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潜伏的”拾荒户老人社会工作介入

“潜伏的”拾荒户老人社会工作介入

跟进社工: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建设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冯恩健

一、背景

服务对象Z婆婆,现年74岁,退休于建设街的南洋电器厂。丧偶,育有三子,平时与儿子较少来往。两年前Z婆婆家里发生火灾,过后,与Z婆婆居住的二儿子搬到外面居住,只留下Z婆婆一个人在建设街。不久之后,Z婆婆的精神状态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常会出现拾荒的行为且通常凌晨两三点才回家。Z婆婆的情况越发厉害,甚至还翻找楼栋住户的垃圾,而在外面收拾的杂物会全部搬往家里,还占用公共的楼道,因此楼道整天散发着难闻的垃圾臭味。Z婆婆遭到了楼栋住户的投诉,Z婆婆与邻居的关系越发紧张。

 二、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家居杂物清理、室内灯光使用的问题;

2、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家居安全隐患、家里堆积杂物滋生异味等的问题;

3、了解邻里对服务对象的想法,协助、促进邻里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模式,更大程度地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缓和服务对象与邻里之间紧张关系;

4、促进亲子关系的融合,协助服务对象儿子正确认识、理解服务对象,提升沟通频率。

 三、做法

1、收集信息,探访并初步建立关系

社会工作者接到了来自居委转介的个案,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Z婆婆。社会工作者向居委工作人员搜集资料并整理后,社会工作者于次日下午前往Z婆婆家进行探访。

初次见到社会工作者,Z婆婆很阻抗,认为社会工作者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搬来教育她的“执法者”,不愿意过多的谈及自己,只是很表面地与社会工作者寒暄几句。但社会工作者并不因此而放弃。终于有一天,Z婆婆被社会工作者的持续关怀打动,开始愿意与社会工作者倾诉和表达心中的苦恼。原来,两年前Z婆婆家里由于杂物堆积过多以至引起火灾,大火燃起过后,Z婆婆家里的东西被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全部清理干净。

Z婆婆对于初次接触的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来劝说其清理杂物的,所以开始时对社会工作者出现抵触情绪。社会工作者向Z婆婆澄清身份,表明来访目的。通过几次的接触,Z婆婆逐渐对社工产生信任感,并且也慢慢意识到堆积杂物的危害,于是Z婆婆把想清理公共楼道上的杂物的想法告诉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个案发展的一个契机,于是提出协助Z婆婆清理干净楼道的建议。Z婆婆表现得很开心,拿了一块纸皮去邀请社会工作者和她一起在楼道处坐下,和社会工作者沟通和交流清理杂物的计划。

2、接纳并不断鼓励,促成改变

经过交谈了解到,Z婆婆有翻找楼栋住户垃圾、出外拾取杂物、翻找垃圾吃且喜欢躲在楼道吓人等的行为。另外,Z婆婆与邻居的关系紧张,经常争吵。了解到这些情况,社会工作者并没有对Z婆婆的行为作出任何的批判,而是与Z婆婆一起探讨翻找楼栋住户垃圾、出外拾取杂物、翻找垃圾吃且躲在楼道吓人等的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引导Z婆婆思考、理解邻居和居委工作人员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社会工作者与Z婆婆的邻居反馈了Z婆婆的顾虑和想法。对此,邻居对Z婆婆的问题解决提出了建议,并主动提出他愿意协助Z婆婆改变。由于社会工作者对Z婆婆表现出不断的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使得Z婆婆更加愿意和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入的倾谈。社会工作者不断地向Z婆婆强调杂物堆积的危害并鼓励Z婆婆尝试新的改变。多次之后,Z婆婆开始会主动地去清理自己楼道上堆积的杂物。

3、

长者服务篇

亲子间沟通理解不足,促进问题解决

多次与Z婆婆的交流后,Z婆婆的情况逐步趋于稳定,社会工作者经过评估后,减少对Z婆婆的跟进频率。不久之后,居委的工作人员告诉社会工作者,Z婆婆又重新出现拾荒的行为。因此社会工作者再次上门与Z婆婆交谈。Z婆婆的家又重新恢复到了第一次社工见到垃圾成堆的情景。社工分析认为Z婆婆拾荒的行为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依据社会工作者此前了解到的Z婆婆的资讯和社会工作者观察到的Z婆婆表现的行为,社会工作者联系了Z婆婆的二儿子,Z婆婆的二儿子表示曾向和自己熟悉或有相关经验的朋友,交流讨论过母亲的行为以及现在的情况,他们怀疑Z婆婆是在认知方面有一些障碍。社会工作者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可以去思索、了解Z婆婆拾荒行为的原因。几天之后,Z婆婆的二儿子带着Z婆婆一起到了某个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测,证实了Z婆婆确实存在着在精神方面的轻度认知障碍,继而诱发了她现在行为的发生。检测以后,Z婆婆的二儿子决定把Z婆婆接送到医院进行一个周期的疗养。

社会工作者定期与其二儿子进行电话的访谈,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认识Z婆婆的问题,关心和理解Z婆婆。促使其与Z婆婆进行有效的沟通,进一步增强Z婆婆的二儿子与Z婆婆的关系。在Z婆婆进入医院以后,社会工作者与Z婆婆的二儿子沟通了解到,这几个星期Z婆婆的二儿子和Z婆婆接触的机会增加了很许多。医生给Z婆婆注射镇静剂,注射后的Z婆婆一直都是处于醒醒睡睡的状态。儿子与服务对象能够交流的内容不多,根据儿子的表述及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断深入引导,二儿子看见Z婆婆现在不能自理的样子,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对待Z婆婆的态度,一方面自己以往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缺乏关心Z婆婆,因此现在更清晰为何Z婆婆会出现种种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引导其尝试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提出了能够改进的建议以后,社会工作者询问他对自己归纳的建议能否做得到,Z婆婆的二儿子称自己愿意努力,会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做到最好。Z婆婆的二儿子笑说,想不到社会工作者对Z婆婆的了解能够如此的多,自己以后也肯定也多加地关心Z婆婆,理解和支持她,也盼望Z婆婆能够早日稳定下来今早地出院,自己以后会花费更多的心力去照顾Z婆婆。

 四、成效

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个人层面上,社会工作者介入后Z婆婆拾荒的次数逐渐减少,同时在和他人谈话时的自我防范意识降低,愿意和他人真心交谈,并且会主动和社会工作者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邻里关系上,服务对象的邻居主动提出他愿意协助Z婆婆改变,对Z婆婆的问题解决给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建议。亲子互动上,经过社会工作者的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尝试改善与Z婆婆的沟通相处方式,也慢慢站在Z婆婆的角度理解Z婆婆的想法和行为,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和加强。

 五、点评

耐心·爱心·用心的胜利:在每一个社区里,都会遇到像Z婆婆这样的长者——一人独居、无人照顾或家人疏于照顾,同时她们又步入高龄。人到暮年,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制造一些“麻烦”,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要秉承一颗耐心和爱心,用心为服务对象服务,就可以像案例中所显现的,服务对象最终被社工的诚意所打动,也终于感受到久违的关心和关怀,对社会和其他人敞开心扉,努力改变自己,进而收获美好的晚年生活。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5/1126/245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