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实例探讨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实例探讨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实例探讨
----以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为例
作者:谭桂英 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督训部主任、北京慧灵创办人之一
摘要 本文通过作者总结亲身经验,列举大量的实例,以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为实例,探讨了该机构在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上的理念,及其从筹划、实施到评估的工作流程,并总结了该服务模式的实施过程。探讨发现这种服务模式将智障人士安置在社区,进行常态化的训练,逐步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了智障人士的社会化,是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有效服务模式之一。文章最后就该种服务模式对智障人士参与社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智障人士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实例
一、问题的提出
近一、二十年来,有关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的探讨一直是社会服务探讨中的一个热点。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关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服务工作者的重视。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就是充分运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整合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培养服务对象的社区参与能力,从而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化顺利进行,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回顾自己在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做工作人员六年的经历,使我意识到这一非政府组织正是本着“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理念,培养智障人士的社区参与能力,使其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因此我萌生以北京慧灵为例子,总结这一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实践经验,以期能对其他的社会服务有所启发。
本探讨涉及的主要问题:
1、北京慧灵在智障人士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上的理念
2、北京慧灵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从筹划、实施到评估的工作流程
3、工作人员、家长、服务对象及社区相关人员对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反馈
4、对北京慧灵的智障人士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评价与思考
二、文献综述
(一) 生活品质的概念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际社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有了新的思考。这一新的思考将导致关于智障人士康复的新的实践方式——以“生活品质”为导向的社区康复。
关于生活品质的众多种概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认为,生活品质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取向的主观体验,它是指一个人对于一生生活的满意程度,独立、内在的成就感和社会归属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体会。
生活品质的内涵具有以下四个面向:
独立性表达一个人在生活中具有的内在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自我抉择,个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具有人格尊严等重要含义。
内在的成就感表达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尤其在就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学习、工作或生产劳动中具有效率感和成就感。
社区参与和融合表现在下面的三个层次上。
满意度表达了对上述方的一种综合体验或评价,当一个人在上述几方面具有较强的正向感受,就会对自己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反之满意度则会降低。
生活品质表达了关于智障人士康复追求的最终成果。
(二)社区参与的含义
社区参与作为生活品质的一个面向,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第一层指社区出现率,尤其指残疾人正常出入社区各种场合的频度。有不同种类的业余兴趣、爱好,与个体的年龄、所处的文化氛围相适应,并表现出适宜的偏好和适当的选择。
第二层指平等参与社区的各种公共活动,建立积极互动的人际关系。社区的
公共活动包括在社区、日用品商店、大商场等之间往返,能从医院或诊所得到相关的服务,参加本民族的日常民族活动,能去电影院或戏院,能参加有关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参观文化设施等。人际关系包括能主动与人交往,交往得体,能依据情况及时终止与他人的交往。
第三层指在社区中扮演一种角色,承担一种责任。包括对别人要求的合理应
对,作选择,分享,对真诚和公平的理解,冲动控制,遵纪守法,表现出适当的社会性别角色等。
概括地说社区参与强调了生活技能培养,人际关系建立和就业能力的开发。
北京社区调查:半数居民认为社区参与是重要权利(2004年09月24日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李健)今年6月至9月,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缪青和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杨宜音,在北京社区居民中做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居民认为,社区参与是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相当数量的居民表示关心社区治理和决策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市社区里‘公民性参与’开始成为流行话语。”缪青说。
