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学术精英 中国发展百人奖获得者——马仲良
中国发展百人奖获得者——马仲良
198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招考研究人员,被录取,分配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任实习研究员;1987年任助理研究员;1989年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任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1991年任副研究员和院学术委员; 1996年任研究员;1998年9月任副院长;1997年11月当选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03年7月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2004年6月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正局级研究员,2006年任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
马仲良研究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深入到企业、农村进行调查研究,被邀请到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做理论辅导报告和工作指导,并被聘担任多项兼职工作。兼任的职务有: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特邀研究员,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理事,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纪律检查工作研究会理事等。
报告《树立反腐败信心》,获96年度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颁发“灵山杯”优秀报告奖。发表理论专著10多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3部),论文70多篇。研究成果共计150多万字,有10多项成果获奖,其中7项获省部级成果奖。1998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第三届(2006)中国发展百人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1、《<资本论>中历史唯物主义若干问题研究》,1986年出版。全书50万字。本人承担20万字。此书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论文,载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论文集,获“入选论文奖”。
3、《面对挑战的当代社会主义》,1993年出版。本人担任副主编,撰写两章。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收入“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5、《同仁堂企业文化调研报告》(郝真主笔),本人为主要撰告人之一,获93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6、《市场经济与党性原则》,论文,94年获全国党风专业委员会颁发优秀论文奖。
7、《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论文,94年获全国党风专业委员会颁发优秀论文奖。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内容》,载入“全国第一次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大会论文集,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9、《邓小平对时代理论的新贡献》,95年获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收入论文集。
10、《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论文,95年获北京广播电台“雪莲杯”特别奖。
11、《企业文化建设讲座》,系列文章24篇,《宣传手册》95年连载。
12、《企业与家庭伦理》(日文),发表在日本《伦理》杂志96年2期。
13、《北京市建设重点工程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的基本经验》(郝真主笔),调查报告,本人为主要撰稿人之一,获96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4、《企业文化建设的运作》(郝真主笔),本人撰写第二篇《讲求经营之道》,96年获北京市优秀成果二等奖。
15、《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问题解答和名词解释》,载《宣传手册》1997年第19期、20期,5、6万字。
16、《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论著,40万字,主编,97年同心出版社送选全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作品。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坐标》,论文,载《新视野》1997年第6期。
18、《江泽民治国方略》,1998年3月出版,本人承担《文化方略篇》。兰州大学出版社“五个一工程奖”送选作品。
19、《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1998年3月出版,本人承担《改革成功的内外条件》篇,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五个一工程奖”送选作品。
20、《复兴之光——江泽民64字创业精神颂》,1998年3月出版。本人承担理论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五个一工程奖”送选作品。
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
《知识经济问答》,副主编兼执笔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出版。
任《首都经济研究》执行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出版。
《知识经济与首都发展》作者之一,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出版。
《中国社区建设》,主编,《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增刊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
《首都发展中若干重大决策研究》,执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增刊。
《跨世纪京津联合与发展》,副主编,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本质的首都经济》,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探索新路、构筑辉煌》。
《首都经济发展战略》,载《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增刊。
《首都经济的内涵、本质与核心》,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2期。
《正确处理社区建设中的三个关系》载《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1世纪社区工作者培训教程》(丛书),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出版。
《城市社区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发表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01年4期转载。
《城市社区自治——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发表于《北京日报》2001年3月26日,《新华文摘》2001年第8期转载。
《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化、规模化新探》,发表于《北京日报》2001年10月15日,《北京工作》2001年12期转载。
《规范标准·市场运作》,《首都建设报》2001年11月24日第3版。
《2002年首都发展报告》,编委会主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
《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北京晚报》2002年1月30日第3版。
《建立现代社会的城市社区体制》,《社会经济问题研究》2002年第7期,《新视野》2002年5期转载。
《社区建设的下一个关键:培育社区服务组织》,《中国社会报》2002年6月14日第3版。
《深化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答新华通讯社记者采访,发表于《北京内参》2002年27期、新华通讯社《内部参考》2002年6月。
为中关村管委会起草《中关村文化发展报告》(2002年12月)。
