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假期社区中心实习—对社工行业的一些感受

假期社区中心实习—对社工行业的一些感受

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这一个月却是非常难忘的。在学校的时候一直在幻想社工是高高在上的“白领”?是平平常常的“打工者”?是基层的“大妈”?来深圳这边算是看真切了。都说“中国社工看深圳,深圳社工看香港”,深圳确实是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最好的地方,虽然目前它也不是很完善,行业发展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能感受到同工们的朝气和社工机构在努力完善。

2015年7月13日到深圳,假期实习入职的第一天。记得是中午到的深圳,然后搭地铁到了宝安,接着被同事接到了社区服务中心,就这样开始了假期实习。

入职的同一天,中心也恰巧刚来了一位“妇女家庭”领域的同工,因此大家的焦点没有过多的放在我的身上。当然,我也很容易的被这个集体给接纳了。或许是和社工有莫名的亲切感,和大家有一样的情怀和理想。

主任没有给我任何准备时间,第二天就在做工作安排的时候就把我算上去了。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岗位,但是一些固定的常规活动就直接安排我去做了,比如每周三上午的义诊、周五晚上的观影,同时还会配合跟进大家开展的一些小组。安排我的事情不是很多且都很零散,不过正是由于这样,我有机会很好的认识和了解活动的开展以及整个中心的运作,这使我受益匪浅。

新来的同工没有上几天班就因为家里有事,请了一个月的假,后来又听说他辞工不来了。因此他负责的活动和小组,主任就给我了,我也就成了半个妇女家庭领域的社工了。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开展了一个“亲子趣味运动会”,一个“婴幼儿养育知识学习小组”,同时也负责协助其他领域社工完成活动。

每周的督导算是在实习中最期待的了,因为每次的督导我们都能够了解学习到新的前沿的社工知识。我们中心是种子中心,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好,所以机构的一些优势资源会多的给我们配给。每周都有本土督导(初级督导)过来,每一个月会有高级督导(香港督导)过来指导我们的项目和给我们做培训。我所经历的督导有4次,其中3次本土督导,1次香港督导。我们的本土督导非常年轻,他07年参加工作,可以说是深圳社工的领跑者,他也是深圳的第三批督导以及2014年中国最美社工,是我们深圳社工的最初建设者和社工实务优秀人员。三次本土督导分别给我们讲了“动机式会晤”和“时间管理”,还有就是中心同工的个人督导。两次培训我都有参加且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机式会晤”非常像《个案工作》中会谈技巧中的“动机会谈”,理论基本都一样。不同的是,督导的培训更联系实际且更多的讲如何去把这些概念操作化,真正的实现在服务对象身上,他谈了很多他自己做的一些个案,同时也让我们来参与分享。在“时间管理”的培训上,督导首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感觉到忙吗?”,然后以此为切入点说文解字式的谈了“忙”“盲”“茫”三个字,引出我们之所以忙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把握、分配、合理利用我们的时间,同时我们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目标和方向,所以我们就感觉到忙、盲、茫。督导给我们培训,也不都是讲社工专业技巧,他们更多的是解答我们的困惑,让我们真正去感受社工,去更好地服务对象。

香港督导来我们中心待了一天。她上午是先给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包括我们中心主任)做了培训,下午就给我们一块儿做了督导培训。一开始我就把督导给误读了,最初想象的是一位比较帅气的中年男子,讲话是刚强有力且擅长于做培训讲座的。然而事实却相左,当时不知道在忙什么事情,没有看到香港督导进来了,等我进来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太婆“满头银发,穿着朴素,腰间还挂了一条毛巾,手上拿着哇哈哈AD钙”(督导有30多年的从业经历)在书架那里看书,我当时以为是哪位社区居民下来看书呢(经常有社区居民来我们中心看书)。直到本土督导过去和她讲话,帮她拿书我才隐约明白了什么,和同事确认了一下就肯定了我的想法,这就是我们的香港督导。在下午的督导中,她先是给我们介绍了3E理论,也就是“动员”、“教育”、“然纳”,是很好用的理论,本土督导和主任都经常提到。然后她了解了我们两个中心的特色项目,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在一下午的接触中,发现梁督导是一个特别“可爱”“呆萌”的人,比如说电脑屏保中出现了一个长腿美女,然后她也做类似的动作说“我的腿长吧”。其实梁督导穿的是长裤个子也不高,讲话也是港味十足。她做培训不讲什么大道理,说的都很实在,讲的东西直接就联系到实际中,她自己也说“这些东西不用到实际,屁都没有用”。

