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学校 北京:专业社工进校园 介入学生成长全过程

北京:专业社工进校园 介入学生成长全过程

原题:北京门头沟:试水专业社工进校园

这是一个40人的成长夏令营,由来自两所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7月16日结营的这一天,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门头沟区几所中学的校长、团北京市委和团门头沟区委的相关负责人齐聚夏令营,在夏令营举办地——门头沟区雁翅镇雁翅村的教师培训中心观摩结营仪式。更多人明白,他们是来“看效果”的。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主任席小华一直密切关注着夏令营组织者和学生的每一个细微表现,她称之为“看问题”。她对“效果”也很在意。这场夏令营的实施者都是席小华所在事务所的专业社工和她的部分研究生、本科生。

事实上,席小华和她的学生都了解,3天的所谓“成长”夏令营后,如果硬说成长,是牵强的。他们更多的是给孩子种下一颗拥抱自己、拥抱快乐的种子。

这是一个悖论。因为这是门头沟区试水专业社工进校园后的第一次集中活动。要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需要抹平众多理念上的差异。

夏令营目标:学生成长中未满足的教育需求

“爱是看不见的语言,爱是摸不到的感觉……”随着温暖人心的歌声进入活动室,一群身穿蓝色T恤衫的孩子们正围成一个大圈儿表演开场舞。这是第一批参加超人计划的中学生成长夏令营的40名孩子在基地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上午的项目除了总结前两天的活动,主要就是“造船过河”。学员们随机分成4组,每10人一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造一艘船”,并一次性运送本队全体成员安全过河。

主持人宋早贝一声“开始”令下,4组队员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当其他队还在对造船方案思索不定的时候,“颜值爆表队”已经动手制作了。但是经过初步试验之后,他们决定改变造船方案,将原本一个整体的“纸船”改版为两部分,试图通过全体成员左右脚交替挪动的完美配合完成任务。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改变果然达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每个团队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但也出现了由于对比赛规则不明确导致的“全军覆没”——“植物VS小黄人队”在一开始把造船的任务理解为搭建独木桥,这就导致他们的队员没能一次性全部通过。

于是,团队中出现了抱怨的声音,有同学愤愤地甩了甩手背过身去。还有人当其他团队结束比赛后,指责“颜值爆表队”违规。

宋早贝掌控着局面,让各组小组长稳定大家的情绪,一起分析原因。当第二次比赛的时候,规则有所变化。以各小组与第一次的时间差最大者为赢家。第一次“全军覆没”的队伍反而赢得了比赛。

对于席小华和她带领的团队来说,夏令营是社会工作团体辅导的方法之一。这次的团体辅导,源于一次调研。

今年上半年,席小华所在的社工事务所对门头沟区的4所中学——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育园中学、大峪中学和新桥路中学的学生和教师开展调研。调研组织者、也是夏令营组织者的金超然介绍,在调研中发现,学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沟通交流(43%)、挫折应对(37.6%)、未来规划(36.7%)和自我管理(32.4%)4个方面。

在沟通交流方面,学生期待了解遇到情况应当如何应对中,排名第一的问题是“觉得大部分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此外还有“同学让帮忙干坏事怎么办”、“被排挤怎么办”等。金超然说,这一类问题看起来是沟通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关于学生自我概念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从朋辈群体中获得自我认同,构建自我概念,而在沟通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困扰了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

而对于自我管理和挫折应对,中学生最关心的依次是情绪管理、未来规划和时间管理。

根据调研,学生对未来发展更关心的依次是理想期待、能力评估、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根据这一调研成果,席小华的事务所将夏令营定位在自我管理和未来发展两个方面,这两个目标计划在两个夏令营中达成,但是由于北京连日来的暴雨,第二期关于“未来发展”的夏令营不得不推迟。

团委牵线,教委支持,专业社工进驻校园

席小华的团队之所以能在4所中学做调研,是源于门头沟区教委的支持。门头沟区教委与超越社工事务所签署3年协议,从初一到初三或者从高一到高三这样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内,由专业社工介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在团门头沟区教工委书记孙颖看来,专业社工与政府、学校的工作角度不太一样,“他们弥补了空白,对学生的教育更多地延展到家庭,专业性比较强,更多地探究成因,并根据背后的成因开展工作。而且他们在时间上比较灵活,有些是学校开展工作覆盖不到的”。

