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行业要闻 Action!社工助力“搞活”从化贫困乡村
Action!社工助力“搞活”从化贫困乡村
扮靓民居、帮扶经济、改变理念……
“五一”过后的乐明村,果园树杈上绿葱葱的青梅圆润可爱,是成熟的时候了。这段时间走在村子里,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砸梅子的声音,闻到浓浓的梅汁香味。50岁的玲姐和其他村里经济合作社成员一样,为处理加工青梅而忙碌得满头汗水。
村民星夜忙碌,将新鲜摘下的梅子分拣,兑入100斤米酒酿青梅酒,待8个月美酒酿成后,通过蜿蜒的山路,送到供销点,进入城市人的餐桌。
但玲姐会留下一小部分青梅酒给来乡村体验的游客。这个常住人口只有190多人的村子位于从化区良口镇,虽然有着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名字——乐明,但一直不为人所熟知。直至两年前,广州社工进驻帮扶贫困乡村发展,玲姐制作的美食便通过一个乡间小餐厅,搭起城乡互动的桥梁。
乡村“整容行动”,从改建废弃农房开始
从广州市区开车而来,走出高速公路后,在茂密的绿树竹林中穿梭1个多小时,绕过蜿蜒山路后,写着“乐明村”的蓝色铁牌跳入眼帘。
坐落在流溪河水源地保护区上游的从化区良口镇乐明村,没有大城市的钢筋水泥和俗世尘嚣,只有静谧的青瓦土砖和蓝天绿水,散落的黄泥砖房中夹杂着几栋在建的瓷砖楼,它是广州市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由于青壮年大多都已经外出打工,走在乡间小道上的只剩一些老幼妇孺,玲姐是其中一员。
然而,玲姐和其他村民不一样,她不仅是村庄的主人,还是村里“源味厨房”的“四大美厨娘”之一。今年1月9日,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玲姐当年因大洪水而废弃的农房内,开展了一场“宜家风格”的“美容”行动。
企业志愿者保留了老旧房子青砖绿瓦的“古韵”,给红泥墙砖涂上白色防水漆,并画上五彩缤纷的花朵装饰,将旧房子曾经遭受水灾侵害的“黑色”记忆一一抹去;废弃的鸡笼被小心翼翼剪开两半,罩在农房其貌不扬的节能灯泡上,顿时成了简约风格的灯具;当志愿者折下乡间小路婆娑的马尾草,插入农房的花瓶做装饰后,老旧农房顿变成田园风格的时尚空间。玲姐对志愿者的改造,颇觉惊讶。这就是乐明村“源味厨房”改造记。在源味厨房,掌勺的玲姐总爱用乡土美食招待游客。30元/人的餐标,总能尝到6菜一汤,包括肉质弹牙的走地鸡、应节无公害蔬菜,以及以自榨花生油烹制的其他菜肴。
尽管“源味厨房”一天的接待能力只有50多人次,但整个4月,玲姐和其他“美厨娘”都忙得不可开交,而这批踏青的旅客,为“源味厨房”增加了纯利润4000多元。“这些收入不用靠天,是种植之外比较固定的创收了。”玲姐谈到这笔收入总是乐呵呵,有了这些固定收入,她在雨水淹没农田的季节中,不用再为生计担惊受怕了。
保育生态环境,为了复苏经济
这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名为“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简称“绿芽基金会”)的帮助。该组织2013年获得广东省民政厅批复成立后,2014年又与中国近百名企业家成立的公益组织阿拉善SEE合作,以从化区乐明村为基地,开展“流溪河水源地社区生态保护项目”。
在老村民玲姐记忆中,家乡曾经是山岭、溪流、湿地、稻田、树林等景致错落的小村,鸟类、昆虫、植物物种较丰富。但城镇化加速发展,让偏僻乡村日渐凋敝。
玲姐30多岁的时候也曾离开家乡,到广州做了十几年的保姆。然而在城市生活压力下,8年前她决定回到老家,扎根土地。这些年来,她和其他村民一样,种过引进而来的主要经济作物沙糖桔,也养过猪,虽然并不富裕,但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给家里带来微薄的增收。玲姐的田园生活,在这个人均年收入5000元左右的小村子中,算是稳定安逸的。
但沙糖桔的种植,使得山坡林地景观发生变化。当地村民一度大量使用化肥种植沙糖桔,导致土地板结,活性减退,产业已经难以为继。同时政府为了保育山林,限制村民对林地的开垦,虽然政府支付每亩50元一年的补偿,仍然存在着环保和生计之间的矛盾。2013年5月,20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了乐明村的农田,更是重创玲姐一家的生计,只能靠子女在城里打工寄回的一点钱艰苦维持。