综上所述:目前相关的探讨多停留在理论指导层面,且大多数探讨都集中在对服务对象的能力培养上。而针对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社区康复包含社区参与的相关探讨则并不具体。且关于成年智障人士的探讨相对较少。
鉴于此,本文以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为实例,探讨其利用社区资源对智障人士的提供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从而为有需要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的机构借鉴,也为成年智障人士如何走“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之路,更好地参与社区生活提供指导,从而弥补了目前对成年智障人士探讨的不足。
三、探讨方法
(一)探讨对象
1、对象的选取:本探讨选取了北京慧灵机构作为探讨对象。北京慧灵是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现存的几个慧灵之一,选取理由是:北京慧灵位于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优势,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第一家开展智障人士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机构,时间长达七年。
2、北京慧灵的介绍:北京慧灵现有服务对象50多人,男多女少,年龄在15-40岁之间。工作人员22人,其中一线服务人员12名。每周来协助参与服务的义工大约在30人次。
(二)探讨方法
1、现身说法:
本人叫谭桂英,72年出生,90年普通师范毕业,从事小学教育五年,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到慧灵工作,2000年,从广州跟随创办人孟维娜来北京,开办了北京慧灵,从那年开始我接触到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因为是中国第一家,因此没有可以学习模仿的东西在,只有靠着有7年工作经验的英国籍的社工裴丽妮的指导下,摸索着开始了对智障人士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从2000年到2005年自己亲身经历,对北京慧灵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了解到北京慧灵开展智障人士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从筹划、实施到评估的一体化过程;服务的具体实施、反馈以及监督机制;如何开展社区服务以及遇到突发事件的策略等。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理念的理解:“以人为本”和“助人自助”
(2)地点的选择:要选择在有丰富资源的社区里,北京慧灵就选择在北京的市中心--故宫西北角的景山社区和南边的方庄社区
(3)社区资源的调查:前期工作要做的就是社区资源的调查,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资设施等
2、总结法:我是慧灵一名有12年工龄的工作人员,其中广州北京慧灵工作7年,经历了广州北京慧灵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和服务工作,另在北京慧灵工作5年,5年期间积极参与各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并在04年开始带领各地慧灵的团队制定了慧灵的服务大钢。
3、列举法:10年的工作时间,让我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得到了许多的案例,希望能通过案例说明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对服务对象、家长、机构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好处。
四、探讨结果
(一)北京慧灵及其理念的简介
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是中国本地的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机构。由广州智灵学校的创办人孟维娜和英籍在香港学社工专业出身的裴丽霓共同创办。正式注册于2000年4月。现有三个“家庭”,两个日间活动站以及一个“三原色”手工艺工作室。
1、北京慧灵的服务对象
现在社会上对智障人士的服务分为:0-6岁学前教育;6-16岁特殊教育;16岁以上智障人士的成年服务。16岁以后是成年智障人士的一个“空档期”,智障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缺乏教育机构,往往被禁闭在家中,没有属于他们的社会活动场所。针对这一现状,北京慧灵为15岁以上人士智障人士提供服务,弥补了这一空缺。
2、北京慧灵的服务理念
北京慧灵致力于为智障人士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服务,帮助他们积极地朝着正常化方向发展。引导大众正确地认识智障问题,为智障人士争取“平等机会、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智障人士平等参与社区建设,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远景。该机构以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提高智障人士的生活品质为使命,培养智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社交、娱乐、培训和就业的快乐
3、北京慧灵的服务特点
(1)优秀的人力资源(包括义工资源)
北京慧灵拥有一个团结向上的工作人员团队,其中有许多从事多年特教和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还有特教、社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加入。义工包括在校大学生、社会热心人士、服务对象家长以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北京慧灵在为广大义工创造了学习机会,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汲取了义工的才智,使机构受益匪浅。
(2)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安排丰富多彩的日间活动,并鼓励部分智障人士成为该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的成员一起参与家庭的活动
“服务的形式是社区模式,在普通的社区里,在普通的胡同里,普通的四合院里,有我们的办公室和智障服务对象。我们不是培智学校,可以叫培训中心,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目标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真正做到自强、自立、自理、互助。我们不是关起门来办学,我们充分地利用社区资源,给服务对象参与社区的机会:我们的活动在校外,如带服务对象去国家图书馆看书,学电脑;去公园游玩;带服务对象去商场购物,买菜,买日用品;在胡同里教他们怎样和街坊邻里聊天,和人打招呼,懂得礼貌;到小饭馆吃饭等等。我们安排智障人士到社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如义务指路,清理小广告等。我们考虑的是努力给服务对象一些自然的机会”(裴丽霓《公益时报》2001年4月23日 第四版)
