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理论研究 中部新兴城市志愿服务体系研究——以芜湖为例

中部新兴城市志愿服务体系研究——以芜湖为例

 

中部新兴城市志愿服务体系的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摘要:如今志愿者组织作为“第三部门”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志愿服务中,许多新兴城市由于追求经济发展,缺乏管理经验,既缺乏科学可持续的规划,又没有正规制度化的体系,社会志愿服务落入瓶颈。本文即以安徽省芜湖市志愿服务体系为例,深入探究了芜湖市的志愿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分析了其优势及问题,探讨了志愿服务体系的模型构建,并基本构建了中部新兴城市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的模型。使得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其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为这些良好的志愿服务方式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便利。

关键词:志愿服务;中部新兴城市;体系;模型构建

TheResearch on The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in the Developing City in Mid-China

——TakingAnhui Wuhu as a Example

ZhangChi

(East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1424)

Abstract:Now different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which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the Third Sector”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itizen society. There are so manydeveloping cities lacking of 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 about the communityvolunteer service. Without scientific sustainable programming and standardinstitutional system, the community volunteer service is in the dilemma. Thepaper took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as a example, explored the organizationalstructure and the operate way in this system deeply, analyzed the advantagesand the disadvantages and established the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model in theboom city in mid-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model isthat people can know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o it will facilitate the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urban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in thedeveloping cities in mid-China.

Key words: volunteerservice; developing city in mid-China; system; model structure

一、研究背景

志愿服务起源于西方,上世纪70年代,大众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相继而来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认识到志愿服务在培育公民精神、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联接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于是,志愿服务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潮流”。如今,志愿者广泛活动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环保等各个领域,志愿者组织作为“第三部门”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志愿服务已嵌入到不少国家的社会机体之中,成为国家社会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

随着2008年地震、雪灾等一系列灾害频发,志愿服务逐渐得到多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其中,城市社区志愿服务,作为最大规模的志愿服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从另一方面看,城市的经济发展迅猛,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整个社会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志愿活动具有低准入度和高覆盖面的特点,广受各方面的关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社区志愿服务中,许多新兴城市由于追求经济发展,缺乏管理经验,暴露出了“需要时找、使用时管、用完就了”[3]的问题,既缺乏科学可持续的规划,又没有正规制度化的体系,社会志愿服务落入瓶颈。在此基础下,安徽省芜湖市的“一米阳光”志愿服务体系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兄弟城市志愿服务体系的样板,对于志愿服务体系,国内学者有过不少的研究成果,如杭州市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超市”[4]、江苏南通的“朝晖社区志愿服务”[5]等多种志愿服务形式。对于芜湖“一米阳光”也有学者对其发展历程做过研究,然而却缺乏对于整个服务体系的构建,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志愿服务体系的模型构建,使得人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其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为这些良好的志愿服务方式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便利。

二、构建模型

(一)概念的解读

2009年“一米阳光”社区志愿服务理念由芜湖赭山街道黄果山社区与大学生志愿者在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首次提出。 “一米阳光”的意义,是指在一米见方的距离,也能有阳光的温暖,借用这个意思,社区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往往就是这“一米”的距离,社区志愿者的阳光,能传播在邻里之间,能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温暖,自己也收获快乐和满足,不需要多么宏大的目标和壮举,只是在身边的人之中做好力所能及的好事,这就是一米阳光的初衷。5年来,随着“一米阳光”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个概念也不仅仅局限在社区中,推广到了整个社会。在社会上,人与人的距离也就是这一米见方,距离和热情并不是递减的关系,每个人不论能力大小,贡献多少,只要有真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米”的爱心就已足够。

(二)系统的了解

1、整体了解

整个服务体系,也是在这个初衷和愿景的基础上构建起来。我在调查中了解到芜湖镜湖区一米阳光志愿服务系统,从09年创立之初的三支服务队到现在拥有由3292人常驻、53819名登记志愿者、235支“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在中心城区全部10个公共服务中心,60个社区都实现了覆盖。志愿服务由市政府相关单位直接管理和指导,在芜湖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每年的工作精神传达到各个县区及街道,在芜湖镜湖区为10个公共服务中心,街道层级在领会每年的工作精神前提下,各自开展创新的活动,结合辖区内社区的特点安排各个社区的志愿服务,每个社区的服务重点又有不同,因此建立了不同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吸引和吸收社区居民参与。

