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一位90后大学生对社区工作的真情实话
一位90后大学生对社区工作的真情实话
高宇(第二排左起第五个)和果场社区的孩子们在一起
来自南京大学的高宇是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在社工方面可谓是“根正苗红”,2010年他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2014年来到南大读研。在近6年的学习生涯中,他深入了解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也体验了“一线社工”的生活,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他有哪些故事呢?
江南时报见习记者臧娜娜
懵懂:第一次实践做流浪儿调查报告
1991年出生的高宇面对记者的采访有些腼腆。他告诉记者,学社工专业并不是他的第一志愿,甚至进学校前连什么是社工都不知道。高宇的第一志愿是新闻学,后来被调剂到社工专业。他当时认为,文科大同小异,社会工作可能就是社会科学的工作吧。开学不久后在老师的讲解下他才知道社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是改造社会的工作。
大一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结束了,老师要求大家小试牛刀——组团队进行社会调查。于是高宇和同学组成了一个4人的小团队,开启了他第一次实践的旅程。小团队迅速锁定目标,选择了与社会弱势群体相关的单位:南京市救助站,调查流浪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那里,高宇头一次接触到了专业社工、流浪儿童,也逐步了解了救助站的工作流程,在救助站生活老师的帮助下,高宇团队用老师教的调查方法做了访谈,写出了关于流浪儿童的调查报告。
或许许多人认为社工就是简单的帮助人、服务人,甚至还会和居委会大妈划等号。但是经过三年学习的高宇认为,社会工作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双重把握上,不止是提供简单的服务。
认识:首次面对智障人群加深了理解
高宇至今还记得大三时去银杏树养老院的情形,任务是去给老年人做一对一的辅导。虽然去之前高宇想到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可是真到了养老院后发生的一幕还是把他吓坏了: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年人把他们的访谈提纲抢走,还撕了个粉碎。
对社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是高宇来到南京大学研一结束后的那个暑假,他去华侨慈恩托养中心实习,在那个为智障和智残人提供的社区福利的康复机构中,高宇首次面对智障人群,心理变化巨大。头一次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高宇很不习惯,甚至在心理上有些排斥。刚去实习的第一天,有个叫小红的小女生一直拉着他的手反复问同一个问题,高宇回答了很多遍,可小红还是问个不停,这让高宇有些受挫。但是几天相处后,小红开始有变化了,主动跟他问好:“高老师早,高老师好。”10周的实践结束,小红依依不舍地问高宇,“高老师我们会好想你哦,你什么时候再来呀?”
一点一滴的付出,从排斥到接纳再到建立深厚感情,高宇对社工的理解又加深了,“社工从宏观上说是熟知针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微观上说是对个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或者到社区做项目、福利方案。”
熟识:做社工要帮助别人激发潜力
读研时,马群果场社区安排高宇给外来务工人员和拆迁安置户的子女做课外辅导。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特别叛逆,高宇头疼万分。
高宇只好从小女孩的家庭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高宇了解到,这个小女孩是离婚重组的家庭,父母对小女孩的成长关注很少。高宇团队商量着把这个女孩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安排一个大姐姐和小女孩做事先沟通,小女孩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得到了妥善解决,也做出了改变。高宇和团队成员都很欣慰。
如今经过五年多的熏陶,高宇对社会工作的认识逐步加深。从完全不懂到有些失落,再到感觉有意义,高宇认为,“社工的学习和实践带来许多成长。一方面是帮助别人要讲究方法,激发他人潜力;另一方面是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未来:提升社工待遇才有更好前景
即便是历经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但是明年毕业的高宇却暂时不考虑毕业后投身社工行业,因为社工的薪酬和未来前景不够明朗让高宇不敢冒险。高宇班上有46名同学,由40个女生和6个男生组成。据高宇了解,男生没有一人打算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女生也仅有三两个有这方面意向。而在高宇本科的同学中,也仅有一名女生留在了锁金村社区做社工。但高宇同时说,社工的专业性知识给自己带来了视角上的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工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兴起主要是政府推动的结果,但这种以政策催动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造成制度与环境根基的真空。对于面临职业选择的毕业生、青年人来说,爱心总是有被用完的时候,尤其是在面临生存压力时,个人通过专业学习所培养起来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是不能充饥果腹的。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5/1120/244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