非常幸运,在走之前有机会能够参加机构的年中大会。大会是在8月15号下午2点开始的,由于参加大会的人员较多。机构把开会地点定在了一个比较偏僻的社区服务中心,因为这是一栋7层的社区服务中心,会议室也是蛮大的。机构人员来了一半大概有200多号人,会议室显得就有点小了。一眼望去全是比较年轻的同工,年龄普遍都不大,我们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虽然年轻,但是我们朝气蓬勃,这是我在会场上感受到的氛围。

大会主要是穿插了两个团建活动,一个是“让我认识你”一个是“机构好声音”,这两个活动也使现场氛围高涨。中间有一个总干事简单总结机构上半年运营情况和对下半年的展望。最后环节是对机构优秀员工进行颁奖以及到会人员抽奖的活动。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总干事说的几个数据,咱机构目前共有员工445名,其中初级督导11人、助理督导45人、一线社工248人、其他就是行政助理人员。在2015年1月—6月,机构离职员工88人,其中社工63人;入职134人,其中一线社工93人;机构岗位晋升16人,工资晋升2人。这就是咱机构上半年的人员变动情况,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还有一个数据比较感兴趣,就是咱们机构的收入与开支。机构在上半年的收入是1763.61万元,支出1259.94万元,社工机构不同于企业单位,机构的收入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社工岗位购买,社区服务购买,政府给的钱都是固定的,不会有太大变化。上半年的收入可能就占有全年收入的70%左右,剩下的会根据开展服务情况(年终有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拨付余款,当然也会有其他的一些收入,但不会很多,像是做项目找赞助等都是能获得资金支持的。

由于咱们中心申请了一个新的办公室,需要额外的拿出资金进行新办公室的装修,机构的领导来中心了解情况。机构的总干事、人事行政部、项目部的负责人都来中心了,这些都是机构中相当有分量的人物,但是和他们接触后发现他们也都是和我们一样很平常,只是比我们更有热情和经验。他们这次来听了我们汇报项目进展后,就主要询问了搬迁办公室的情况。记忆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你们预算内的经费,自己可劲花,不要给机构省”,这些经费你们使劲花,只要不超出你们定的预算,并且这些钱你们给机构也是省不了的,都是经过备案的我们也是“贪污”不了,这都是需要通过政府财审的。这些上层人士说得都挺实在,不是很虚的东西,可以看出咱们是一个干实事的机构。有这么一个细节,总干事用的手机是酷派,项目主管用的是小米,人事行政负责人一直没看见她拿手机出来。

还有一周时间就走了,有时候感觉挺想逃离这个地方的:第一,压力太大了,深感自己在这个城市太渺小了,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第二,太没意思了,特别是在周末没事做的时候,出个门又太花钱了,没有1元钱的公交,出个门交通费就得10几块;第三,想回学校热闹的地方,身边都是自己的同学室友,不用朝九晚六固定的在一个地方。但有时侯又是很不舍的:第一,这边学的东西很多都是学校里不会接触到的,或是和学校里展示的不一样;第二,感觉如果就在这边从事社工,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社工目前在深圳是急剧扩张,虽然还不是很健全但是发展很迅速,机遇也是非常大的。第三,这边的生活节奏虽然很快,但确是可以过得很充实,还有就是这边的生活太便捷了,是一个不夜城,随时随地就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实习,不敢说学到很多专业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我认为我了解到了更为重要的东西,了解了社工在深圳的发展现状和运行状态。社工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行业架构不够完善、发展目标不够清晰、活动开展不够专业,但是能看到同工们在努力、机构在努力、政府在支持,有了大家的努力,相信社工会像医生一样被这个社会熟悉和了解。社工加油!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5/0921/238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