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多动症少儿的学习适应个案

多动症少儿的学习适应个案

一、 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1)基本资料:案主是小明,男,9岁。

(2)个案来源:小明的妈妈主动求助社工。倾诉说小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出现捣乱的现象。

(二)个案背景资料:

案主和母亲,及爷爷奶奶一起住。案主的父亲忙于工作,一星期只能回来一天。学习和生活环境较拥挤、嘈杂,家人会当着小孩的面吵架。

二、问题分析:

案主无法独立自主地学习,精神集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存在好动现象,有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多动性行为已经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学习。

三、服务计划:

协助案主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帮爷爷开门、收到礼物说谢谢、不脱鞋站在沙发上等)。若继续单纯地强化案主做出“正确的”行为,则容易忽视案主的内心深层的需要。故本阶段的服务从案主的自身需求出发,采用人本主义和来访者中心疗法,充分尊重案主的自身需求,重点服务案主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最终协助案主自我实现,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相信案主的潜能,挖掘案主的最近发展区,协同案主有效地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

给予案主充分的自由选择做作业与否,并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案主的提议选择相应的游戏,如训练安静能力的木头人游戏、联系注意力集中的运球游戏等;倾听案主的故事,陪伴案主一起想办法解决心中的难题等。具体而言,设置的具体目标如下:

1)回顾过去,订立下一个服务目标;

2)陪同案主一起玩游戏,倾听案主的心声,缓和案主对母亲的负面情绪;

3)减少案主害怕失败的情绪,培养案主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

4)和案主的妈妈交谈,降低她对案主过多的期望,改进教育方式;

5)提高案主情绪自我控制的技巧,改变戳笔芯的不良习惯;

6)让案主的妈妈看到案主的进步,增加对案主的信心;

7)继续强化案主的自我管理能力,持续记录案主的积极行为表现。在案主的情绪表达上,以游戏中奖等形式激发案主面对挫折的动机;

8)和案主的妈妈保持沟通,直至双方认为案主已经在自我管理,特别是情绪自我管理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四、介入过程:

介入中,社工给予案主充分的自由,选择做作业与否,并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案主的提议选择相应的游戏,如训练安静能力的木头人游戏、联系注意力集中的运球游戏等;倾听案主的故事,陪伴案主一起想办法解决心中的难题等。

本次服务目标主要为辅导案主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目标基本达成。而在具体的辅导中,以情绪疏导、如何正确表达积极情绪,忽视消极情绪及探究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主要辅导方案。针对案主的不同情绪,如在做作业上和妈妈产生的消极情绪抵抗、对作业失败的害怕情绪、戳笔芯来表示愤怒情绪的行为等进行具体的指导。结果在这些具体的细节上取得了成功的效果。但对案主总体上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仍需要一个持续的强化过程。

本次辅导的主要困难在于在辅导过程中,案主出现情绪行为反复的情况。次要困难则是案主的妈妈对案主的期望仍较高,对社工辅导案主时以玩的形式为主,学业完成率不高而感到略有不理解。根据本次辅导目标,社工更多地考虑案主本身的感受,而把妈妈的期望和要求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虽然也有和案主做作业,但是以玩的形式进行。案主在辅导时的情绪管理反应能力较好,能快速明白如何更好地表达积极情绪,习得礼貌用语等,但对戳笔芯的行为则次数有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在处理次要困难上,案主的妈妈表示会尽力降低对案主的期望,比如背单词时以三分之一的单词量为主即可。明白社工在玩中学的用心,但还是担心案主的作业拖拉行为能够得到改善,为此,案主妈妈托社工帮忙找家教,社工在群里发信息后帮案主找到了一份家教。

案主从一开始的对社工的辅导有点抵触情绪,认为社工的最终目的就是监督他学习,到最后喜欢上来中心,喜欢和社工聊天,甚至悄悄告诉社工他与他妈妈的一些小矛盾。对于案主而言,这个辅导过程使案主更能体会到社工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思考的,是可以让他倾诉的对象,而社工所教的一些情绪调节方法也较能让案主接受和学习。但对于案主的妈妈而言,她则更多地担心小孩放学来中心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在家更是无法完成作业。她一方面学习社工的玩中学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还是希望能在家教和社工的配合下更好地辅导她的小孩。总体上,案主已经能较好地学会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如何处理与母亲的情绪冲突,并能在受委屈的时候愿意跟社工讲诉自己的故事。

五、评估情况:

总体上,案主的进步是比较大的,可能一方面与他的爸爸更多的关心也有关。经社工建议后,案主的妈妈能有效地唤起他爸爸的注意,甚至一家人都曾带案主来中心。

另一方面,案主自身的能力也在提高,经社工的简单演练后,案主能体验到自己戳笔芯等不良情绪的表达方式会让其他人感到不舒服。但社工的辅导技能仍需提高,如表达的生动性,如邀请案主做完功课后自我奖赏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六、结案情况:

案主从一开始的对社工的辅导有点抵触情绪,认为社工的最终目的就是监督他学习,到最后喜欢上来中心,喜欢和社工聊天,甚至悄悄告诉社工他与他妈妈的一些小矛盾。

对于案主而言,这个辅导过程使案主更能体会到社工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思考的,是可以让他倾诉的对象,而社工所教的一些情绪调节方法也较能让案主接受和学习。但对于案主的妈妈而言,她则更多地担心小孩放学来中心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在家更是无法完成作业。她一方面学习社工的玩中学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还是希望能在家教和社工的配合下更好地辅导她的小孩。

总体上,案主已经能较好地学会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如何处理与母亲的情绪冲突,并能在受委屈的时候愿意跟社工讲诉自己的故事。

七、专业反思:

刚来中心时便和案主接触,并开始了第一个个案辅导。当初一边以心理辅导为主,一边思考着如何兼插多些社工元素。由于案主的母亲对案主的学业最为焦虑,但她越是焦虑,案主越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故辅导过程均围绕着舒缓母亲的焦虑情绪,协助案主寻找适合的学习方式两方面进行辅导。

一路走来,和案主苦笑与共。陪伴着案主的成长,也不断倾听和回应着案主母亲的满腹心酸。过程虽然颠簸曲折,但只要看到一点小进步,如案主集中精力的时间又增加了2分钟,社工都会及时地将每份喜悦与案主的母亲分享。家庭辅导和社工辅导双管齐下,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援相互补充,最终获得了可喜的效果。

八、作者简介:

郭绵玲,女,27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心理健康辅导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于人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从事一线社工已有一年半。擅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辅导,特别是学业适应、学习倦怠类的领域。

九、服务感言:

从事社会工作服务已有一年多,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不一样的青少年。有的腼腆害羞,有的豪气冲天。有的说说笑笑,但背后的家境却步履维艰。和他们相处,感受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韵律,也惊讶于他们的自我恢复能力之强,可以说我是幸运的。而在辅导的过程中,同工们也能积极协助和提建议,可以说我是幸福的。

( 跟进社工: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 郭绵玲)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6/0617/267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