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懂心理会护理知法理:社工 不仅是一名志愿者
懂心理会护理知法理:社工 不仅是一名志愿者
原题;懂心理会护理知法理:社工,不仅仅是一名志愿者
社工就是志愿者?社工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来听听“中国最美社工”介绍他们的工作——
社工服务 从弱势群体的需求着手
叶晓萍(里排右一)在东兰养老院开调研会议
叶晓萍(后排左二)和她的社工队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核心提示
“社工”(社会工作者的简称)这个词,让你感到陌生但又近在你身边。今年3月中旬,第六届(2015)中国社工年会揭晓了“中国社工”年度优秀人物评选结果,广西共有3人上榜。其中,广西佳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叶晓萍荣获“中国最美社工”称号。社工到底是怎样的群体呢?社工和志愿者、公益人士有什么区别?社工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近日,记者走近了这样一个群体。
【简历】
做心理疏导 她积累了社工经验
让我们先从叶晓萍说起。3月20日,在位于南宁市白沙大道的广西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记者见到叶晓萍时,正是午休时间。她放下手上的活儿,一边用一块面包当午餐一边接受采访。她说,由于太忙,还没顾得上吃午饭。叶晓萍忙得连荣获“中国最美社工”,也没有时间前往北京参加颁奖典礼。
自2004年起,叶晓萍就在广西绿荫妇女咨询中心做心理热线志愿者。2010年,她成为广西绿荫办公室副主任(志愿者),负责服务和培训热线志愿者。这十年来,叶晓萍在绿荫咨询中心志愿服务,一共接线300余次,时长1700余小时。
在接线工作中,叶晓萍坚持为服务对象保密,不透露个人隐私,运用同理心,换位思考,抚平来电者的情绪。这些心理疏导工作,让她积累了工作经验。叶晓萍自称,在那里做志愿者的工作经验,为她现在成为一名社工奠定了基础;或许也因为这些工作,让她荣获“中国最美社工”称号。
【工作】
她们寻找和帮助弱势群体
叶晓萍说起此前几天的各种“忙”,让记者对她的工作增加了认识。见面的前几天,记者电话约了叶晓萍,她正在河池东兰县的边远山区,走访贫困山区学校。3天的走访,让她发现山里孩子的需要。
当地一所小学,全校300多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其中住校的就有240多人。叶晓萍发现,小学冬天里没有热水供应,孩子们只能洗冷水澡。叶晓萍考察和评估之后,写成一份改善项目方案,并打算在网上发起众筹,寻找爱心企业的资助,以帮助到那里的孩子。
此次山区考察,叶晓萍还发现留守儿童在生理、心理上,也亟需获得关注。比如,有学校老师说起,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女生突然3天不去上课,躲在宿舍里不肯见人。老师发现以后,问她为什么躲起来,她回答“我在这里等死”。原来这几天以来,她发现身体突然“流了很多血”,她以为会因此死掉。老师这才知道,这名女生来了例假。同样的事例还有,一名女生总是担心自己“快要死了”,其原因就是“别人的例假是蓝色的”,而她的却是红色。老师问她哪里来的认识,她说“电视广告上不都是蓝色的吗”。原来,由于缺乏生理教育,孩子们的生理认知存在缺失。
从走访调研接触中,叶晓萍得以聆听贫困孩子们的需要,并形成调查报告、服务方案,反馈给地方政府,争取让这些弱势群体都获得帮助。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5/0407/213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