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如花一样的灿烂人生——手工兴趣小组
如花一样的灿烂人生——手工兴趣小组
(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 李慧雯)
一、 小组背景
社工从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精神康复者社区康复数据库”中了解到,居住在南朗镇的社区精神类康复者就有333名,并对其中的170户康复者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社工发现精神类康复者在患病后,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让病情得到稳定,但是他们及其照顾者因为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往往会出现很强的无用感和孤独感。这些感受不仅不利于精神类康复者的康复,也不利于他们的家庭发展。
在论中外医学研究2010年10月第8卷第24期的《不同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献中,通过对开放管理模式与封闭管理模式的精神病患者进行QOL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开放式管理的患者因为得到家人关心、社会活动的参与,致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四个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其中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尤为突出。本次小组主要通过手工兴趣小组提升精神康复者的社会参与度,扩大社交圈,通过组员间的互动提升康复者自身的存在感与幸福感,提升个人的自我认同。
二、小组目标
1、协助组员懂得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
2、80%的组员在自我认同感方面有所提升;
3、协助组员相建立互助关系;
三、基本情况
(一)活动对象:精神类康复者及其照顾者
(二)参与人数:12人
(三)小组节数:6节
(四)小组性质:社会化--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五) 负责社工:李慧雯 负责社工:张军蕊
四、理论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及邻舍关顾团体等。
社工认为,要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设支持网络,可以从同质性为第一步的切入点,就是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协助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建设一个相互支持的社会网络。
增能是个人在与他人用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
精神类康复者及其家庭,因为受疾病的影响,自我认同感、幸福感逐步下降,致使他们及其家庭的社会功能降低。协助精神类康复者及其家庭建设支持网络,就是为他们个人能力、家庭能量增能,使他们能够更有信心的面对生活压力与困难。
五、小组内容(游戏简介请查看附件)
节次 |
本节目的 |
本节内容 |
备注 |
第 一 节 |
组员相互认识,了解小组概况。学习丝网花基本技巧,制作小梅花。分享个人特质,促进组员了解和互动。 |
社工及组员相互了解;介绍小组基本情况和目的。 |
小组初期通过游戏和主题互动破冰,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
热身游戏:“最花”(组员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花) |
|||
以家庭为单位,认识小梅花的含义并学习制作小梅花 |
|||
组员分享本节感受,以及自己与小梅花的共性。 |
|||
第 二 节 |
学习制作郁金香,通过颜色、话语的分享促进照顾者与康复者之间的情感表达及互动。 |
热身游戏:“万紫千红”——花的颜色,组员分享花的颜色,以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
增能理论:制作手工和主题互动的过程中,提升组员的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网络论: 通过手工制作的平台,促进残疾人与照顾者之间的互动,搭建相互支持网络,提升家庭能量。 |
以家庭为单位,了解郁金香的花语并学习制作郁金香 |
|||
组员分享本节感受,以及分享郁金香与陪伴出席小组的家庭成员的共性。 |
|||
第 三 节 |
通过学习制作玫瑰花,促使康复者进一步了解家庭其他成员的特点和互动,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 |
热身游戏:“花之蜜语” |
|
以家庭为单位,了解玫瑰花的含义,并学习制作玫瑰花。 |
|||
组员分享本节感受,同时用玫瑰花说出家庭其他成员的共性。 |
|||
第 四 节 |
学习制作藏红花,通过分享花的用途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促使组员相互支持,从而更有信心处理日常生活。 |
分享花的用途 |
|
以家庭为单位,了解藏红花的用途,并学习藏红花的制作。 |
|||
组员分享本感受,以藏红花为投射物,分享自己的生活与藏红花有什么关联。 |
|||
第 五 节 |
引导组员插花,巩固学到的技能并挖掘创造力,在分享中展示家庭特质和能量。 |
以精神类康复者协助他的照顾者,制作出花瓶 |
|
以家庭为单位,照顾者协助精神类康复者用已经完成的丝网花以及花瓶,制作出属于他们家庭的“花艺”。 |
|||
组员分享成品与自己家庭的共性。 |
|||
第 六 节 |
组织组员一起制作桔子, 巩固组员学到的技能和小组内的支持网络。处理离别情绪。 |
热身游戏:“花花世界” |
