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社区 乌鲁木齐:创新成了社区工作者的一种信念
乌鲁木齐:创新成了社区工作者的一种信念
原题:乌鲁木齐社区故事:创新成了社区工作者的一种信念
工作,对于人生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当经历之后才明白,做什么都是好的,重要的是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除了要完成入户走访、核实登记、义务宣传等等指定任务外,社区工作者还要想尽办法服务好居民。这些服务,有可能是送孤寡老人去就医,帮社区流动人口介绍工作,还有可能是半夜去居民家疏通下水道,冰雪天里帮商户清雪……繁杂无比,没有范围。
唯一可以衡量社区工作服务质量的标准,就是居民的态度——大家是否满意。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幸福路片区管委会的各个社区,就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社区工作者,他们为了服务好各族居民,不断寻找好的工作方法,让创新成为工作中的一种信念。
他们也在智慧和辛勤中,感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诗和远方。
头脑风暴打造智慧社区
在幸福路片区管委会幸福路南社区,头脑风暴贯穿于工作中,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让大家不断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设想。
带头人便是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明祥,他鼓励80后、90后的年轻人,每周工作例会上都要讲讲自己的工作创新思路。那些新鲜的想法,有的可以立即实现,有的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
目前,做得令社区居民最满意的是“天山区幸福路南社区便民服务之家”这个微信公众平台,它对社区住户的覆盖率已达百分之百。
没有专业的媒体人在编辑,没有原创微信在里面,这么一个微信平台,如何能在千余户居民的社区赢得千余个粉丝?
每每有人问这个问题,罗明祥和社区年轻人们总是甜甜一笑,不去刻意隐藏心里的骄傲感。
打开这个微信平台,丰富的服务信息呈现在眼前。“微服务”:生活百事通、天气查询、每日菜价、民生动态、失物招领;“微社区”:“两学一做”专题、活动集锦、创城你我同行、民族团结、“啄木鸟”拍客;“微政策”:计生·计免、文化服务站、党建·民政、综治·司法、老龄·社保……
经过两年多的完善,这个微信平台已经非常专业了,很多居民都把它看做是社区生活的“百科全书”。就拿“生活百事通”来说,一次居民张林在上海出差,他想和同事在宾馆附近找一家火锅店就餐,便想到了社区微信平台里的“生活百事通”,试一试,看看乌鲁木齐的社区微信平台,能否解决居民在上海遇到的困难。
点击“生活百事通”,点开“吃货天地”,从“附近美食”中,果然找到了几家火锅店。张林和同事都感到不可思议。出差归来,他专门去了趟社区,问问罗明祥,社区微信平台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服务功能?
“这就是信息时代,我们没有专业的编辑、没有原创力量,但我们有头脑风暴。这两年,我们找到了很多可以利用的信息,比如您要找附近美食,我们挂靠的是福建一个科技公司,也就是第三方平台,衣食住行全部内容都可以找到。比如,‘每日菜价’,每日更新的是政府有关部门播报的菜价。再比如,‘微政策’里的内容,都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发布的政策信息,像办老年证需要什么材料、申请低保金需要什么材料等社区业务,一目了然。”罗明祥一讲解,张林点头明白了,还竖起大拇指为社区工作人员的细心和智慧点赞。
点击“啄木鸟”拍客,里面的图片都是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一张是居民抓拍的一位居民正在清扫小狗的粪便,下面有很多居民点赞、留言;另一张,是一位居民把自己的被子晾在了健身器材上,下面也有居民点评了这种不文明行为;还有一张是社区理发店的美发师上门为老人理发的画面,同样也得到居民们的点赞,有人留言说:“社区开展了很多服务活动,尊老爱幼,美德传承……”
近日,还有一件令居民们很关心的事。5月12日,“天山区幸福南社区便民服务之家”微信公众平台头条推送的信息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与南疆贫困村民结对子倡议书》。
那天,幸福路南社区和英吉沙县色提力乡江尕勒霍伊拉村通过网络视频,现场签订了友好村社的倡议书。