(3)为智障人士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推广支持性就业,并为他们积极寻求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北京慧灵现在利用自己的优势(近邻故宫,有古老的胡同和四合院)平均每天接待一个来自国际的慈善旅游团,服务对象可以通过表演节目、教国际友人制作手工艺产品、绘画和写书法等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服务对象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同时北京慧灵正在和国内外以及国际上的机构/公司合作,如安利公司、台湾的喜憨儿,推动智障人士的就业服务。
(二)北京慧灵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工作流程
北京慧灵开展智障人士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阶段:策划
一、确定服务理念:
北京慧灵始终坚持的信念:以人为本和助人自助
北京慧灵远景:智障人士平等参与社区建设,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北京慧灵使命: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提高智障人士生活品质
二、确定服务目标
培养智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象普通人一样享受社交、娱乐、培训和就业的快乐。 引导大众正确地认识智障问题,为智障人士争取“平等机会、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 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习基地,以推动社工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通过建立良好的组织运作的示范效应,与中国其他机构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实现推动非盈利领域的进步。
三、确定服务内容:
以九大领域的生活为基础(健康生活、居家生活、社区生活、休闲生活、情感/社交生活、工作生活、公民生活、学习生活和物质生活),提供各种各样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让智障人士积累生活经验,从而达到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四、确定服务对象:
北京慧灵为15岁以上的智障人士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
第二阶段:实施
一、服务前期工作:
当一个服务对象进入北京慧灵,通过了适应期后,办理了正式手续,我们就开始为他进行服务前期评估,程序如下:
(1)生活品质的九大领域为基础
北京慧灵确定了一名服务对象后,首先履行机构的使命:以提供社区服务为手段,达到提高其生活品质的目标。北京慧灵将生活划分为九大领域:健康生活、居家生活、社区生活、休闲生活、情感/社交生活、工作生活、公民生活、学习生活和物质生活。然后对生活品质进行评估说明,用量表测量是否有得到生活品质提高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活动,以提高智障人士各方面的生活品质。
详细请看附件一:生活品质评估表
(2)调查智障人士生活的环境,提供不同的支持
对智障人士生活品质九大领域的测评,使其生活品质的不同质量显现出来,我们综合考虑他所生活的环境,便成为他生活品质的提高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于不同的支持。
详细请看附件二:生活环境调查表
(3)家长的意见和服务对象的兴趣
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很多时候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需要他的监护人给于许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导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只有服务对象喜欢的生活,我们才能更好的提供机会以提高他们各方面生活的品质。
(4)明确智障人士的需要
生活品质九大领域的基础,兼顾服务对象生活的环境、家长的意见和服务对象的兴趣,基于这三大块来建立服务对象的个别化服务计划(ISP),然后一年中该服务对象的活动或个别训练都会按照这个计划去执行。
详细看附件三:服务对象的ISP计划表
(5)提供服务:
服务对象既有参加集体活动的时间,也有属于自己的个别时间,北京慧灵正是通过提供这样的服务:各种各样的机会和不同的支持度给于他们引导和训练,来达到提供智障人士生活品质的目标。
详细请参考附件四:时间安排表(个人时间安排表和季度时间表)
(6)实施评估: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如有变化,机构会做出灵活的处理,按需要调整。每一名服务对象都有活动及个别辅导的记录,以一年为期限,以此衡量服务对象的进步。一年后,我们要对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估,首先对该服务对象的生活品质做一个评估,其次了解该服务对象所生活的社区环境是否得到了有改善,每年不断的巡回评估-服务-再评估。
详细见附表一,生活品质评估表
第三阶段:评估
机构每年做自我评估一次,参考的评估工具是美国的PACT公司提供的机构自我评估表,同时邀请该专业机构为本机构做全方面的年度评估,以及邀请家长代表参与。
(三)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下的社区参与活动实例介绍及评析
北京慧灵是现有的北京慧灵之一,它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运用社工专业的理念,引导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增加参与社区的机会,因此首先考虑的就是让服务对象和社会接触,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社区参与机会。其次考虑的就是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设计活动的自主权在各个服务点的负责人。各服务点在设计他们的活动时就跟正常人一样,正常人去哪儿,他们就也应该去哪儿,机构的教室就在社会里,社会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设计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去公园、超市、图书馆、博物馆、饭馆等。
北京慧灵各个服务点经常组织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每月还有一次大型的外出活动。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人员经历,整理了大量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的资料,这些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取得成功,正是北京慧灵平日对服务对象能力培养成果的体现。
