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沙龙互动话题 呼和浩特:“三社联动”对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

呼和浩特:“三社联动”对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

近年来,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以专业的社会组织为引领,专业的社工服务为特征,社区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为突破,人才建设为根本,以社区为平台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初步探索本土化“三社联动”的路子。

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76年,占地面积3.48平方公里,居住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4个民族,常住居民4.7万人,在校大学生5.2万人。辖区内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水利部牧科所等科研院所云集,是典型的科教型文化区域。

   主要做法

(一)从街道层面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入手。

社区行政区域的限定、社区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居民无法就近充分享受社区公共资源带来的便利,鉴于此,街道率先采取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与呼和浩特市睿联凯舟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合作,运用“社会策划模式”的专业方法,打破10个社区边界,统一进行资源评估——为街道的社会工作中长期规划提供蓝本,紧随其后进行居民需求评估——以居民需求排序对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次序,为近期重点安排实施服务项目找准发力依据。

(二)项目助推社会工作。

在需求评估中发现:部分在校低龄儿童中呈现的不良状况亟需专业的社会工作的介入。街道协同睿联凯舟联合台湾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以辖区内呼市民族实验小学和呼伦南路小学为试点,采用拓展体验活动和多元艺术教学方法讲授生命教育系列课程。从对学生的小组活动、个案解析到学生、家长、相关教师的实时互动,打造了正能量生命力校园、阳光社区,形成了青少年自我增能、学校补充、家庭助力的良好氛围,丰富了“三社联动”的内涵。

聚焦失独老人问题,街道携手恒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生有加惠”——失独老人互助组的专业社工服务,对内大社区、师大社区和农大社区9个失独家庭的介入,发挥个人对个人、组织对个人的影响力,达到增能改善,走向社会,造福社会。在此基础上,专业社会组织以此课题为依据形成政策建议,推动相关政策改进。

(三)以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为本,抓点与扩面结合,专兼结合助推社会工作发展。

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将枯燥的社区干部教育培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个人成长:在社区干部中普遍开展社工理念教育和普及,重点宣讲社会工作理念、专业价值观及专业伦理;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服务,以核心团队培训项目的方式,利用三年时间,重点培训23名优秀带头人,使其具备一定专业社工知识,80%以上通过中级社工师考试,通过观摩学习省内外、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做法,使其具备从事专业社工督导的基本素养,初步具备从专业视角和国际视角指导和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目前,三个重点社区均已配备了至少一名中级社会工作师;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区引入了专业的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

(四)孵化更多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集群效应。

街道专门辟出社区服务中心用房,为市区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提供前期设计、施工及日常环境维护,努力创造优良的办公服务环境;会同专家共同为基地的运行积极献计献策,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

对“三社联动”社会工作的思考

从目前我市各区情况看,街道办事处是“三社联动”的一个枢纽环节,它具有统筹各种资源和接纳多方投入的条件,具体的项目通过街道层面即可以落地。为此,我市的“三社联动”社会工作必须把握如下几点:

(一)社会工作应该秉持“三社联动”的理念,强调社会问题由社会办、专业问题由专业人员办。

(二)街道是“三社联动”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核心环节。街道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三社联动”,主要解决规划、资金、资源配置;社会组织落户街道。购买岗位交由社会组织实施,让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拥有实践的舞台。

(三)坚持专业化导向,从资源评估——需求评估入手,精准确定服务项目,以具体项目的实施联动“三社”。

(四)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重在非专业人员的知识普及和专业人员的培养使用。

(五)以市级孵化基地为龙头,示范带动区县基地,逐步形成良性态势。

(作者系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 齐权平)

文章来源:http://salon.swchina.org/topic/2016/0421/258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