心灵的慰藉,比如父母的关爱、安全感、自信心等。

南京晓庄学院幼儿教育学院教授史爱华从2010年开始,耗时4年做了一份《留守幼儿缺失了什么——对516名6岁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测试与反思》课题报告,对258名城市在园幼儿和江苏、安徽等26个乡镇的258名6岁留守儿童进行了“前学习能力”测试比较。

经过调查,史爱华发现留守学前幼儿在安全、自我保护、卫生等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学龄前留守儿童普遍缺失倾听能力,且表达能力不足,交往能力、合作及分享意识薄弱,大多数留守幼儿不懂礼节且缺乏爱心和同情心。”

“测试中有一项关于爱心和同情心的故事检验,受伤的小鹿倒在家门口,如果给你买八音盒,作为交换可以把鹿杀了吃吗,在258名留守幼儿中,大多数孩子选择了‘同意’,而258名城市在园幼儿中,仅6人选择‘同意’。”史爱华说,家庭是人性的养育所,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亲子互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和信任,这种爱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更不是隔代抚养能给予的。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发育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留守儿童,要特别重视精神成长和情感发育,“爱是一种感染性很强的情感,而留守儿童却少有机会接受爱的教育。”

如何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更加有效的帮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博士邱建新看来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二是安全。“农村的安全隐患比城市里大很多,再加上隔代监护,这些孩子多是老人照看,有的老人还要忙农活,因此农村的留守儿童比城里孩子的生存风险要大很多。从安全角度考虑,相关部门和公益组织的帮扶,可以放在如何让公共产品的投放更加均质化上,真正建立一张安全保障网,对孩子们的安全进行托底。”

“当然,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键在于将农民工的异地转移和本地转移相结合。农村的现代农业、旅游业如果发达了,吸引更多外出的农民工回到本地,留守儿童的问题才有望根本解决。”邱建新说,政府、社会力量、个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元、立体、互补性的干预系统,才有希望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南京日报记者 张璐 朱晓露 胡海弘 蒋琰)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6/0727/269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