绿芽基金会进驻后,开始带动部分村民走生态经济之路。绿芽社工将废弃20多年的小学校舍改造成村里的公共空间,在此开展社区教育基地、生态民俗馆,设置乡村民宿,和“源味厨房”一起帮助创收。更重要的是,在此向村民传授生态种植、生态经济的知识。
从尝试到实践,绿芽社工请来台湾、广州等地从事乡村生态公益的农业专家“把脉”乐明村,向村民传授益生菌堆肥方法、宣传流溪河水源地“垃圾不落地”的分类观念——这一切,都是为乡村种植模式和农业经济重新复苏做准备,自然生态保护好,才有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在扶助中,边远山村发生微妙改变
“乡村帮扶,不再是单纯的捐钱援建和帮销农产品。传授新的生活理念也很重要,生活理念能改变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了,才能促使生活于斯的人,改变经营生计的思路,摆脱贫困。”绿芽基金会从化地区项目负责人张志强如是说。
如今,被塑料袋污染的河流,因为社工组织村民自发绕村捡垃圾而变得干净清澈。去年4月到12月,社工给村民灌输的生态经济生产方式,为参与的村民每人每月增收1098元,村民的种植观念,再也无需绑定在沙糖桔身上。
“四大美厨娘”更放心用山泉水制作酿豆腐;也正是益生菌堆肥种植的成效,孕育出无公害的蔬菜和青梅……美食在丰富“源味厨房”餐单之余,还使乡村旅游食客们对乐明村种下欢乐的乡村体验。
青梅酒、番薯、洛神花等特色作物在社工帮忙下做品牌包装,通过电商模式“走出”乡村,去到城市家庭。
上个月,关注农业发展“广州妈妈种菜团”志愿者老姜来到乐明村,看到村民的改变和行动,无偿向村民提供了鹰嘴桃种子和科学田间管理技术。老桔农均伦叔和其他邻居在老姜支持下,在流溪河水源地上尝试种植鹰嘴桃,均伦叔说:“以后来乐明村,3月可以赏桃花,7月摘鲜桃,我们这里也要变成世外桃源咯。”
■本版撰文: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
绿耕城乡互助社将乐明村23间废弃房屋修缮改造成乡村旅舍,成为村民的创收项目。
玲姐(左)通过经营源味厨房实现了创收,很感激志愿者们。
志愿者们还教会当地村民上网。
志愿者们正将时尚的生活理念带入贫困乡村改造中
对于乡村的印象,不少人都依恋着“河涌蜿蜒流淌,各种作物在地里绿油油地生长”的美丽画面。如今,中国正在全力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建设“美丽乡村”,便是政府部门对乡村帮扶事业的主要突破口。
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简称“绿芽”)理事长蔡文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谈起乡村,很多人都下意识觉得她很‘土’,‘不时尚’,更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从乐明村的例子可以看出,乡村能够成为美好生活的一种选择。”
扶持乡村,不断有了绿色组织参与
据了解,近一年来,获得公益力量帮扶的乡村,从化区乐明村并不是孤例。同在从化区良田镇,广州绿耕城乡互助社(简称“绿耕”)2010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扎根在仙娘溪村,将村里废弃的23间房屋修缮改造成乡村旅舍,并召集村内7名贫困女村民组成小组,负责游客的住宿吃饭等接待工作。两年来,养在深山的仙娘溪村,便因“乡村公益旅舍”而闻名于驴友圈子。这七名贫困女村民在打理农田之余再运营山村旅社,能为她们每人每月增加400-700元收入。
绿耕社工还在乡村旅社开设乡村学堂,请来专家给村民们讲解生态种植知识和进行培训种植技巧,同时还告诉村民过量的农药、化肥不仅让土地质量恶化,还会带来水源污染和重金属残留等问题。
但公益力量不仅限于此,事实上,绿耕每个月都会派车到仙娘溪以市场价收购村民的优质有机农产品,送到广州中心区的有机农产品店、公平贸易商店等销售。比如,土鸡蛋每只收购价1.3-1.5元,加上运费和其他开支,到了中心区的店里,就变成2元一只。这样的价格虽然较同类产品高,但由于农药污染较少,受欢迎度十分高,经常一上架就销售一空。
而乡村旅舍的收入中,除了妇女小组的劳务支出、旅舍修缮以外,还会拨出7.5%用作村庄清洁等村务公益开支,另外有15%用作绿耕社区发展基金,开展社区活动宣传等工作,由此形成良性的社区氛围。
