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山东青岛:热心服务是家风 祖孙三代当社工
山东青岛:热心服务是家风 祖孙三代当社工
妈妈和女儿林璇一起讲述家庭故事。
1952年,青岛的社区工作刚刚起步,奶奶箫瑞模成为最早一批参与建设的社区工作者;1999年,电子办公开始兴起,妈妈马德义凭借熟练的电脑操作,成为社区里的工作骨干;如今,服务社区的接力棒传到了年轻的林璇手中,她放弃稳定工作,成为了大港街道的居委会社工。在这个家族里,热心服务成为家风,祖孙三代服务社区的时间持续了近40年。11月17日,青岛市评出第二届“十大最美家庭”,林璇一家凭着奉献爱心、古道热肠的家风传承,从众多的评选家庭中脱颖而出。
奶奶 62岁才离开街道一线
在17日下午的表彰仪式上,林璇和妈妈马德义一起上台与观众交流,讲述了一家三代人从事社工的故事。
“上学之前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奶奶家在华阳路,当时是一片小平房,小时候天天听奶奶讲社区里的事,那时候太小听不太懂,但脑海里对社区已经有了印象。”1984年出生的林璇小时候与奶奶一起居住,她还依稀记得奶奶在左邻右舍间的好人缘。林璇的奶奶箫瑞模,1925年出生,17岁就参加了革命,1944年6月光荣入党。
1952年,箫瑞模随丈夫来了青岛,档案也转到了台东劳动科。“当时,各地街道纷纷成立居委会,组织上动员箫瑞模参加街道工作。那时候的街道工作没有工资,但作为党员的奶奶踊跃报了名。”林璇说。1958年开始,奶奶先后在社区负责食堂、社会治安工作,华阳路街道服务站成立后又在服务站主持工作,直到1987年奶奶62岁时离开街道。
妈妈 为社区工作顾不上女儿中考
林璇说,上中学的时候妈妈也进入了社区,她开始亲眼见证身边的“社区大忙人”。1999年,下岗的马德义通过笔试、面试,进入泰山路街道办事处成为社区工作助理。当时办公条件很艰苦,马德义还记得,刚到社区工作时是寒冬腊月,正赶上水淹片改造,社区里既有两释人员又有低保户,各种问题让她焦头烂额。但深入社区之后,工作逐渐理顺。
马德义说,当时少数部门开始使用电脑办公,为了提高自己,41岁的她自己报班学电脑。“晚上赶去学习班的时候,腊月天北风呼呼的,当时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经过思想斗争和家人鼓励,最终还是决定坚持。”
2000年正是林璇中考,可马德义的工作也恰逢全国人口普查,会电脑的马德义担负起了全社区的信息录入工作,白天入户调查,晚上录入资料。“孩子中考,算是人生中第一次关键选择,别人的家里都是全天候跟上,可我没能做到,每次提起这件事我都会很自责。”马德义觉得对不起女儿林璇,但是女儿一直对她非常理解。马德义的社区工作从1999年一直持续到2008年退休。
林璇 “不能给家里老人丢面儿”
林璇大学毕业后,一开始先到了邮局工作。从小到大见惯了古道热肠的奶奶和妈妈,她也把这份家族遗传的热心肠带到了邮局的工作上,在工作上经常看到往国外给孩子邮寄东西的家长,林璇就会合理给他们打包,多装点东西。
2011年4月底,林璇在网站上看到了街道招聘社工的消息,当时的她已经结婚,邮局的工作也挺安稳,但一直对社区工作有情怀的她报了名。2011年6月,林璇正式进入大港街道内蒙古路社区,成为一名居委会社工,主要负责社区居民纠纷调解工作。
2013年4月,林璇休完产假刚上班,就负责起了内蒙古路零星片拆迁的工作,那段时间她没日没夜地待在工作岗位上。“孩子还非常小,我只有利用空闲时间回去喂奶,喂完之后顾不得抱孩子一下,就马上赶回来工作,晚上忙到11点是常有的事。”
“有时跟其他街道的人交流,说着说着他们就会说,哦,原来你是马德义的闺女啊,你妈原来干活可扎实了。”林璇说,别人在夸赞奶奶、妈妈的时候,也无形中让她有了压力,她现在努力工作,就是想把这个家族传统发扬下去,不给家里的前两辈社区工作者“丢面儿”。 记者 张同顺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5/1118/244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