“在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中,幸福路南社区和江尕勒霍伊拉村结成了友好村社,希望以此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住该村工作组组长张犁说。他有双重身份,既是幸福路南社区的居民,也因为住村成了村里的一分子,这种交流让他感觉非常亲切。
倡议书里提到,社区居民为一些贫困村民捐赠旧衣物、玩具;有村民到乌鲁木齐看病、就医、务工、子女上学等,社区将给予帮助;社区帮着村民网上销售农产品;辖区的居民、“访惠聚”工作组与村民“结对子、交朋友”。
在社区,这些倡议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很多居民捐来了衣物、玩具、儿童书籍;一些居民留下电话,说自己在医院、学校等单位上班,社区有需要可以联系他们;还有一些居民表示,自己可以购买村民的农产品。
在村里,村党支部书记图尔贡·莫敏和住村干部整理好了需要帮助的村民的信息:有8个村民的孩子在乌鲁木齐上学,有6个村民现在在乌鲁木齐治病,还有一些困难村民需要帮助……
“这周末,我和同事们就打算去看望村民阿不都克日木·艾山在新疆大学读书的女儿布买力也木。阿不都克日木家的收入不多,但他很重视教育,另外两个孩子一个在内地高中班学习,一个在石河子上学。这位村民让我们很敬佩,我们去看望布买力也木,让她知道自己在乌鲁木齐也有亲人,有事可以随时找社区,还想请她来给社区的孩子讲讲自己求学的故事。”罗明祥说。
他想,乌鲁木齐有800多个社区,如果每个社区都能和南疆的村庄结对子,那民族团结的桥梁就越架越宽了。
现代视野构建知识社区
在幸福路片区管委会湖东社区,居民最满意的是教育氛围了,比如魏贤广老人,就时常称赞社区营造的学习氛围。
魏贤广每天都随身携带着社区党支部书记万山给他送的《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他每次参加社区学习、听讲座的笔记和心得,其中有一篇心得写得很好,万山还让社区工作人员相互传阅。
那是2015年,乌鲁木齐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魏贤广老人感触很深。他这样写道:乌鲁木齐市文明办印发的《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小册子,设计巧妙、语言精练、内涵丰富,适应形势,便于收藏。尤其是里面的《致各族市民朋友的一封信》,是我读过的类似主题的最好的一封信,内容贴近群众,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作为一名市民,读到这封信,我就想谦虚地学习里面的内容,认真落实里面文明行动的倡议,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市民……
魏贤广老人是奇台县人民政府的一名退休干部,年轻时他就很爱学习、爱钻研,退休后搬来湖东社区居住,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充实而幸福。
湖东社区也被居民称为知识型社区,而引领各族居民学习知识的是具有现代视野的蒲公英社区学院。
起名蒲公英,是希望知识能像蒲公英开花后一样随风飘到任何地方孕育新生命。目前,辖区的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有200多名师生都是蒲公英社区学院的志愿者,他们为居民们传播着现代职业知识。
每年5月的第二周是我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的这一周,蒲公英社区学院就为幸福路片区的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教育活动。受蒲公英社区学院之邀,51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家长,来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参观,学校里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孩子们很兴奋。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副校长、住湖东社区工作组组长杨树新给家长们介绍,目前我区加快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高校的职业教育职能,不仅仅是在校园内,还要增强服务社区的能力,面向少年儿童、老人、流动人口等服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为居民进行职业培训,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送孩子来蒲公英社区学院学习,比如陶艺、美术、手工艺品制作等,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培养劳动意识。
家长们对社区和学校联合开展的志愿服务很赞赏,他们希望孩子能在蒲公英社区学院学习到知识,感受到快乐。