最先与超越社工事务所打交道的其实是团门头沟区委。超越社工事务所重要的工作对象是针对涉案涉罪青少年,分管权益工作的团区委副书记彭天山与该事务所早有接触。

在专业社工看来,其实问题青少年本身不是问题,而是问题背后的问题值得关注。彭天山在与教育系统的沟通中也发现,每一个问题青少年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环境,帮助问题青少年关键还在于解决问题环境的问题。“很多涉案涉罪青少年,在学校的时候就是所谓的‘问题青少年’”。

于是,团门头沟区委在门头沟区教委和超越社工事务所之间奔波,希望能够促成专业社工进校园的试点工作。

毕竟,让教育部门花钱请其他机构来做教育的事情,需要充足的理由。几次座谈会后,去年双方合作,在门头沟区一所中学开展试点工作。

金超然依旧是负责调研。她解释说,评估、调查是社工开展工作必备的环节,因此,他们在开展具体工作前,甚至都没办法给出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方案。这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差别。

试点工作主要是针对两个个案开展的,这两个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大家感到难以理解。

“社工工作注重与所在社会环境的管理,孩子外显行为的表现,有时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宋早贝说,当时正值暑假,老师带着她到学生家里家访,家长也有帮扶孩子的意愿,但是他们对宋早贝社工的身份感到好奇,只是觉得也许是能帮忙的人。

在那个暑假,宋早贝每周到这两个学生家里去一次。在第三、四次见面的时候,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开始有信心了。“原来觉得孩子没什么希望了”。

在宋早贝看来,她只是翻出以前家长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成功的体验,并不断强化,从小的成功里看到方法。“社工只是把土挖掉,让问题显现。”宋早贝解释,社工并不是要越俎代庖,让家长发现方法是最重要的。

经过六七次的疏导,这两个个案涉及的孩子可以与家长拥抱了,这让很多旁观者心生触动,其中包括学校老师和区教委的工作人员。

看到了效果,合作真正落地了。

专业社工进校园需要普及

开展合作后,超越社工事务所的社工除了对学生长期关注、定期辅导,还会对老师和家长分别提供帮助。而这次的夏令营,是一个开始,也是针对学生层面的一次团体辅导。

席小华介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社工进校园有普遍的制度性安排。以香港为例,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名专业社工或者一个专业社工团队。就沟通、价值观、逆境应对、未来发展等话题,社工会通过小组和个案辅导入手,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席小华说,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知识的学习只是认知能力中的一个分支。

这一点从本次成长夏令营的核心理念中可见一斑。

夏令营的组织者希望传达这样一种精神:“接纳自己的生命,接纳自己的生命特质。”他们认为,接纳自我是中学阶段学生不能忽视的主题。对自我生命的接纳包括知道现在的自己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不因为现在的自己身上的“不好”而否定自己,而是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是一个整合的人,这个人身上存在着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席小华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解释这样的工作方法:先yes,后but。

正像夏令营总结时有的学生说到的:“原来我还有这样的一面,以前都没有发现。”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时间。”

在长期与孩子们的沟通中,社工们发现,更多的孩子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如何完成任务,而非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感受,因此很难关注到自己真正的需求。

夏令营刚开始的时候,社工让孩子们画出来夏令营之前与父母吃的一顿饭的情景,有个孩子在画完后放声大哭。社工了解到孩子的成长背景后,做了一些疏导工作。在后面两天的环节,孩子表现得更加放松和开朗。

当然,对于社工们来说,一次为期3天的夏令营结束后就谈效果,他们会觉得自己不专业。但是,旁观者已经看到了变化。

“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还有不同意见,表现得不感兴趣,有点不合群,但是,现在就表现得很投入。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有启示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的赵鸿昌老师一直随队观察,一开始,他对这个活动还有点“有质疑”,在夏令营第三天,他却亲身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下午的夏令营闭幕式中,大家一起完成了“守护天使”的最后环节——寄语被守护者。“守护天使”是社工设计出来的环节,从一开始,每个人都有一个守护天使,但是被守护者不知道,只是被守护天使默默关心着。寄语环节中,社工让大家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彼此的守护对象并为其送上温暖的寄语。

“玩得high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孩子通过搭建气球床、拍卖时间等环节,体会自己感受背后的感受,知道是自己的哪些特质在发挥作用,并学会分享。”金超然说。

看到学生们的努力,席小华很欣慰,她希望专业社工进校园的模式能够发展得更快一些。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school/2015/0728/231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