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创新 “互联网+”让社区服务更智慧

“互联网+”让社区服务更智慧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社区正在悄悄从愿景走向现实。围绕社区服务“ 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区里找物业、看病挂号、咨询服务等在指尖用手机就可以搞定,诸多线上线下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申请低保用上了手机APP

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银基社区,经过几个月的推广,将近一半的小区居民已经关注了“智慧银基”微信公众号。

银基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告诉记者,银基社区是郑州市打造的首个智慧社区项目。通过扫描二维码、搜索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添加“智慧银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多种多样的服务。

记者用微信添加了“ 智慧银基”公众号,点开“ 智慧银基”首页,智慧政务、智慧生活、智慧文化、智慧医疗、智慧公益、智慧治安等八个项目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智慧政务项目,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选择计生、民政、劳保、综合服务等子项目。

杨告诉记者,以民政项目为例,分为民政申请、民政公告、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等板块。如果要申请低保,可以在平台上查看低保申请条件及程序,也可以下载相关表格。不过,填好并发回表格后,申请者还需要到居委会来一趟,因为表格必须要签字。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丰汇园社区是北京市首批92 个五星级智慧社区之一。作为全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丰汇园社区每年都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宣传与培训。“ 从2012 年开始,社区给每户居民发放了应急广播接收机,通过无线广播进行防灾减灾宣传。”丰汇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兼社区服务站站长白莹介绍说。

在白莹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位于地下一层的社区地震宣教中心。“之前,宣传经常要落实到所有社区居民,费时费力不说,有些居民还不领情。”白莹告诉记者,“ 现在,通过社区微信等形式,每次培训组织部分社区居民参加,虽然规模小了,但效果更好。”

中国社科院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煜认为,智慧社区是社区信息化的继承和发展。当前,部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缺失,特别是在一些新建小区,可能居委会都敲不开住户的门。利用微信等建立多元的信息沟通渠道,重建社区的归属感,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智慧社区从炒概念到试水

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安装便民缴费终端、微信或APP 发布社区信息……智慧社区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一路走来,智慧社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方发力试图构建多维立体社区服务方式。

中国智慧城市创新产业大会技术总监于占涛告诉记者,过去,智慧社区大多是在炒概念。现在,政府、企业都按照自己的规划进军智慧社区,双方各有侧重。

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 年,全国大部分街道均应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主要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统一办理,切实改善社区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管理运行效率,提升居民群众使用率和满意度。

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禅城区依托原有的行政服务大厅,将其他办事大厅以及散落在其他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一并纳入进来。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后台系统跳转、对接等技术,将原来分散的十多个部门的24 个条线审批服务系统连接整合在一起,办事平均缩短了6.5 个工作日。

杨认为,政府基于社区信息化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对社区居民和居委会工作人员都带来便利。对前者来说,省得到居委会一趟趟跑腿,想办什么事,一打开微信,一目了然。对后者而言,确实能节省很多耗时耗力的事,比如劳保、计生、民政政策,需要频繁贴通知,很多人没注意看,社区需要一遍遍解答。现在将这些政策放到平台上,居民在手机上就能咨询、申报。

“智慧银基”的项目方郑州智度云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麻利觉得,企业进军智慧社区呈现多方乱战的情况。对此,于占涛表示认可,他认为,大家对智慧社区的认知不一样,切入点和路径自然不同。

于占涛介绍说,一方面,一些企业主要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力。例如,老人在家里跌倒,地面的安全传感器就会立即通知此前协议约定的医护人员和老人亲属;通过智能手环,时刻监测老人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睡眠等身体状况,并实时上传到相关网络平台。另一方面,一些房地产公司在销售房子之后,计划通过物业做增值服务,智慧社区是一个很好的点。万科、绿地都在做。

打造城市、社区、家庭智慧链条

“社区居民的需求多种多样,如何通过智慧社区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于占涛说。

麻利坦言,智慧社区要真正落地,需要经过招商、运营、管理等诸多过程。要想做好很难。企业在做智慧社区建设时,必然要考虑投入和产出。麻利告诉记者,目前,“智慧银基”项目还没有实现盈利。作为一款服务型应用,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加入的商家,对居民免费。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郑从卓告诉记者,当前社区智慧应用系统比较少,社区服务系统集成化程度偏低,社区综合性服务人才欠缺,缺乏合适的运营模式,这些因素阻碍了智慧社区的发展。郑从卓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社区智慧化服务,提升社区的综合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向社区延伸。另一方面,立足本社区,大力建设社区局域的智能化系统,提供智慧养老、智慧家居等本地化的应用服务。

于占涛认为,智慧社区服务一是要满足社区居民共性的需求,如通过建立社区监控网络,让社区居民真正了解社区的保安状况。二是用商业化的思维整合各种日常应用,如各种商家进驻社区APP、微信等。一些银行也希望进入做社区金融服务。社区物流也发展很快,O2O的模式服务社区居民更加密切。

宋煜认为,政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要有开放的心态,通过规则、数据信息资源开放,让更多组织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社会服务。

于占涛同样认为,智慧社区是一个很重要的桥梁,上联智慧城市,对接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下联社区居民,包括家庭智慧生活等。总的来说,智慧社区有非常庞大的用户群,做好智慧社区后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引申出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商家也从中受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innovation/2015/0414/214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