同是围绕乡村,佛山地区绿色公益组织“绿行者同盟”(简称“绿盟”)更是向广东全省发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启动了20个乡村做“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与绿芽通过公益机构帮扶村民发展生态经济不一样的是,绿盟今年创立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公益学院,孵化慈善家和乡村建设人才,推动乡村生态经济、环境保育、公共设施等方面活化。
“乡村发展需要城市反哺”
工业化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不管是乡村规划的编制和落实,还是乡村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最关键在资金,另外,人才、政策等各方面也是需要扶持的重点。但这些工作光靠政府实施,力量还不够。有专家表示:“很高兴看到公益力量加入到乡村帮扶的工作中去。”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精准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建设美丽乡村是精准扶贫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她的心目中,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指村容村貌美丽,还包括了农业产业化、农民的脱贫致富、基层社会治理,这些不能仅靠政府部门,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乐明村也是围绕这一概念,迈开探索的步伐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叶红曾参与了包括佛山地区西南村在内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她表示,不少农村的发展,基层部门都想着依靠政府投资,政府财政压力无疑将不堪重负。“为此,在政府、企业、规划师的联动之下,还应该加入公益力量,调动更多人力、社会资源,将城市资源引到农村,‘反哺’发展。”
“其次,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还是要靠农民自己,因此人力资源的支持同样不可缺失。”她表示,绿盟、绿耕和绿芽等公益组织引入专业知识,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帮扶农村的重要做法。“培养,造就文化,懂得技术、懂得经营,才是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
用生活观念,改变生活水平
曾几何时,给自家老房庭院“装修”,一度被乐明村村民的佰军叔看成“不务实”的行为:“农村人不计较这个”。但这一天,佰军叔看见绿芽社工用废弃的石墨做养花的容器后,唤醒了沉睡的创意。他用鹅卵石砌出小水池,引来山泉水,用家中正好空置依旧的石墨层层堆叠,修葺好鱼池,养上富贵竹,形成生态水景。放置一方茶桌,摆好茶具后,朴素的农家,顿时变得时尚品味。
佰军叔的行动虽然悄悄进行,但绿芽工作人员却看到这位农民大叔的变化。“我国一直致力于农村发展生产、消除贫困。但缺少宣传时尚的生活观念,如今,是时候用时尚的生活观念,带动农村人走出贫穷。乡村也能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绿芽基金会从化项目负责人张志强如是说。
据了解,未来,该组织将在乐明村“流溪河水源地社区生态保护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更多帮扶方式。“我们希望建成一个辐射珠三角的特色环保教育基地,建成一支城乡互补的核心环保教育及自然教育导师志愿者团队,搭建一个城市社区支持当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基本网络,两年间至少十户村民家庭接受培训成为定点接待合作农户,并持续提供服务。”
■本版撰文: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图片: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
责任编辑:郭华峰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industrynews/2016/0523/264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