为了让蒲公英之花开到更多地方,现在,蒲公英社区学院已面向幸福路片区的14个社区服务。志愿者们向14个社区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请居民们在上面选择自己需要接受的职业培训内容。
万山说,蒲公英社区学院的确是社区工作的一种创新。现代文化为引领,科技教育为支撑,希望社区工作的创新能为自治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普智慧营造绿色社区
“叔叔阿姨,请大家看看我们的科普宣传册,这里面有许多节能减排的小知识,对每一个家庭都非常有帮助。”5月1日,幸福路片区管委会幸福园社区的小朋友李佳洁,正站在社区小广场正中心,热情地招呼着居民们。
劳动节,学校放假了,做完当天的作业,8岁的小佳洁准备好自己制作的小旗子来到社区小广场。节日里的社区,一派快乐和休闲的景象,听到佳洁的招呼声,居民们都走过来,有的询问一些不懂的知识,有的仔细翻看起宣传册。
李佳洁是幸福园社区的“小小节能减排宣传员”,佳洁妈妈说:“自从当上这个‘小小节能减排宣传员’,这孩子就对节能减排知识非常感兴趣,平时她总是提醒我们:少买不必要的衣服,要多采用节能方式洗衣服等等,在生活中也知道了应该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
走在幸福园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星星点点的科普之光。
瞧,3号楼的张大妈去买菜的时候,手里拿着环保布袋;住在9号楼的李大爷每天都带着废布条扎成的坐垫在小广场里拉二胡;6道巷的玛依拉手里总是会拿着《知识·力量》《科学与生活》《电脑与生活》等维吾尔文科普期刊,她边翻看边给维吾尔族居民念着。
科普大学、“爱心桥梁”、红色课堂、双语科普读物,依托不同的活动载体,幸福园社区处处充满了绿色环保理念。
提起科普智慧,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俭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一直在寻找好的工作方法,想在社区里实现科普教育信息化。让社区的居民,只要上到社区公众微信平台就能够看到许多科普常识、科普提示和社区居家常识。在我们的社区小广场上,有一台LED电子大屏,社区工作者会滚动播放各种科普宣传片,‘晚间科普一刻钟’‘周末科普影院’,这些栏目已经成为社区居民茶余饭后提到最多的名栏了。”
幸福花园六期15号楼5单元102室的周玉华今年61岁了,她和同龄的姜玲芳都是幸福园社区科普大学的学生。.
2015年5月,按照中国科协要求,幸福园社区在全疆率先打造了第一家社区科普大学,并配套打造了图书阅览室(含电子图书阅览室)、青少年科技活动室,总计投入3.8万元,为社区引进“爱心桥梁”品牌项目,先后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讲座、义诊、科普广场文化等活动,打造了科普文化墙,科普徒步大道、民族团结文化墙累计800米,为辖区青少年免费赠送价值近1万元的科普图书,受益的青少年儿童达百余人。
这所学校不同于老年大学,更不同于普通的培训班,不管多大岁数,只要是居住在幸福园社区的居民,都可以前来学习。社区会定期聘请环保专家、科普卫士以及各大高校的教授,面向居民普及传统文化、环保理念、低碳知识、防震减灾、消防安全以及健康、养身、保健、食品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普知识。
姜玲芳说:“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我们老年人更需要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活到老学到老!”
对此,周玉华也很认同:“不要小看这些科普知识,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回到家里时时处处都是用得着的。我有几个老朋友居住在别的社区,他们看到我在科普大学里学到好多小知识都很羡慕,说有空也来听听课。”
幸福园社区还组建了320余人的文明志愿者服务队、网络志愿者服务队、“啄木鸟”志愿者服务队、“七彩阳光”宣讲志愿队四支志愿者队伍,在志愿者的带动下,社区居民更是主动用科普智慧的力量打造幸福家园,社区破坏花草树木的人少了,乱扔果皮纸屑的人没了;节假日居民出行都喜欢以步代车,孩子们也总是提醒大人要过环保、低碳的生活。
经过社区干部和居民的不懈努力,幸福园社区已被自治区科协等4家单位认定为自治区节能减排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并被纳入“智慧新疆”总体规划建设项目“智慧社区”创建工作中。
幸福常驻幸福路,在这里,各族居民享受着社区工作创新带来的生活体验。创新,让一切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community/2016/0525/265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