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社区 宜兴首家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花落宜城街道
宜兴首家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花落宜城街道
原题:探索提炼中等城市社区自治与治理的经验模式
江苏省宜兴市首家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工作站“花落”宜城街道
社工中国网消息:近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委、市政府,华东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社工协会社区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宜城街道获批“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宜城街道工作站”,这也是宜兴市首家街道社会学博士后工作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性部署,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等重大议题。通过前期的不懈努力,宜城街道社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宜城街道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需要对街道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以检视其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及其面临的困境。通过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促进宜城街道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实现其在社区建设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说,当年他来到宜城参加首届中国社区节,就觉得宜城的社区治理实践对社会学理论研究很有裨益。之后,在他的积极牵线下,该学院多位专家开始关注宜城。去年,宜城街道第七届邻居节期间,徐永祥再次来宜参加全国第五届社区睦邻文化论坛。邻居节才短短几天时间,就有百家宴、道德讲堂、文化走亲等70多场文体活动,参与群众超6万人。宜城社区治理的巨大魅力,让徐永祥进一步坚定了撮合学院与宜城街道“亲密接触”的想法。于是,去年12月23日,在位于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议室,双方进行了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战略合作项目签约。
在博士后工作站揭牌仪式上,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指出,此次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与宜城街道共建科研工作站,是先进理论与生动实践的最佳结合,是高等院校与基层单位的有效对接,掀开了宜城街道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篇章,必将为宜城街道和宜兴社区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他希望,宜城街道要珍惜机遇,主动对接资源、强化协调配合、注重探索创新,加快形成更多既有理论指导性又有实践可操作性的创新成果,为全市乃至全省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示范和样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也能依托工作站,将更多专家学者派驻宜兴,让更多成果在宜兴转化,为我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新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将结合宜城街道近年来开展的社区治理实践以及区域发展的优势,系统梳理近年来街道在辖区内开展的“区域化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协同、社区居民参与”以及“居家养老项目、社区文化建设、物业服务、四点半学校”等社区治理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探索与提炼中等城市社区自治与治理的经验模式,实现“宜城模式”与“幸福社区指标体系”的建构,为中等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地方性图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发展。工作站将对宜城街道的社会治理实践经验进行进一步提炼,结合宜城街道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经验成效与现实困境,尝试提供《宜城街道多元主体社区治理创新规划方案》,并拟定制度文本和配套政策建议,最终形成《宜城街道社区治理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用人机制,确保研究课题有效开展,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框架,为宜城街道社区治理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项目的执行方和实施方,具体由上海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聘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博士(后)人员作为兼职研究员,定期驻点于宜城街道开展实地研究。
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平说:“成立工作站只是第一步,把工作站建设好、运作好,形成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才是最终目标。”宜城街道把2015年定为社区建设转型发展推进年和社会治理提升年,同时将设立社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分工负责,形成运转合理、高效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认真制定工作站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推进工作站工作规范化。落实好项目计划和资金配套,确保博士后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当、管得好”。宜城街道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招聘一批复合型、战略型、创新型博士后人才,通过打造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加强街道的技术力量,提高街道技术研发的层次和水平,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为导向开展工作,找准切入点,提高效率,力争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并尽快把创新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探索提炼中等城市社区自治与治理的经验模式,为社区治理和转型发展提供专业方案和系统指导,从而进一步形成幸福社区建设的“宜城标准”。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community/2015/0126/203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