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矫治 与新航普陀社工站社工一起走访被帮教人员

与新航普陀社工站社工一起走访被帮教人员

原题:这份工作非"辛苦"两字能概括——与新航普陀社工站社工一起走访被帮教人员

有这么一批人,被称为社工。社工工作对象是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等行为偏差需要矫正、需要帮教安置的人员。

社工每天不厌其烦、耐心用心地走访这些人员,与他们谈心,给他们关爱,将他们的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们走上人生新航程。

近日,记者走进新航普陀工作站,与三名社工一起走访了两名被帮教人员,着实了解了社工的辛苦。

上午9点,在曹阳社区走访曾经吸毒的谢某

上午9点与曹杨社区社工王周一起走访了曾经吸毒的谢某。

谢某今年已经40出头,因为吸毒,丈夫与其离婚。目前带着女儿与父母一起生活,女儿已经读初三。

谢某看上去面色红润,精神也不错。看上去不像吸毒人员的面色枯萎。她告诉我,从戒毒所出来四年多了,没有复吸过。

我对她说,你一下子就能改正过来,倒是不容易。

听到这话,谢某指着王周说:“那得感谢街道社工。

谢某从戒毒所出来后,看到丈夫离去,女儿幼小,自己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很萎靡,动辄还对父母、孩子发脾气,弄得父母也不想管她的事。

曹杨社工点的王周及时来到了她家。一开始她很抵触,甚至不让王周进家门,一次下着大雨,王周在门外被淋得浑身湿透。但王周仍然坚持上门与她谈心,渐渐地,谢某有所触动。为了使谢某不再复吸毒,王周还联系街道、民政等等部门,给她办理了各种帮困、补助,为她女儿办了曹杨街道助学金。

与此同时,王周还拉上谢某的父母和女儿,一起对她进行帮教。她女儿经常的一句话是:侬再吸毒我就不睬你了!

社会的关爱,亲情的温暖,让谢某冰冻的心复苏了。如今,谢某自己找了工作,女儿表现也很好,曾在“人生风向标活动”中获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谢某的生活可以说是走上了新航,但王周说,对于谢某这样的对象,他们仍然定期走访,随时了解动向,将可能对她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时消除。

下午1点,来到普陀人民医院探望监外执行人员老陈

中午11点,与石泉街道社工点长尤丽来到位于江宁路普陀路口的普陀区人民医院。

探望的对象老陈今年已经58岁,他曾经是部队足球运动员,2004年因运输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后因高血压3级属高危组,2009年被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8年。

老陈回到社区被实行矫正后,倒是能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态度端正。可由于年纪大,再加上特殊身份,想找个工作着实不易。

为了他,石泉街道社工点忙得不轻,找领导,找有关部门,替他弄了个奶茶铺,可奶茶铺起步不久,边上又有人开类似的小店,老陈生意一落千丈,他不得不撤退。此后又帮他弄了个小面馆,生意挺红火。但去年他又被医院确诊淋巴癌转移胰腺癌,面馆不得不关门了。更难的是医药费已花了6万多。老陈没有医保,医疗费用完全自费,这一下子他陷入绝望之中。

社工尤丽为此忙开了,她通过资源整合,请求街道司法所开辟“绿色通道”,联手民政部门,帮助他办理大病医保,报销2万元医药费。

近日,老陈因胰腺肿瘤压迫其声带,说话困难,再次住院化疗,今天尤丽就是探望他来了。

“谢谢!谢谢!”当尤丽送上补助金时,老陈用黯哑的声音连声道谢!

这个工作看似很简单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结束走访时,记者来到新航普陀工作站,站长老梁告诉我,很多人不了解社工,以为就是与人谈谈心、聊聊天,很容易,其实社工这个工作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我们站里目前社工基本都是大学生,像王周是上海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曾荣获2014年度“普陀区优秀社工”荣誉称号。

尤莉是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曾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社工、优秀社会工作者称号。

他们的工作真的不是用“辛苦”两字能概括的。有些被帮教对象态度很粗暴,社工被推推搡搡是常有的事;有些人问题不断,一会儿跟家人吵、一会儿跟邻里发生纠纷,社工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说工作8小时,但他们往往是全天候服务的……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jz/2015/0309/208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