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始于80年代:中国当代社会工作进程
始于80年代:中国当代社会工作进程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者秉持的核心工作理念,这个词代表着帮助困境之中的人解决问题、自立自强,也体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重建,到社工实务和职业化探索,又经历了制度推进、体制建设的提速发展,在全面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工作正沿着“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的发展方向全面迈开步伐!
在历史的洪流中,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契机,社会工作以及专业社工群体必将成为“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起源:
社工专业与社工行业组织
社会工作在中国当代的起源,可以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说起。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指出:“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教育扮演了一个先行者的角色,中国的社会工作是教育先行,这样一种模式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1987年,民政部召开“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论证会”;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正式恢复重建。此后,社工专业教育在各个高等院校迅速发展,形成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梯次结构体系。
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321所高等院校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7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专科,其中具有社会工作硕士学位(MSW)授予权的学校有104所,每年培养3万多名社工专业人才。
在培养社工专业人才的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组织也建立起来。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并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随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也在1994年成立。
2015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正式升级转型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转型后的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成为同性质、同类别社会组织的中枢组织和联合平台,是政府的参谋助手、行业的发展推手和会员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职能和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发展作用。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成立455家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其中有30个省级行业协会,129个地市级行业协会,296个县级行业协会,它们在社会工作事业健康有序、深入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速
高校社工专业的设立和发展,专业社工组织的构建,体现出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人们的身份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政府的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开始逐渐向外剥离。在社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对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6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正式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当年10月,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随后,2010年4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印发,纲要明确了要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和培养六类重点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位列其中。2011年9月,中央18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3月,中央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评价、使用、激励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除了学历教育之外,各地大规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共培训各类社会工作从业人员30余万人次。
持续推动社工职业水平考试。截至2015年底,通过职业水平考试、高校教育和专业培训,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近50余万人,已成为发展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新兴力量,基本达到了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实践:
专业化岗位不断设立
高层大力推动、社会强烈需求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快速形成,并迅速投入实践当中。
1997年,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开始招聘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建立专业社会服务机构。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各类福利机构开始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制度。2008年,明确要求民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以社工岗位为主。2009年,民政部出台文件鼓励各地在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提供宽松的环境。
截至2015年底,各地在相关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开发设置了近18万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起了宽阔的舞台。
各地还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了社会工作岗位购买服务模式。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包括“三区计划”等地专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吸引大批的社会工作者投入其中。
社工职业规范也正在逐步建立。
2004年,《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出台。2006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颁发,社会工作者开始有了独立的职业水平等级和资质证书。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也于2012年底正式向社会发布,这被视为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2015年,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推出了针对机构、老年社工和督导的三项标准体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估标准体系》、《注册老年社会工作师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注册社会工作督导培训认证标准体系》。
社工:
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社会工作实务已在各个领域开展。
2000年上海、2003年北京、2004年广州……个案管理、专业入出院评估、心理抚慰等专业社会工作概念出现在各类福利院所;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从城市学生到农民工子女,教育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日趋多元化;在社区矫正领域、司法领域、医务社工领域、企业社工领域也都能看到专业社工们的身影,这些忙碌的身影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喝彩和认同。
在灾害面前,社会工作者们勇挑重担。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在2009年实施了针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重庆、上海、深圳、北京、广东、四川等地相继成立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队,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组织发起,多家机构、院校、基金会共同组建的首支国家层面的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队也将成立。
社会工作的阳光不忘照耀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2012年,中央六部门联合发布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
截至目前,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近5000家。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了政府议事日程。2016年社会工作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对社会工作价值和作用的充分肯定,也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定下了宏观基调,这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展望:
2020年社会工作体系基本建成
展望未来,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的时代正在到来,一个将社会工作的地位提升到法律层面的趋势正日益明确,一个更加专业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者群体正在形成!
法律建设方面,2014年2月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已经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发挥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和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咨询、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40余个相关政策文件和中央有关部门出台的60余个政策规章对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国家开发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等专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建立,本土化督导团队的培养与运用,从实践基础上正逐步形成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固有的单位体制,成为社区人,社会治理日益融入社区。社区成为了社会工作的主阵地,社区社会救助、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外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专业社工的介入;而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最终也必须落地社区,同样需要社工的介入。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制度配套、功能齐全、层次多样、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比较健全的社会工作体系将基本建成。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6/0707/268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