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社工内心感悟: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故事”
社工内心感悟: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故事”
他们,工作在基层一线,专门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工作很平淡,也很烦琐,但是他们为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做出了不少贡献……他们,就是在平凡岗位上用一颗爱心做着不平凡工作的社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也触摸几位年轻社工内心真实的职业感悟——
4点半课堂孩子们的幸福乐园
姓名:卢文博
年龄:23岁
社工工龄:3年
记得两年前,当时我还在负责市政府购买服务《牵手护幼——社会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行动》项目。当时有个服务点在沙市区张家三巷小学。
刚入驻学校,我发现学校里有很多小孩放学后都没有直接回家,大多三五成群的在校园里玩耍或者在校门外四处游走。学校位于沙市区比较集中的小商品批发中心,来往的行人车辆较多,孩子们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我们和学校周校长联系,希望能够在学校开展4点半课堂,让在外面玩的学生能够在课堂里等待父母来接他们回家。我们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学校的支持,校长即刻为我们安排活动场地。就这样,4点半课堂正式开课了!
当然,这一课堂的运营同很多服务一样,开始开展得并不顺利,很多学生不愿意到课堂里学习,家长们认为我们是收费的,老师认为我们提供的服务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面对服务对象的不信任和质疑,我曾数次想要放弃开展这项服务,心里第一次意识到,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竟然会遇上这么多的现实问题。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通过咨询比较有经验的同工,督导会上寻求机构督导帮助,利用下课放学时间,和学生沟通他们喜欢什么或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等方式去寻求解决办法。综合各方意见,我们在张家三巷小学4点半课堂制订了符合学校特色的“乒乓少年榜”激励措施,向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解释我们的服务目的和提供的服务内容等,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老师需求及对4点半课堂的建议,在学校通过宣传海报和发放宣传单的形式招募服务对象……终于,慢慢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小朋友。
如今,张家三巷小学4点半课堂每天能够保证有40人准时参加,课堂的功能也不断拓展,由原来单一的服务到如今能够提供10多项主题服务,随着课堂运营的逐步成熟,这里也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场所之一,成为了校园里一处美丽的风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工服务就是如此,惊喜永远会不期而至,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生活带给你的是什么,你只需要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坚定向前。
陪伴,是最真实的温暖
姓名:陈春艳
年龄:24岁
社工工龄:2年
2014年11月,在我成为一名正式社工的3个月后,我接手了我社工生涯的第一个专业个案。
我的个案服务对象是一个很独立的少年,虽然用独立来说一个孩子,可能有点不太相称,但是在我和他长达一年的接触中,我对他这种独立的感受特别强烈。我从来不认为他是一个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反而觉得在高压学习环境中,他的淘气和调皮都是一种“鬼马”的有趣。他只是遇到集体排斥和学习不好的困境了,仅此而已。所以我在跟进服务时,从他的学习和交往情况入手,辅导监督他的作业完成,鼓励其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我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更多的是陪伴,更多的时候是沉默的陪伴,在他写完作业后进行检查和讲解,在群体活动后建议他换一种聊天语气或者改一下交往行为,更像一个长辈或者朋友的善意引导。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也有向他流露情绪,或生气,或厌烦,也或分享喜悦,让他感受到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一个老师或者长辈,因此他在个案过程中也变得积极表达和回馈,最后回归到朋辈群体中,能够正确对待家庭作业,也能够正确对待考试。这并不是一个难处理的个案,虽然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因为工作岗位的调动而终止服务),但是作为我工作上的第一个专业个案,我对那个时候的所有细节记忆犹新。
不同于以往的小组、社区活动等团体活动,个案是一对一的专业服务,于那时的我而言,它只停留在书本案例学习的阶段,我永远都记得那个时候的小心翼翼,敏感畏怯,不是像小时候考试不及格不敢拿回家给父母签字一样的害怕,这其中的畏怯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喜悦,我们俩相互合作,互助的度过彼此困境的默契感,与其说是社工在陪伴他,更不如说是社工与服务对象的相互陪伴,社工陪伴服务对象,学习更正确的引导和接受更好的建议;服务对象陪伴社工,走过一个紧张真实的工作初期,以及一个克服适应困境问题的阶段。这个个案的跟进,影响了我看待问题的视角,让我变得更加的平和和成熟,让我在工作环境中与同工的相处、在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交往,变得更加的宽容和真实。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6/0330/255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