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揭阳市积极培养社工人才 携手志愿者服务社区

揭阳市积极培养社工人才 携手志愿者服务社区

作者:黄 蕾  

揭阳市专业社工走进社区,扶弱助残、敬老爱幼。林洁松 摄

3月15日,以“专业社工全民义工,关爱留守老人儿童”为主题的揭阳市第五届“岭南社工宣传周”正式启动,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们共迎第十个国际社工日的到来。

随着社工服务在揭阳市悄然兴起,市民对于社工一词已不再陌生,专业社工走进社区,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一起扶弱助残、敬老爱幼,有力助推揭阳市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

机构试点先行先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非常完善和专业,已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欠发达地区,揭阳市的社工服务起步晚、基础差,如何探索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的社区社工发展新路子,成为揭阳市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制度设计率先突破。为推动社会工作落实,揭阳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先后出台了《揭阳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揭阳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薪酬待遇实施意见》及《揭阳市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促进揭阳市社会工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

政策措施出台后,揭阳市根据自身实际,大力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采用试点方式,在市区建设首家社区社工服务中心示范点。2013年,榕城区东升街道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填补了揭阳社区专业社工服务的空白。在首家试点成功的经验基础上,揭阳市大力推进社区社工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全市各县(市、区)社工委、民政局等职能部门通过认真引导、放低门框、优先向省申报培育资金等举措积极培育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在全市建成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专业、作用明显、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试点建设分工明确,由各县(市、区)社工委牵头,县级民政部门代表政府出资、负责指导建设及评估工作,试点所在镇(街)负责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12家,在粤东西北地区排名靠前。各地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均采取政府向民间直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运作,以“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开展一系列特色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其中,空港经济区榕鹏社区社工服务示范项目、蓝城区磐东街道留守老人养老服务项目成功申报为2015年省级专业社工服务示范项目。

培养壮大社工人才队伍揭阳市在社工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大,人才极度匮乏,很长一段时间,社工专业也是职业院校的冷门专业。因此,加快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社会工作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揭阳市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完善社工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自揭阳市争取到设立社工师考点资格以来,社工师考试报考人数大幅上升。去年,市社工委、市民政局继续发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社会工作人员参加考试,全市共有1920人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目前,全市持证社工从2014年的164人增加至322人,比增96.3%,增幅列全省前茅。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揭阳市加大力度开展社工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先后举办了全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班,全市社会工作专业管理人才培训班等,邀请资深社会工作专家学者为市直、各县(市、区)有关单位业务骨干、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等社工人才进行一系列社工专业理论及实践培训。

服务成效备受好评在揭阳市社会工作事业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广大社工敏锐回应社会需求,及时向城乡低保对象、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链接资源、渡过难关,建构支持网络,重树生活信心;针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优抚对象个性化需要,提供心理抚慰、资源支持,帮助改善生计发展状况等,用卓有成效的专业行动,诠释了社工精神,彰显了社工价值,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社工志愿者”模式,揭阳市以服务农村留守老人、儿童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来的100支镇(街)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得到快速发展,建设范围不断扩大,从镇(街)扩展到有条件的村(居)和企事业单位,目前全市已建立308支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队员共4022人。各支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在关心老人、关爱儿童、心理辅导和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集聚较高的人气,树立起品牌公信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揭阳市社会工作发展迎来新的机遇,面临新的任务。据了解,为有效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效能,揭阳市将把社工专业化、义工全民化纳入推进治理体系创新的大局,以扶贫济困、关爱留守老人儿童等专业社工服务领域为主线,按“1个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1个志愿服务组织 N名志愿者(1 1 N)模式”,全面开展“专业社工、全民义工”试点活动,创新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6/0321/254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