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会内置模式

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会内置模式

杨佳萍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化的助人职业,在我国企业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建立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运作机制,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现实与理想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企业社工在服务中进行尝试和探索,找出适合本领域的发展之路。作为承接东莞市总工会服务的社工机构,东莞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正阳”)探索了社会工作嵌入企业工会组织的方式,即企业社会工作内置模式,收获了一定的经验。

理论依据

企业社会工作之所以能够介入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系统,并以“嵌入”的形式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主要依赖于它具有全面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企业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观、专业知识和方法技巧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社会工作推动工会组织管理创新的力量源泉,更是衡量未来企业工会工作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伦理价值观方面,企业社会工作突出了“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强调“助人自助”和“以人为本”;在专业知识和方法技巧方面,企业社会工作特别强调“人在情境中”,重视对员工所在企业的行业背景知识和生活工作状态的认知和理解。在企业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社会工作可以贯穿工会组织系统的各项工作环节和作用领域,从而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具有人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福利产品。

“正阳”践行的内置模式

“正阳”探索的企业社会工作工会内置模式即在东莞市总工会和镇工会组织内部设置专门的社工服务站或办公室以及社工岗位,并聘任专职社工为市、镇区内的企业组织或事业单位提供各项服务。

“正阳”探索了“增量发展”方式,即在市总工会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尝试由企业直接引入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实现专业化服务的“接入性”发展。此外,“正阳”配合市总工会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协助其进行“存量改革”,通过企业社会工作的理念传播和知识普及,在工会工作中渗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借助其平台实现企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目前,“正阳”主要在东莞市总工会、石排镇总工会、茶山镇总工会和塘厦镇总工会践行该模式。

笔者以东莞市总工会的工伤探视项目、镇街总工会在引进企业社会工作试点中的服务实践作为案例,介绍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工会组织管理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

创新工伤帮扶服务

工伤探视工作是东莞市总工会针对工伤职工开展的慰问维权帮扶服务。2011 年4 月,在广东省总工会和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东莞市总工会创新工作思路,对其做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率先在工会领域引进社工,购买“正阳”首批社工驻点虎门工伤康复中心、桥头工伤康复中心和“12351”职工维权热线,收集困难职工尤其是工伤职工的伤情及需求,及时为其提供帮助和指导。针对康复生活单调,工伤职工在生理、心理上适应困难以及再就业困难三个主要问题,项目设定了四大计划,分别是“工伤大使计划”“工伤法律援助计划”“工伤职工大学堂计划”、“工伤职工再就业远航计划”,帮助解决工伤职工在个人心理、家庭与社会层面遭遇的危机和压力,为工伤职工提供人文关怀,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发生。

如今工伤探视组一共有虎门工伤康复中心、桥头工伤康复中心、市总工会社工站三个驻点,分别配有一名社工,主要针对在院工伤职工以及家属开展服务,1∶150 的社工与服务对象比例给服务工作带来压力与挑战,但是社工迎难而上,做出了可观的成绩。截至2014 年12月,工会工伤探视组服务完成情况如下:建档数为1030 个,开展个案26 个,即时辅导361 人次,探访人次达1614 人次,开展小组89 次,开展社区类活动78 场,接受社工服务的人次共计10210 多人次,受益人群达15000 多人。

项目有两大特性值得介绍。一是项目可持续性。鉴于工伤探视项目服务需求大,社会组织保障制度构建了“组织枢纽、服务枢纽、人才枢纽”三级联动枢纽体制。二是项目可推广性。目前已将全市32 个镇(街道)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升级为职工服务中心,通过工伤关怀、心理援助、困难帮扶、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职工提供直接、快捷、方便、有效的贴心服务。

2013 年10 月,作为东莞市第一批49 个社会管理创新观察项目,经过层层严苛的考核评估,“工伤探视”项目脱颖而出,成为首批社会管理创新试点项目,获得市财政35 万元专项经费支持。

“工会+社工”联动模式

2012 年6 月,为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的领域和范围,塘厦镇总工会率先引入企业社工,与“正阳”紧密合作。两名企业社工在工会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方面充当了特殊的重要角色。紧接着茶山和石排镇总工会亦纷纷向“正阳”抛出橄榄枝,引进专业的企业社工协助开展工会工作。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协助镇(街)切实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宣传工会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工会的指导和服务。2013 年,广东省总工会出台工会经费地税代扣政策。在这一新形势下,企业社工协助整理了塘厦、石排、茶山三个镇的企业工会数据库,与镇总工会、社区工联会工作人员一起走访了20多个社区近150 余家企业。在企业社工和基层工会工作人员的合力下,30 余家企业申请成立工会,90 余家企业进行了工会换届工作。

扮演劳资矛盾调解员角色,积极化解劳资矛盾。近年来,东莞市职工停工事件时有发生,各级工会主动作为,及时介入,坚持把集体协商谈判作为解决职工停工事件的基本手段,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其中,企业社工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职工答疑解惑,提供律师转介服务,增强调解权威性,引导职工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打造职工文化活动品牌,推动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双繁荣。在镇总工会、社区工会联合会工作人员的指导和支持下,企业职工通过借助“职工之家”和工会“先锋号”职工服务中心的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职工文体康娱活动,有力地团结和动员了广大职工,使其以主人翁精神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上来,推动了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发展繁荣,促进了职工群众综合素质的提升。

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开展企业社会工作需要突破的体制障碍的瓶颈在于寻找本土的组织载体。工会是企业社会工作推广和发展的理想载体,但这种内置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行政化的问题,即企业社工容易沦为工会组织的“办事员”或“勤杂工”——由于部分工会干部对企业社会工作认知不到位,将企业社工用作行政工作人员,部分企业社工甚至一个月都开不了一场社区活动或一个个案。其次是较难接触到企业社会工作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企业职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资源的重复浪费,也无法与服务对象保持长期稳定的专业服务关系,削弱了企业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关于内置模式的思考

我国工会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处于初步的探索之中,其间遇到了诸如社会认同与接纳、专业人员缺乏、专用资金缺乏以及社会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等问题。因此,推动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与技术在工会工作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社会工作对于社会问题介入的有效性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赖于成功的社会工作实践。加强企业社会工作研究,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教育,训练合格的企业社会工作人才,是推动社会各界、工商企业接纳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前提。全国总工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全国工会工作的直接领导与支持者,作为企业发展与福利政策的制定者,要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的统筹作用,在社会政策与立法层面加强工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契合,在实务层面积极拓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5/0216/206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