《社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实践》发表于新华通讯社《内部参考》,2002年12月6日转载于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2002年12月。
从2002年起担任北京市政府学习型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了丰台区、石景山区、顺义区、宣武区的学习型城区评估工作,担任评估组组长。
《2003年首都发展报告》,编委会主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 *《妇女工作与社区建设》,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出版。
《社区建设简明读本》,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出版。 *《社区体制创新》,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出版。
《建设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北京工作》2003年1期。
《“第三部门”该扮演什么角色》,《公益时报》2003年3月7日。
2003年3月11日《创建议行分设“三元”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居委会自治运行模式》和《加强街道社区服务建设,探索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新机制》,载《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汇编》,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要创造不要制造》一文发表于新华通讯社《内部参考》2003年3月3日,新华社内参清样2003年3月16日。
《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朝阳社区教育》 2003年特刊。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体制改革的启示》,《当代北京史研究》2003年1期。
《首都发展与创建学习型城市》载《社会经济问题研究》2003年第7、8 期。
《贯彻“十六大”精神,建设学习型城市》,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03年8月。
《首都发展与创建学习型城市》,载于《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创建学习型城市》,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出版。
《现代城市科学管理》,主编,同心出版社2004出版。
《创建学习形城市,促进首都发展》,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关于中关村文化发展的建议》载于《2004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2004年担任北京市委、市政府文件《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起草小组组长。 *《创建学习型城市》,载于《文化:国际大都市的灵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从2004年起担任首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完成该院交办的《社区体制创新》课题研究任务。
《人文奥运研究》,主编,中国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其主要内容在《首都社会经济研究》连载。《前线》杂志刊登了关于人文奥运基本理念的 文章。北京电视台播放了关于人文奥运的讲座。
2005年担任龙新民市委副书记负责的课题《人文奥运与市民素质提升》的学术组组长,参加该课题讨论、修改和论证。完成了龙新民担任院长的首都文化发展研究院的课题《市民素质与社区文化》。
2005年担任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参加《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讨论、修改和最后的专家论证。
担任 《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组长。担任《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组长,《北京市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课题论证组组长。担任朝阳区和宣武区《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顾问组顾问,参加该文件的讨论、修改和最后的专家论证。
2005年协助市委副秘书长王力丁完成刘淇书记的课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研究》,之后撰写《首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一书 ,担任主编之一,该书于2005年10月出版。担任西城区、东城区、崇文区、宣武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顺义区等区的社区建设顾问,为其提供指导和咨询。
为宣武区起草《创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受到刘淇书记的肯定。为崇文区起草《和谐社区五年规划》,为朝阳区起草《时尚文化街区发展规划》。
2005年完成北京市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交办的中宣部课题《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研究,该课题成果在《人民日报》发表。
2005年完成北京市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交办的中宣部课题《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
2005年承担北京市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市委宣传部合作的课题《北京市文化产业立法工作调研》课题的组织协调、课题研究、成果修改工作。
2005年年底担任北京人力资源开发协会会长,负责完成市委组织部《党管人才机制研究》课题。
2005年完成市委副书记杜德印交办的任务,参加市委文件《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意见》的调研、文件起草和修改工作,并撰写文章宣传该文件精神。(文章发表在《北京日报》)协助市委组织部、朝阳区委组织部抓了酒仙桥社区党建试点工作,撰写了文章宣传基层党建创新经验,受到市委组织部领导的表扬。
2005年协助市委副秘书长王力丁完成市规划办重点课题《社会经济研究》,成果在《人民日报》、《北京工作》、《中国社会报》、《投资北京》和《前线》杂志发表。
2005年协助市委研究室设立“北京市决策研究基地”,该基地成立后担任副主任兼首席专家,完成基地交办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板块与社会经济》载《中国社会报》2005.2.1。
《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载于《社区党建》2005年第5期。
《创建学习型城市与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载于《北京创新报告2005》,同心出版社2005年出版。
《社区体制创新与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载于《北京创新报告2005》,同心出版社2005年出版。
《培育第三板块·发展社会经济》,载《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国外发展“社会经济”的启示》,载《前线》2005年第3期。
2005年6月《 “小红帽”社区党员责任岗活动是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有效载体》,载《社区党建新模式的探索——酒仙桥社区共产党员责任岗实践历程》,中共朝阳区委酒仙桥街道工作委员会编。
《构建和谐社会·培育第三板块·发展社会经济》,载《 “构建和谐社会于民间组织发展”研讨会文集》2005年6月15日出版。
《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探索——对“小红帽”社区党员责任岗活动的研究》,载《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红旗出版社 2005年12月出版。
《发展社会经济,构建首善之区》,载《投资北京》2006年第1期。
《"社会经济"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载《人民日报》2006.1.23第九版,另转载于《动态与信息》2006年第1期。
《"小红帽"社区党员责任岗活动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载《城市区街通讯》2006年4月总第184期。
《 “小红帽”的启示》,载《北京支部生活》2006年第2期。
责任编辑:陈伟浩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lite/2014/0106/23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