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浅谈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军休干部的几点做法

浅谈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军休干部的几点做法

浅谈桂林市引入社会工作为军休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几点做法

2014年,广西桂林市安置办在全市军休系统开展将社会工作引入为军休干部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活动,各军休所、军休中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根据民政部于2013年6月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当时,全国有军休所1851个,年末职工1.7万人;军队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121个,年末职工0.2万人。[1]

若按每个单位10人估算,全国已建立近两万人的军休所员工队伍。多年来,这支队伍承担了服务20多万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工作,为贯彻国家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军休安置保障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同时还应看到,我们这支队伍的现状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人员参差不齐,尚未完全脱离粗放型状态,亟待向职业化方向转型发展。因此,适应时代发展,引进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专业人才,加强军休所员工队伍建设,优化军休服务已势在必行。这也是该市军休系统将社会工作引入到军休服务的题中之义,根本目的就是让军休老干部在专业社工的服务中受益,安享晚年生活。

为更好开展工作,该市军休服务管理人员深入查找社会工作与军休服务工作的联系点。社会工作是一种由一群社会工作者在特定的机构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军休工作是为军休干部提供各类服务的助人自助活动,这与社会工作的定义是相吻合的,也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基础。我市军休系统以两者的联系点——“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切入点,合理运用社会工作中的三个直接服务方法(即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法),将社会工作引入为军休干部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活动,根据单位实际开展服务工作。主要做法有:

一、以军休干部需求为导向,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

该市军休系统现有六个军休所和一个军休中心,健在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共750名,在引入社会工作为军休干部服务过程中,始终做到以军休干部需求为基本导向,急休干所急,想休干所想,积极开展服务工作。

一是及时回应军休干部的居家安全需求。军休干部随着年纪增大,不少人属于空巢、独居群体,在生活中难免缺乏安全感,因此对居家安全的要求日益凸显。为此,该市凯风路军休所积极回应军休干部需求,今年1月,在所大院内安装了4个摄像头的基础上再为全所   栋住宅楼安装门禁电子锁,有力保障了军休干部的安全。

二是满足军休干部的“特殊”需求。该市军休系统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为个别行动不便或者孤寡党员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如桃花江军休所一名年过九旬的离休干部因常年住院而无法到所里报销住院伙食补贴,子女在外工作繁忙也无暇顾及,军休所领导得到这一情况下,每半个月就带领财务人员主动到医院为其报销伙食费用,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得到许多老党员的认可与称赞。

三是积极充盈军休干部的精神需求。每年,该市军休系统都安排各军休所及军休中心承办一项军休干部活动,包括书画、摄影,棋牌、钓鱼、地掷球、门球比赛等等。此外,各军休所及军休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以开展军休干部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满足他们晚年对情感慰藉和文化活动需求。去年7月,五里亭军休所通过征求军休干部意见,组织所里40余名离退休干部到桂林漓江剧院观看大型歌舞秀《山水间》。11月,该所又组织全所军休干部体验坐动车赴柳州参观工业博物馆,切身感受广西进入“高铁”时代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是想方设法满足军休干部的学习需求。该市军休系统的离退休干部身体情况参差不齐,经初步统计分析,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情况。对于身体情况较好,行动自如的那部分老干部,鼓励他们每次都尽量参与党课学习。去年11月,桃花江军休所、漓江军休所分别与社区、共建单位联系,邀请到桂林市委党校的教授到所授课,受到军休干部的欢迎。对于身体情况一般,行动不太方便的那部分老干部,提示他们量力而行,视身体情况来参加学习活动。对于身体情况较差,行动极不方便的那部分老干部,该市安置办要求各军休所、军休中心送学上门,将学习读本、政策文件等资料一律送到军休干部家中,充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切实做到让他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五是不断满足军休干部的关怀需求。随着军休干部的年纪增大,部分人员由于常年疾病缠身、行动不便而更加迫切得到组织上的关怀。针对这一情况,我市军休系统各单位积极做好应对。近日,当桃花江军休所领导班子得知一名离休干部因家庭琐事与爱人产生矛盾后,立即深入该名党员家中、所住医院了解事情的原委并开始耐心调解,最终老党员夫妇和好如初。有些老干部也把我们的工作人员当成了朋友和“自家人”,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周末假期,都会打电话和工作人员聊天,而每次,我们的工作人员也能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耐心地听他们讲,陪他们谈心,有时甚至连老干部的子女都说“所领导,你们真的不用太当真,老人家年纪大了,难免会犯糊涂,三天两头打电话找你们,耽误你们工作了…….”话虽如此,但我们工作上仍不能有半点马虎,应尽最大的努力为军休干部提供亲人般的关怀。