北京慧灵的每次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都要提前做好计划。虽然这些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看似简单明了,但这背后需要各个服务点的负责人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每个服务对象进入机构之初,都会根据他们个人的生活品质九大领域测评、服务对象生活环境及家长意见和个人的兴趣得到自己的个别化服务计划(ISP)。虽然个别差异显著,需要提高的生活品质不同,但无疑都需要一个活动平台,北京慧灵把它定位在社区。这使得活动可以求同存异,在统一的活动里因人而异,分层训练。计划会提前上报给机构中层管理人员审批,在中层人员的指导下,对活动加以完善。
1、确定活动内容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按照正常化的原则(一般人的活动)制定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内容(如购物、健身、手工制作、音乐活动、电脑操作、游戏、学习、工作等等)。
2、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早安活动(如点名、每天活动预告等)
这是每天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分层引导的机会。每天的点名都是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由服务对象轮流点名。要求点出别人的名字,被点者喊到、举手或签名。对于没有语言能力的服务对象,则鼓励她们听到自己的名字点头或举手示意。最后大家轮流来数服务对象及工作人员人数,然后把人数报告给负责午餐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那里。
(2)分组和找好朋友
每次分组都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让他们自己找好朋友,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再由工作人员协调,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义工一对一分小组后,两到三个小组再结合成大组,分组进行活动。
(3)安全引导
由于智障人士的特点,伴有许多不适应情况,要随时予以关注。如有心脏病的服务对象要注意不要做太激烈的活动。每次出发前就要做好安全引导工作,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要多加引导。如到图书馆看书要保持安静,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红绿灯等。
3、活动过程
(1) 活动内容的选择
给服务对象提供的2种以上的选择机会:如去图书馆,可以选择学习电脑和阅览图书
(2) 活动过程中的互动
我们经常去社区学习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记得有一次我们到景山社区的景山公园里看到许多的居民在唱歌和跳舞,于是我们就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说明我们的来意,向她们学习唱歌和跳舞,慢慢的居民发现我们的服务对象也能学的有模有样的,逐步的愿意和我们一起唱歌和跳舞了。
(3) 遭遇周围人的异样眼光
记得我们刚刚出现在北京景山社区的街头,这个特殊群体自然是第一次出现在街头上,难免遭到周围人群的异样目光,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引导服务对象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同时鼓励他们为社区做一些公益行动(如扫地和环保),这样一日复一日,不到半年的时间,慢慢的周围人群就接纳了我们的出现。
(4)意外、突发事件的处理
案例一:活动过程中群众与服务对象发生争执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北京市区,由于公交车比较拥挤的原因,服务对象与乘客经常产生矛盾。我们工作的原则是无论谁对谁错都不追究,而是先将服务对象拉开,与群众保持一段距离,避免双方受到伤害。如果是服务对象的问题,工作人员往往并不当众人的面批评服务对象,以防伤到服务对象的自尊心而导致情绪的进一步恶化,此时,工作人员就代表服务对象致以歉意,并将事端平息;如果是群众的问题,工作人员先将事情化小,事后再为服务对象分析,讲明道理。
案例二:由于智障人士自身的生理原因,情绪极其不稳定,经常在活动过程中大哭大闹,乱发脾气。
有时在他们发脾气前是有一些征兆的:比如环境太吵,服务对象感到心烦,就会用哭、闹等不同的方式发泄出来。注意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提醒大家要注意声音小点,或者远离这个太吵的环境,从而避免服务对象发脾气。服务对象的不愉快情绪也是互相影响的。当一名服务对象出现不良情绪时,一定要将其情绪稳定住,以免影响其他人使整个局面失控。如有一次联欢活动,XX服务对象就因为环境太吵而大发脾气。工作人员就及时提醒大家安静一些,并将她拉到一边,允许她适当地发泄出来,待情绪稳定后再回来参加活动。
案例三:由于智障人士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经常会出现不适应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智障人士曾被称为“白痴”“弱智”,许多的家长/监护人从小就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完全需要照顾的对象,因此许多的事情都是由家长/监护人代为完成,智障人士也就没有自我发展的机会,也就更不懂得作为一个公民是要遵守社会规范,在我们经历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中就遇到了许多的这种情况:如有的服务对象在图书馆这样的公众场合大声说话/哭闹/大小便;有的服务对象一上公交车就推别人,要别人让座;有的服务对象去超市随便拿起东西就吃等等,因此许多的家长就不敢随便带自己的孩子出门,北京慧灵的服务就是提供社区参与的机会,从中发现服务对象的不适应行为,及时加与引导,如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说话的声音,坐公交车的时候要扶稳坐好;去超市的时候选要择购买东西排队付款。
4、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效果反馈
(1)服务对象的个人进步
北京慧灵现有工作人员20个,其中12个在一线服务,一共为45个服务对象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每个服务对象都有自己的ISP计划,他们分别在三个不同的社区里,其中景山社区21个,方庄和交道口社区各12个。
服务对象的进步,可以引用景山社区的服务对象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从前我一个人呆在家,没人和我说句话,来到北京慧灵我改变了,我要学会本领回归社会,、、、、、、”
