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行业要闻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境家庭服务项目启动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境家庭服务项目启动

出席启动仪式的中社基金会、云南省民政厅、昭通市政协领导观看昭通社工孵化基地宣传 

近日,中央财政支持、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云南省昭通市社会工作综合服务试点项目”在昭通明馨大酒店正式启动。该项目落户昭通,标志着中央财政资金正式走进西部贫困地区——昭通社会服务工作,昭通市广大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境家庭将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预示着昭通社工又迎来了一次锻炼、提升和发展的大好机遇。

项目落户昭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昭通社会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央财政支持、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云南昭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境家庭社会工作综合服务项目”正式落户昭通,这是党和政府对西部贫困地区—昭通社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昭通市政协张永前常务副主席说:中央财政支持、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积极支持昭通发展,在全市11县区48个社区(村)开展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困境家庭综合服务试点项目,精心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道路,推动昭通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更加有序开展。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赵蓬奇董事长说,三年来,我每年一次来昭通,看到昭通的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昭通的社会工作快速发展。这是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对社会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在这次中央财政支持昭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配套了200万资金,用于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创新,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昭通社会工作有力支持的具体体现。

赵董事长说,社会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各社工机构要保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服务工作。

项目实施推动昭通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加速

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给昭通市社会治理创新予以极大的支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去年5月,昭通市成功举办了“昭通市社区治理初探”论坛,尝试性地探索昭通市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的治理模式。

和丽川(云南省民政厅社工处)处长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讲话指出:“昭通市通过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制度先行、规范专业、因需而动、市场运作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墨守成规、不照抄照搬,因地制宜、应需而建,成立社会组织创业孵化基地、搭建社工人才培育平台、规范社工组织专业服务、推进社会资源融合对接,众多的务实举措有力推动了全市“三社联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今天,昭通17家机构承接了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这些机构将在服务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基层组织服务质量提升。

在启动仪式上,《昭通·三社联动之路》一书正式发行,该书分“观念篇”、“服务篇”、“制度篇”、“机构篇”和“媒体篇”5个章节,共收集了90余篇文章,全书共390多页、28万多字。此书不但有益地探索了社会治理创新问题,也为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和灾害社工参与工作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范例。

社工介入困境家庭服务助推精准扶贫更加精细化

昭通市有11个县(区),580多万人口,其中10个县(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区)、其中有3个革命老区县,属于乌蒙山重点扶贫开发片区。全市有111.95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居云南省第一;贫困发生率21.39%,居全省第三。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精准扶贫的任务十分艰巨。

中央财政支持设立了“困境家庭”服务项目,把困境家庭纳入社会服务的主体对象,这对昭通这样的特困地区来说特别适用,该项目的设置与实施更加贴近了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农村中心工作。结合昭通的现状分析,致贫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素质偏低、自谋生计的能力偏弱;再加上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发展滞后、产业无法覆盖到弱势群体等,分别表现在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建房致贫……。

政府扶贫多从硬件实施及普遍性问题入手,对一些比较困难的弱势群体仅采取输血式扶贫(发钱、发物),待弱势群体将所发钱物花完用完之后随即返贫,甚至养成了个别困难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社工进入困境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将发挥社工的优势,注入助人自助的理念和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手法,通过需求评估、个案、小组和社区活动,帮助服务对象树立起走出困境的信心,逐步养成服务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观念;同时对社区网络资源进行评估,选准适合在地困境家庭生计发展的小型项目,链接资源,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困境家庭学到一至二项实用技术,运用所学技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计,才能真正使困境家庭逐步走出困境,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建立“互联网+”网络平台打通党和政府与老百姓

最后一公里”距离

鲁甸8.03地震发生后,昭通社工承接了李嘉诚基金会鲁甸8.03地震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国志愿基金会鲁甸8.03地震灾害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项目,首善基金会“三留守人员”服务项目,广东省中山市慈善总会“三留守”人员服务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身心遭受重创的鲁甸灾区人民的心理创伤得到了抚慰,使昭通市“三留守”等弱势群体得到了多方面的社工专业化服务。项目实施得到了服务对象及社会好评。

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覆盖全市11个县(区),40多个社区(村),20多万弱势群体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昭通尚属首例。

为了使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更好实现打通党和政府与老百姓“最后一公里”距离,以及推动昭通市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向“互联网+”的方向发展。昭通市民政局在《昭通社区网》上建立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困境家庭综合服务“互联网+”网络平台,并将其作为打通党和政府与老百姓“最后一公里”距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平台将把40多个项目点的入户走访、需求评估等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建档立卡、录入网络平台,便于各级政府及基金会随时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哪怕在北京只要进入该平台,就可以看到昭通社工的服务进展情况和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还可以通过网络、通讯等方式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动态情况及意见反馈。

项目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对昭通社工的一次严峻挑战

该项目分布广、经费少、要求高、服务难度大。

整个服务项目分布在11个县区,40多个村(社区),而每个项目点经费不足4万,每个项目点要完成的专业服务是个案7个、小组10多次、数十次走访(评估)、录入“互联网+”网络平台和一定数量的社区活动,任务十分艰巨。昭通社工将全身心投入服务工作,并以服务为契机,把握机遇,在服务好困难群体的同时加强学习、认真实践,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

昭通社工机构大部分是鲁甸8.03地震后组建,管理水平及经验有待于提升,昭通社工大多数入职不久,一线社工持证人员和有专业背景的人员不多。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高标准、严要求对昭通社工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昭通社工敢于应对挑战。正如李敏兰(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会长在启动仪式上说的:凡是有志于承接中央财政资金项目的机构一定要有为困难人群服务的理念,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追求。项目做好了可以为昭通社会工作迎来良好的机遇,昭通社工有信心做好该示范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落户昭通,给昭通人民带来了福祉,使更多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境家庭能够得到党和政府的亲戚关怀;该项目的落地昭通,给昭通社会工作再次带来了良好机遇、让昭通社工又有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昭通社工将不负众望,脚踏实地做项目,争取实现服务对象满意、党和政府满意、基金会满意的目标。

项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昭通的地理条件特殊,交通十分不便,从机构到有的服务点往返交通费要100多元;有的机构到昭通开一个会议往返车费要二、三百元,服务成本太高,这是一大困难。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境家庭大部分分布在高寒、偏远、落后地区,不仅贫困面大,而且贫困程度特深,社工除了通过服务提升他们自身潜能外,服务对象还有许多物质上的需求,但是项目经费有限,能用于服务对象物质需求方面的帮助有限,很难满足服务对象的物质需求。

项目周期较短,短时的服务很难反映出服务项目所产生的效果。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industrynews/2016/0512/262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