二、有效链接社会资源,培育军休干部的公共精神

过去一年里,该市军休系统各单位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军休干部实现好休养生活的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引导他们“走出庭院、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发展事务,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活动,树立起积极健康的休养观。

一是利用社区资源为军休干部为实事、解难题。自2013年开始,桃花江军休所已连续两年邀请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该所符合领取80岁以上高龄补贴的军休干部及家属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理程序,大大提升军休干部的满意度。

二是加强与社区互助联系。去年4月,经桃花江军休所与中隐社区多次努力,联系到桂林市新奥燃气公司上门为军休干部家庭提供安装服务。6月中旬,漓江军休所与五通社区主动联系七星交警大队工作人员上门为该片区居民办理电动车上牌业务,免去军休干部及家属来回奔波之苦。

三是鼓励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活动。如去年1月,桃花江军休所的军休干部与中隐社区人员一起到帮扶对象宋晨迪家中进行新春慰问。8月,桃花江军休所、漓江军休所分别组织军休干部参与所在社区的“两委”换届选举活动。11月,桃花江军休所组织全所军休干部及家属参加中隐社区举办的第八届“德智浪花”社区文化大看台活动,这也是该所连续第八年组织全所人员参加这一社区活动。

三、加快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社工专业在军休工作中运用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加强职业培训,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服务工作中。近两年来,该市安置办积极鼓励军休所、军休中心现有员工有计划地进行社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让符合报名条件的员工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助理社工师、社工师)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相应的专业等级证书。截止2014年底,该市军休系统共有7名工作人员通过了全国社会工作者(助理社工师、社工师)职业水平考试,基本上实现了每个军休所、军休中心各有一名以上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以专业的知识帮助军休干部疏导心理问题,提供人文关怀。

二是加强与高校联系,开展社工志愿服务。为加强同高校师生合作,2014年11月该市军休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挂牌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其功能之一就是军休干部提供包括实现角色转化、发展新的人际关系等在内的一系列专业化社工服务,合作两个多月以来,成效显著,受到许多军休干部的欢迎。

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来,该市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运用专业知识、技巧、态度及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制订服务计划,提供有品质的、精细的军休社工个案服务,链接社会资源,建立军休干部邻里互助、社区关怀、社会关注的支持网络,增强他们对地方生活的归属感。下一步,将建立引入社会工作到军休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使其常态化、全面化。

一是将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军休干部向纵深层面发展。除了运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为军休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外,将考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亲情化、精细化服务。如开展亲情化服务,可以从强化工作责任、提升工作能力、“下移”工作重心、以“下访”为工作方法入手,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多的专业社工服务。

二是始终扮演好“协助”的角色,不能“越位”和“错位”。在老干部参与交流沟通时,有时需要他们做出决定,这时工作人员扮演的是协助者的角色,让军休干部真正成为作决定的人,这样才能让老人在与我们交流和活动中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当军休干部问询各军休所工作人员关于房子权属问题时,我们会耐心与他们分析利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心态较好,思想开明的军休干部,善意提醒他们在生前就将房子过户手续办理好,因为从经济利益角度上看,这样可免去许多税费的缴纳;如果是心态一般,思想比较保守的老同志,则让他们保重身体,不要胡思乱想,尽力安抚他们的不安情绪。

军休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后,该市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将一如既往地在国家、自治区政策的框架内,切实落实好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安排、服务好军休干部的生活,维护保障好军休干部的利益,让军休干部享受更多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目标。(蒋晓金 张弦)

[1] 民政部门户网站,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013-06-19,网址:http://cws.mca.gov.cn/article/tjbg/201306/20130600474746.shtml

QQ截图20150409105718

图为桂林市桃花江军休所主要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到市人民医院为军休干部报销住院伙食补贴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投稿信息如下:

网址:www.swchina.org 注册网站会员,点击页面右侧“我要投稿”进行会员投稿。

投稿邮箱:edit@swchina.org

电话:010-65000594

传真:010-65016220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5/0409/213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