服务对象的进步,12个工作人员历历在目,工作人员反映,服务对象来到北京慧灵接受服务后,他们的生活品质都有所改善,如见的人和物多了,认识了许多常用的物品,与人交往方面的机会增多,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说的话多了,语言沟通顺畅了,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自我选择的机会增多、懂得选择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谈到服务对象的进步时,大部分的家长反映,北京慧灵的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好,因为经常与社会有接触,许多的事情家长是不敢轻易带自己的孩子去做的。如坐公交车、火车和飞机、划船,爬山,采摘,去图书馆看书、去饭馆吃饭、去博物馆参观等,现在来到北京慧灵接受服务后,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坐公交车上车不推人和抢坐了,有的还懂得给老人和小孩子让座,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能独立坐公交车回家了;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说话多了,有的还能把白天参加的活动描述给家长和邻居听;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懂得打扮自己了,女孩子要求买裙子穿,男孩子要求买西装穿;有的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情绪稳定多了,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晚上睡觉踏实了;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回家懂得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品;
总之,大部分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喜欢来北京慧灵,因为北京慧灵组织许多丰富多彩的以社去为基础的活动,孩子的生活有了规律,孩子也有了期盼,特别是每次的外出社区活动,许多的孩子总惦记着,嘴里海念叨着,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2)服务对象与社区的融合
服务对象与社区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记得2000年我们刚到北京的景山社区开办北京慧灵的时候,有一个邻居,他们的孩子也是智障人士,由于不了解,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反感,想把我们赶走,后来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的孩子进入了北京慧灵,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学会了使用电脑、图书馆等,还学会了和别人交往的技巧,同时在工作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现在他成了我们机构的好帮手,父母也坚持了做长久的义工,特别是母亲经常义务为我们做各种工作,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孩子也把北京慧灵当成了自己的家。
还记得01年我们去拜访景山社区居委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也不了解我们是做什麽的,对我们的到来保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态度,后来我们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社区公益活动如回收废旧电池,打扫公共场所卫生、同时举办了大型的社区活动,邀请国内外热心人士来参与,学员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些很好的交流平台,然后邀请他们来机构体验参与实践,使得他们了解到智障人士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这样也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在我们外出社区的路上,经常碰到许多熟人,周围的邻居都主动向服务对象打招呼,甚至能叫出他们中个别人的名字,还很关心地问我们又去哪儿玩。大家已经很自然地把这个群体当作社区中的一员了,无形中这个群体也融入了社区。另外如果社区有任何的活动我们都能去参与,我们的活动也经常邀请社区居民来参与,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社区共融。
再记得:景山社区一个胡同口小卖部的老板一家人,刚开始我们从他的门口走过的时候,她们很害怕,看见我们过来赶紧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躲的我们远远的,后来我们的工作人员经常带服务对象去他的店里买东西,很有礼貌的向他们问好,然后买东西付钱,逐步的他们一家人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他们以前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士,多少有些害怕,以为他们都有暴力行为,现在接触多了,发现他们也有许多讨人喜欢的地方。”现在这一家人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有时候还请我们的服务对象到他们店里去做客呢!
北京慧灵对智障人士提供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为服务对象量身定做个别化服务计划(ISP),有针对性地满足了服务对象的个别需要,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品质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北京慧灵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培养智障人士社区参与能力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智障人士群体的平台,消除了隔阂,有效地促进社区融合。
(四)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评价与思考
北京慧灵不是定好ABC多少条项的服务,不是拿着课本问问题,然后打分。他们制定目标,让家长、服务对象和社会人士一起参与服务,按照家庭的需求为服务对象量身定做个人个别化服务计划(ISP)。
在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理念指导下北京慧灵为智障人士提供了一个“社区环境”,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北京慧灵充分利用社区环境,让服务对象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让他们体会自身价值,事实证明,这一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是有利于智障人士的生活品质的提高的。
北京慧灵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安置方式社区化
北京慧灵的所有的服务地点都选择在北京地区比较成熟的社区里,如景山、方庄、交道口,他只要有一个小小的处所房子(如一个两居室),供大家集合的一个地方,它只有简单实用的一些设备,没有完备的设备,也没有豪华装置,它不是常人所说的极其封闭的“现代化监狱”,它是一个开放式的机构,它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智障人士在社区中的出现率,让他们参与社区。北京慧灵为他们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利用已存在的设施与资源,并依赖父母、亲属这些已经存在的条件,以及社区朋友的关系,发展自然的社会支持网络服务。