2、 基层服务队

社区志愿服务队具体可分为:

(1)法律援助调解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活动,及时排查和化解社区矛盾;

(2)敬老助学帮困队,对社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特困学生等对象,开展敬老助老、助学助残等帮困活动;

(3)治安维稳巡逻队,积极开展治安维稳巡逻,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协助社区维护治安稳定,并将社区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4)卫生环境保障队,主要是在于河道沿线,公路沿线的环境保护,包括小区卫生监管等等;

(5)文化宣传信息队,组织社区热爱书法、绘画、摄影、歌舞等等文体活动的居民,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这些队伍的存在,能做到“喜事上门祝贺、生病上门看望、困难上门帮助、纠纷上门调解、丧事上门吊唁、重大节日上门慰问”这样的六上门服务,真正把志愿活动做到社区里,做到居民身边。

3、高校志愿者

2009年,安徽师范大学材化学院的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拉开了整个“一米阳光”的大幕,高校志愿者从芜湖的志愿服务体系诞生之初,就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高校大学生本身就是良好的志愿者群体,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中吸收进大学生,是一个颇具创意的方式。本身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具有志愿服务热情和素质,是志愿活动中亮丽的风景。同时大学生又有专业知识,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比如家电维修、暑期支教、科学普及等等活动,广受好评。大学生更是一支生生不息的志愿群体,每年都会有新鲜力量补充,在志愿活动普遍遇到人员流失的困境中,显然如同一汪清泉沁入心脾。如今在芜湖的7支高校全部和社区构成“校群共建”的模式,有的甚至学院、社团又以自身名义加入到志愿体系中,形式了良性循环。

4、 行业志愿者

随着志愿服务工程的深入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的需求也日渐显现。因此,“一米阳光”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各类区域性、行业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志愿者队伍,积极选拔行业内的专业志愿者,以提升志愿者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分别为

(1)医疗卫生服务队

以街道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专业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构成,为居民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健康知识讲座、卫生政策法规宣传、为孤寡老人、特困户送医送药,做好上门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法律咨询服务队

以辖区内法院检察院法官检察官组成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宣传法律知识,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普法,并协助社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帮教刑释解教人员家庭,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3)矛盾纠纷调处队

由街道派出所、辅警和专职社工组建,全面深入的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重点关注信访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隐患等可能引发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4)植绿护绿服务队

由园林管理处专业护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讲授花卉和植物养护知识,帮助居民植树、树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5)就业培训服务队

就业培训机构的老师组成的专业志愿者队伍,就居民关注的社保就业方面问题回答居民的疑问,并且整合资源,为下岗职工提供家政、电脑、烹饪、创业培训、再就业信息服务;

(6)心理咨询服务队

由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专业老师和学生组成,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等方式为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的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增强居民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

以及餐饮服务队,工商税法宣传服务队,供水维护服务队,文化宣传服务队,城市管理服务队和综合服务队,总共11类队伍。各自街道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服务队,给居民提供专业服务,也让志愿活动富有新意和实际效果。

(三)信息的整合

综上所述,整理出整个志愿服务体系的模型,具体可见表1.

QQ截图20150507110734

 

服务体系从横向来看,具有三大人员组成,分别是社区的居民,这是志愿体系中的主体力量;高校的学生,这是志愿体系中的有生力量;以及行业志愿者,这是体系中的专业力量。从纵向看,分为四级体系,第一级为其指导性作用的政府单位,对整个体系进行管理。在“一米阳光”服务体系中,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对其负有直接责任,同时团委作为与高校联系的桥梁,负有高校的工作安排和管理,民政局作为民生的直接单位,负责老年工作和管理,在芜湖的体系中,民政局还有负责运营和维护整个志愿者网络管理系统的责任。

第二级为各个街道部门,在芜湖行政体系中也叫做公共服务中心,11个公共服务中心或者街道构成整体体系的中坚,各种有创意又贴合实际的活动和项目就是在街道部门中孕育;第三级为各个社区,这是体系中的基层组织,直接组织志愿者进行服务;第四级是各个社区下属的志愿者服务站,每个服务站又根据所在社区的特点各有侧重,主要是五大类型。

这样形成一个三位一体,四级网格化志愿服务体系,达到“街企共建”“街校共建”的可持续志愿模式。

 