社会支持网络论: 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成品,促进残疾人家庭与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动,搭建相互协助的平台。 |
全体组员一起合作制作桔子 |
|||
组员分享本节小组的自己承担了的任务,以及成品对自己的意义。 |
六、每节记录
时期 |
具体时期 |
特点 |
工作 |
初期 |
小组成立 |
小组刚才成立的时候,组员彼此之间都互不认识,表现得很拘谨,对自己或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愿意多表露,很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
为了打破大家相互间冷漠的关系,社工运用了游戏和主题互动的方法,促进组员相互认识,彼此建立信任关系。 |
规范形成时 |
小组成立后,组员间的建立了信任关系,也开始形成了小组规范以及分工角色。 |
在这个阶段中,社工更多的鼓励组员建相互合作。 |
|
中期 |
冲突期间 |
1、组员学习能力出现参差,有些组员学习得特别快、有些组员学习得特别慢,组员表达出埋怨的情绪。 2、某位组员因为疾病,致使手部不灵活,无法独立完成丝网花,因此出现负面情绪。 |
1、社工观察发现,组员间的埋怨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个家庭内部的;同时,社工也发现另外一个家庭,虽然也出现学习障碍,但照顾者更多的以耐心鼓励态度相互支持与欣赏,因此,社工就是引导组员相互观察各个家庭的沟通模式,并将问题抛回给组员,让组员自我解决问题。 2、在组员因为疾病等客观原因,无法独立完成丝网花,而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社工要发掘该名组员特长,并引导其他组员给予支持与鼓励,让组员寻找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 |
成熟期 |
1、小组达到理想的沟通状态。 2、小组有足够的能力与信心,完成目标。 |
社工布置任务,让精神类康复者及其照顾者以“家庭”为单位,合作创造属于他们家庭能量的丝网花,通过相互合作,协助精神类康复者家庭成员间建设相互支持的关系,提升家庭正能量。 |
|
后期 |
|
1、组员的家庭能量得到了提升。 2、组员中的联结呈现,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促进支持网络建设。 |
1、社工在这个阶段,布置全体组员合作完成桔子任务,在大家的分工努力下,一盆“茂盛”的桔子呈现在大家面前,此时,组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了,相互间建立了互助支持关系。 2、引导组员分享在小组中的成长,做好评估。 |
七、评估
(一)评估方法:
1、收集服务对象意见表,通过数据进行小组成效分析与总结。
2、通过社工观察、组员的分享,对小组成效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目标达成情况
小组中,组员相互间通过合作,完成了每节的任务。从组员个人能发展出发,每个组员都掌握了丝网花的制作方法与技巧;从家庭支持出发,组员与照顾者通过相互的合作,照顾者看到了精神类康复者的能力得到成长,精神类康复者得到来自照顾者的支持与鼓励,彼此的信任感提升了,信心也增强了;从社区发展出发,组员相互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
八、反思
(一)专业技巧
在小组初始阶段,组员自我认同感很低,表现得很内敛,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社工在带领小组时,充分运用了鼓励和支持的专业技巧,以放松和开放的态度,传达对组员的支持,用及时的回应传达对组员的鼓励。
在小组的开展过程中,社工运用引导、互动的技巧对小组进行干预,对组员进行联结,将组员之间的共同点提炼出来,促进组员增加互动,彼此快速建立互助关系。
(二)存在困难及应对
本次小组中,因为组员的自信心与学习能力相对比较低,所以为了照顾到每位组员的学习,本次小组有四名工作人员,并且各自分配好辅导对象,及时给予鼓励,让每位组员都能够有信心的完成小组每节任务。
(三)工作体会
在本次手工小组开展的前期,组员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感觉每一项的任务都是困难的,但是随着社工的鼓励,组员间的相互支持,每节的小组目标都达成,每节任务都没有落下。
在小组开展的中期,其中一名组员因为疾病的影响到手部的运动自由,在小组中只能够完成一些很简单的工序。在这个时候,这名组员出现了很强的无用感,但是,社工发现该名组员最擅长、最喜欢的就是唱歌,因此,社工鼓励她,为大家唱歌,鼓励大家做好丝网花。因为她所擅长的能力得到发挥,她的自信心也随之提升了,她说:“原来我并不是没有用的,我也可以为大家做事情啊。”
从以上的例子,让社工领悟更深的是,在小组开展过程中,社工不仅需要及时给予组员鼓励,而且要灵活的变通,不能因为组员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观原因,就把组员摒弃在小组之外,而是从组员的兴趣、擅长处出发,让组员能够在小组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或许就是社工的用心与真诚,在小组开展期间,尽管天气不是很好,但是组员都准时出席,参与小组。当社工提出,天气不好,要不改期的想法时,组员纷纷表示,自己家就在附近,天气并没有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希望社工能够如期开展小组。同时,组员在小组结束后,告诉社工,很多邻居到自己家来聊天的时候,都发现了丝网花,他们都以为是组员在外面买回家的丝网花,当知道是组员自己做的时候,都觉得组员很厉害,而组员自信心就更得到了提升,家庭能量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5/1120/244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