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北京“三社联动”是如何做的

北京“三社联动”是如何做的

 

李仁利

探索“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是创新民政社会治理方式、提升民政社会治理能力的一项具体工作安排和实际行动。从2013年5月开始,北京市民政局在朝阳区将台地区办事处和东风地区办事处组织开展“三社联动”试点。试点地区坚持“政府主导、专业承接、项目运作、整体联动”工作思路,以政府统筹为重点,以联席会议为平台,以项目化运作为手段,以调研为基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协调整合资源,就地转型、培育发展多样化的社会组织,培养社工人才队伍,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出台社会工作政策、建立联动制度,开展覆盖多个群体的社会工作重点服务项目,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社联动”服务模式,推动了基层社区和谐社会建设。

建立联动服务机制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民办社工机构)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社工提供专业化、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的社会动员机制。

“三社联动”机制不是简单地联合、互动,也不只是“三社”一起工作,其实质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合作,打破原有的服务提供方式,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即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与社会组织充分合作、分责,在政府的监管下由社会组织带领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基层治理,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北京市的“三社联动”服务机制包括服务供给机制、服务运作机制和服务反馈机制。服务供给机制即在街道层面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形成合作关系,设立联合办公室,对社区服务的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人力资源进行梳理,将政府行政资源、专业资源和社会资源重新整合,协调分配服务资源。服务运行机制即在联合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各类服务项目遵循项目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原则,对项目策划、申报、实施和评估进行综合协调管理。服务反馈机制即综合评估专业服务项目对社区发展、居民服务产生的影响,重新反思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中的有关政策和制度,重新定义社区需求、能力建设,同时结合居民、社会组织对服务提出的新需求形成新的项目方案。

确定联动各方的职能定位

厘清政社职能定位是“三社联动”的关键环节。北京市将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为协调相关委办局工作,制定实施细则,确保试点有序开展,保障资金、人力、项目到位。此外,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对服务项目合同的订立、服务费用的拨付、服务项目的考核评估和验收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则是制定与出台本地区社会组织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社工人才培养等政策和标准,协调配置社工服务资源和力量,监督、管理、评估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引进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和人才。

社工机构主要是帮助街道建立一系列联动工作机制、制度,在专业服务方面起引领聚合作用,评估街道范围内的社区服务资源和需求,制定专业服务指导标准,规范项目运作,孵化社会组织,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区社会组织则在地区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在支持性社工机构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下,调查、整合、反映居民的服务需求,发掘整合社区资源,带动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设计和执行服务项目,为社区提供直接服务。

在人才角色的定位方面,社会工作者在“三社联动”中发挥着专业引领作用。如,整合社会资源,调研街道和社区发展需求,策划服务项目,评估项目成果,把握专业服务标准等。同时,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专业指导,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社区工作者发挥着实施主体作用,在社区层面承担居民的组织、服务的开展等实务工作,包括社区社会组织项目的申报、实施与开展,并且有效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实施专业服务项目。同时,通过不断接受培训和考取社工职业水平证书,走向专业化,成为专业社会工作者。

志愿者发挥参与配合的作用。志愿者主要由社区居民、社区党员、驻区单位人员和社区爱心人士组成,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带动、社会组织的调动和组织,有效发挥自身专长,参与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和社区治理。

 

建设联动制度与平台

“三社联动”如何“联动”起来?北京市构建了四项制度。

一是联席会议制度。包括街道(地区)和社区两个层面的联席会议。街道层面由社工机构和地区办事处参加,主要解决服务项目规划、资金保障、资源配置等问题。社区层面由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和专业社工参加,研讨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治理需求和落实服务项目等事项。

二是信息联通制度。由“三社联动”办公室负责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社区与社会组织、各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联通渠道,确定信息交流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及时沟通和交流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建设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信息,促进各项服务与需求有效对接。

三是服务联办制度。由专业社工引领社区社会组织根据社区问题和居民需求,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搭建公共服务网络,带动社区志愿者和居民骨干,以项目化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解决社区问题。

四是需求反馈制度。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和开发社区服务项目,根据项目目标和内容,调动多方力量配置资源。在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评估,形成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居民等多方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服务项目方向,满足社区和居民动态化需求。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集成效应,北京市为“三社联动”搭建了基础平台。一是工作平台。由街道配备项目办公设备和服务场所,并给予资金、人员支持。街道与社工机构共同建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对项目进行指导、支持和监督。二是专业平台。社工机构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和设施,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形成资源联动合力,开展社工专业培训、社工实务督导、社会组织孵化、联动机制建设、引领社会服务等工作。三是人才平台。建立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相互协作机制,形成社区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有机结合的多元共治平台。通过专业社工引领,对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督导、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了“三社联动”人才资源。

强化四个保障

为了切实保障“三社联动”的有效运行,北京市在组织、政策、专业、人才方面都加大了支持力度。

组织保障:党委高度重视。北京市民政局党委将“三社联动”试点工作纳入局领导牵头的折子工程,结合社会治理创新与街道体制改革共同推进。朝阳区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划拨200万元专款用于试点;试点街道划拨150万元用于项目保障,配备项目办公室、活动场地和专职人员。

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北京市民政局在《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2013-2015)》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朝阳区和试点地区办事处出台了“三社联动”专业社会工作试点实施细则等近10项政策措施,推动整合了市、区、街三级政府的行政资源。

专业保障:实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承接试点工作,发挥其专业性强、创造力大和灵活性强的优势;以项目化促进试点实施规范化,在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监控、过程管理、项目评估等,并组织专家团队全程跟踪指导;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新试点支持形式,以福彩公益金、社会建设资金和街道财政专项资助等方式,组织设计了近30个专业服务项目。

人才保障:突出实务能力建设。发挥专业社工机构的引领作用,为4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培训骨干;通过社工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协同合作,挖掘社区居民和志愿者骨干;以专业社工带动社区工作者,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多层次、分类别的人才培训和培养,实现了社区干部、专业社工、社会组织骨干、志愿者等队伍的立体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民政局)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5/0203/204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