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80岁老人难忍丧子之痛 社工那声阿太唤回希望

80岁老人难忍丧子之痛 社工那声阿太唤回希望

原题:80岁老人难忍丧子之痛 社工用一声“阿太”唤回希望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不是一副对联,而是不少独居老人的真实写照。在海曙区西门街道胜丰社区,196名6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在这里生活。或因离异,或因丧偶,又或因失独,他们在本应“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年龄却过着独居的生活。

日前,一个名叫“遇见爱”的单身老人工作室在胜丰社区成立了,社工缪江俊从一般社区事务中抽身出来,不再跑那包片居民300户,而是“转型”专门为辖区里的独居老人服务。在民政部门看来,让社会工作者脱离一般性行政事务,将专业能力激发出来,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服务,有利于促进与发展社区专业服务。

案例1

80岁的张奶奶难忍丧子之痛 楼下那声“阿太”唤回希望

张奶奶今年80岁,6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平日里对她孝顺关爱。老太说话嗓门大、走路带风,精神矍铄,看她开朗的性格,或许你很难想象,老人已丧偶独居20多年了。但在今年初,她开始变得形神憔悴、话语沉默,脚步也日益沉重,有时几天都不见人出门。

“老人平时和我们很熟,见面都打招呼的,见她状态有些变化,我们就多了个心眼。”缪江俊说,连续三次上门,终于敲开了张奶奶的“心门”。老人对着她掉下了眼泪:“小妹啊,我一个孩子遭受意外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我也不想活了……”

老人的悲伤和绝望,深深地震撼了缪江俊。但需要怎么样做,才能稳定老人的情绪,让她继续保留生存下去的期盼和意愿呢?

“年轻时就丧偶,没打倒她,支撑她的信念是要把几个孩子抚养成人;如今老年丧子,老人终于撑不住了,可能正是因为不再有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和理由。”在经过专业的心理分析后,缪江俊调取了老人的档案,试图从她的家庭关系中寻找出新的生命“动力”。老人的子女们都挺孝顺,每周也都来看望老人,哪里能再突破呢?

走访中,一个小细节触动了缪江俊的心———老人有一个3岁大的曾孙,每天出来遛弯玩耍的时候都会经过老人的楼下,有时,调皮的小朋友会故意朝着楼上大声喊“阿太、阿太”。出于回应,以前张奶奶都会走到窗前,挥挥手,还会隔窗聊上几句,“侬来了,去哪里玩啊?”但在遭遇打击后,她久不能走出悲痛,有时应也不应了。

“老人面对孩子的热情,是很难拒绝的。”缪江俊找到了张奶奶的家人,拜托他们一件事———每天带孩子经过楼下的时候,还是和以前一样打招呼,唯一需要让小朋友“加戏”的,是跟进汇报下当日的收获。比如,今天幼儿园吃了什么、学了什么、唱了什么歌,又得了小红花……

“阿太、阿太”的喊声继续每天在楼下响起,张奶奶从开始时勉强回应,到后面慢慢地踱步窗前,挥手、短叙。大半个月过去了,一切看起来又回到了过去的轨迹。

每周两次上门拜访、每次半小时,缪江俊陪着老人慢慢地聊遍了她的一生。从和先生的认识、结婚,再到每个孩子的出生,如何经历那些动荡年代,以及她遭遇丧偶后凭一己之力带大6个孩子的艰辛。“回忆往昔,是为了鼓励老人,再大的困难她也都一一战胜过。”

此外,缪江俊还为老人申请了一段时间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每天可享受一小时的上门家政服务,为老人擦擦地、洗洗涮涮,让她能暂时摆脱家务琐事对身体的重压。

半年过去了,在一次会面中,缪江俊和老人打招呼之后,老人热情地邀请她留下来一起喝杯茶,还开始操心起眼前这位社工的终身大事。这让缪江俊百感交集:“她心灵的伤口基本愈合好了,并懂得对别人传递爱,真是美好得让人想落泪。”

案例2

70岁的李师傅不再像块冰 教邻居书法还找到了伴侣

70岁的李师傅是离异后再搬到胜丰社区来住的,子女也较少来往。孤家寡人的他,看起来就像一块坚冰,落寞又自卑,时常一个人进进出出,也不跟左邻右里搭什么话。就算社工上门,他也很抗拒排斥,不太给好脸色。

如何才能打开这个独居老人的“心门”?社工们从一次走访中的签名找到了突破口。“李师傅,你的字写得很好啊,看起来就是练过的呢。”得到如此赞赏,李师傅不好再拒人于千里之外,终于开口和社工互动聊了几句。“我们居家养老中心有书法绘画班,请了宁波的名师过来指导,你来看看吧。”三番两次邀请,李师傅这块坚冰慢慢融化了,开始走出家门,来居家养老中心凑凑热闹。

走出家门的李师傅,一下变了模样,感觉每天都有事做,忙得不行。老年大学的课报了名,不仅自己学,回来还在社区里教其他老人书法绘画,做起了“二传手”。脚步忙碌起来,朋友圈也越来越大,见面聊天也有了话题。

当然,所有变化中,最让记者惊叹的,是去年李师傅在社区里单身俱乐部的沙龙活动中,遇到了谈得来的女伴。据说,两人正在交往中,相当甜蜜。

离异、丧偶、失独是造成老人独居的三大原因

缪江俊做社工已有多年,对于独居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状态,非常有体会。“的确,很多单身、独居老人的自我评价与认同感都很低,常常感到自卑,有强烈的无助感和丧失感,觉得自己是社会和家人的累赘。”

缪江俊说,离异、丧偶、失独,这是造成老人独居的三大原因。其中,离异者容易产生“我怎么这么没用”的挫败感,丧偶者容易产生“以后一个人的日子怎么过”的畏惧和孤寂感,失独者所需要承受的打击可能还要远远大于前两类人。

海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胜丰社区有着196名单身老人,在这里试点成立专人专岗的单身老人工作室,就是希望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到独居老人的关爱和服务工作中去,成立支持小组,助力提升老人的心理自调能力和活动能力,重拾生活信心,更好地融入社区。(宁波晚报记者滕华通讯员毛一波)

新闻延伸

宁波试点专人专职社工工作室

婚姻家庭问题有专人调解,老龄心理困惑有心理咨询师介入,青少年问题有“王姐”坐堂……记者了解到,在海曙,像这样的专人专职社工工作室一共有5个。5名持有社会工作专业证书、具有多年社区一线服务经验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脱离了原本的行政事务岗位,全职投入社会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据悉,这5个社区专业社会工作室分别涉及老年服务、社会救助、就业帮扶、青少年服务及婚姻家庭5个领域,并开辟专门的服务场地,立足社区服务需求开展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

“在香港和许多西方国家,社工就是社会工作者的简称。他们以‘助人自助’为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专业化帮助。”海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但目前宁波的社工往往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要承接大量的行政工作,比如包片300户的任务,分散了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精力。

目前,海曙有近700名社区专职工作者,他们中一半以上都持有社会工作证。如何把他们的专业能力激发出来,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服务,承接社会项目,这是一直在探索的话题。

该负责人说,此次建立的5个社会工作室是一次“破题”,设立专人专职社会工作室,通过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借助社会资源,促进与发展社区专业服务,而这在宁波还是率先尝试。“希望我们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6/0715/268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