2、训练的正常化
北京慧灵的活动不仅限于室内,工作人员善于引导服务对象利用所在社区的资源,充分调动社区的人力、物力,优化资源配置,尽可能多地出现在室外如公园、超市、图书馆、博物馆、饭馆等地。社会有多大,智障人士的活动场所就有多大。这样在降低了训练投入成本的同时,还使得社区成为提高智障人士的各方面生活能力的基地,在真实生动而且近便的社区环境训练服务对象,从而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优,体现了实用功能。
3、全面提高智障人士的生活品质
北京慧灵以生活品质的九大领域为测评基础,最终又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从独立性、成就感与社区的融合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全面提高智障人士的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是一个更为重视人的内在价值的概念,因此,它对智障人士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其自身价值的认定,这就要求更多地考虑残疾人的内在期望和要求。北京慧灵正是基于这点考虑,从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上更加强调了智障人士的参与和自我决定,倡导智障人士的独立性,内在价值感和尊严,全面提高了智障人士的生活品质。
由此看来,北京慧灵的特点也正是符合了社区康复的发展潮流。
当然,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北京慧灵的个别化教育还有待完善。如每个服务对象的个别化服务计划(ISP)还需细化;活动后的反馈相对薄弱等等。但北京慧灵终究是迈出了第一步,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北京慧灵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基本理念
北京慧灵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为智障人士提供了一个“社区环境”,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通过让服务对象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来体会自身价值,使得他们的社区参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北京慧灵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工作流程
北京慧灵对智障人士提供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在筹划阶段以生活品质的九大领域为基础,考虑服务对象的兴趣,参考家长的意见,最终明确智障人士的需要为他们制定个别化服务计划(ISP)。实施阶段在机构服务理念的指导下,责任工作人员自主设计活动,交予中层管理人员审批,互换意见,完善活动。并在活动期间为服务对象提供个别化的指导。个人活动记录最终成为评估服务对象进步的依据。
3、北京慧灵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的特点
(1) 安置方式社区化
(2) 训练的正常化
(3) 全面提高智障人士的生活品质
事实证明。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是促进智障人士的社会化顺利进行,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有效模式。
(二)建议
北京慧灵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为智障成年人,年龄从15-40岁,它的成功举办,为其他的机构提供了一个靠参考的模式,建议将北京慧灵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弱势群体服务对象的社会服务中去。
1、北京慧灵的个别化服务计划有待完善
个别化服务是以个别化服务计划为指导,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来进行小组活动或个别辅导的一种方式。
目前各地慧灵在以生活品质为基础、通过测评,确定服务对象的服务训练起点,提出服务目标,编制出个别化服务计划上是比较到位的。北京慧灵也试图以个别化服务计划为依据,按照服务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和社会化的要求,设计适合服务对象个别需求的活动。但由于时间紧,人力资源不足、操作的不熟练等原因,没能真正地实现个别化服务。在操作等环节上仍有待完善。最终实现采用开放式,通过团体、小组和个别训练等活动形式实施服务,并使得服务评估与服务结果首位相连,形成系统的服务效果评估,用以指导、制定新的服务计划。
2、其他机构可借鉴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的模式提供来社会服务
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问题,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学会自己生存的本领,能独立地生存于社会。所以,成功地把一些弱势群体引至他们将来生活的社会,是所有社会服务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北京慧灵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无疑提供了先例,其他机构可以此为鉴,由模拟场景训练转为真实环境训练,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中增强服务对象的参与互动能力。
社会是人类的最终归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要想真正地实现弱势群体与社区的融合,就要顺应国际趋势,尽早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
3、家长借助日常经验提高智障人士的社会适应能力
智障人士最终是要回归社会的,家长也不能照顾他们一生。既然北京慧灵这样的服务机构是在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智障人士参与社区生活,那么比起这些服务机构,家庭生活无疑为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了自然条件。家长要意识到平日待客,外出游玩,购物等都是提高沟通能力,参与社区的好机会。家长出门时顺便带上您的孩子,这既是巩固孩子在机构所学,又是培养他们能力的好机会。寓教于生活,孩子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见识,并使得生活品质有所提升。
六、参考文献
1、 孔汪周,令新晓,智建虹著 《社会心理学新编》
2、 张景元主编 《社区康复教材》
3、 小泉、高文铸主编 《社区康复》
4、 慧灵内部《服务大纲》
附录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5/0709/228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