三、意义与发展

这个体系很好的解决了困扰着许多城市的志愿活动难题。

(一)志愿活动空中楼阁

如今城市志愿者活动看似如火如荼、花样繁出,但是却脱离不了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领导检查、重大节日大操大办,平时偃旗息鼓,志愿活动空留一个口号。诸如学雷锋日,重阳敬老,扎堆做志愿活动,养老院都门庭若市,别的月份冷冷清清,在“一米阳光”的体系中,制定了每个月的活动安排,如1-2月主要是“两节”送温暖活动,3-4月主要是送岗位进社区活动等等,这样让每月都有活动可以开展,每个社区,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

志愿活动往往停留在理论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志愿者的作用被弱化和忽视,在“一米阳光”服务体系中,我注意到特意设立了居民议事厅制度,具体可见表2

QQ截图20150507110746

这个制度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社情民意收集制度,每名志愿者一个月走访居民二次,即使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并于每月10日前将记录的信息上报社区“一米阳光”议事厅;二是“一米阳光”议事厅制度,其每月召开一次,由德高望重的居民代表主持,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整理讨论后形成议案,提交社区居委会;三是社情民意反馈制度,社区党组织将办理的事情和情况及时向提出人进行反馈,涉及集体利益的进行公示。采用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志愿者们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在平时生活中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挥“一米”的光和热。

(二)志愿活动后继无人

志愿活动是一个义务性很强的行为,在没有外界压力和支持的前提下,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志愿服务往往会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停滞,毕竟谁也不能把工作放下来从事志愿活动,即使可以也是不可持续的。在很多城市的志愿系统中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城市志愿组织者们往往会把思维局限在年轻社区居民上,从而和其本身的工作生活产生了矛盾。而高校志愿者则是很好的补充,本身也有很强的服务意愿和机动性,在芜湖志愿体系中就特别吸收发展了这支力量。

QQ截图20150507110819

如图1所示,在整个城市志愿服务体系中录入志愿者有53819名,其中10-40之间的中青年志愿者有25460名,40-50之间的12599名,50-70之间的15939名,71-90之间的3144名[6],40岁以上的志愿者占了半壁江山,这些中老年志愿者的热情自然十分高涨,但是自身的安全也是志愿活动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诸如巡逻、劝导等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基于此,我注意到芜湖志愿服务体系中,中青年志愿者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很大程度上是高校志愿者的加入改善了这样的困境,在前文已经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四、问题与展望

芜湖的志愿服务体系具有很多优势和创新,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现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和访问中,我感到最大的问题在于这项工作对于政府的依靠性可能过大。“一米阳光”的行政化印记是“胎记”,自诞生之时便存在着。虽然社区从法律上并不属于政府部门,但在我国的政治生态中,街道、社区作为政府体系的延伸物的角色是非常明确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社区、街道的规划、党政部门的联合推动,“一米阳光”就不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志愿服务品牌。而且市党政部门对“一米阳光”可谓是无缝介入,其不仅扮演了管理者、监督者的角色,也扮演了筹集人、服务者的角色。[7]行政化使得工作的推广便捷高效,但也出现了行政色彩浓厚的问题。由于把志愿服务及其管理工作纳入日常事务范畴,本来是个自愿行为却变成了政府行为,因而增加了工作负担,特别是基层工作者。前文已经提到社区是整个体系中的基层管理者,政府的多项政策和工作完全靠社区去支撑和完成,加之一个庞大的志愿服务体系的维持,社区明显有点不堪重负,即使在第一级的民政局负责志愿者网络化管理,这让缺乏专业人才的他们颇有点窘迫。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建立一个社会化市场化专门志愿服务组织,每年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志愿服务的支持,这个技术支持包括志愿者的网络化注册、管理、记录和评定,将会大大减轻社区的负担。这也将是“一米阳光”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 作者简介:张弛(1994- ),男,安徽芜湖,大学本科在读,chris_zz34@163.com

[2] 邓蕾.历史的视角:对城市志愿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的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

[3] 赵怀娟,夏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经验、问题与对策———以W市“一米阳光”为例[J].理论导刊,2013(7)

[4] 朱麟飞. 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创新模式探索——以杭州市下城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超市”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3(7)

[5] 周婷. 论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南通朝晖社区志愿服务的典型示范[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9)

[6] 资料来源于芜湖市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

[7] 赵怀娟,夏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经验、问题与对策———以W市“一米阳光”为例[J].理论导刊,2013(7)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5/0507/217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