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手册 无国界社工鲁甸龙头山灰街子安置点服务纪实

无国界社工鲁甸龙头山灰街子安置点服务纪实

继续来到龙头山,这里有挑战,也有快乐

(无国界社工 鲁甸地震灾后服务 社工 康雷)

今天终于有机会可以把自己这段时间在鲁甸龙头山的灾后社工服务做一些整理分享,而更多的缘由则来自前一段时间与黄教授谈论现阶段在龙头山的服务应该怎么开展以及对比了这边的社工服务与北川擂鼓镇服务。

无国界社工鲁甸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服务

此次我们无国界社工的服务点是在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的灰街子安置点。这这个临时安置初期总共安置了320多顶帐篷,总共4000多人。当时,居民基本十多人一顶帐篷。蓝蓝的帐篷一整片,让我有从“蓝”到“难”的联想。感觉这里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困难正是这里现在也遇到很大的困难,我们才来这里的嘛!

鲁甸龙头山镇与北川擂鼓镇

此次地震服务让我想起了之前我们无国界社工在北川擂鼓镇的社工服务,它与我们现在服务的龙头山灰街子安置点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

当地都位于山地之中,而发生地震的时间都是较热的季节;且都是受灾极其严重的地方;

当地居民都受到心理、身体、物质等方面极大的损失,居民现时的情绪都有很大的波动变化;

大家都被安置在帐篷里,安置在同一区域的人不再只有熟悉的人们,还有方圆数里地方的村民;

大家身边有人与自己共度困难,对此刻的人们显得很必要,居民间的相互支持在此时都显得很重要。这也是在山村地区,淳朴的村民们面对灾难的自强不息的力量所在。当时在雅安地震后也是,你家我家他家,大家因为灾难都走在一起,互相扶持。

灾后服务,真心和专业的结合

同理与同步

灾后的社工服务与其他的社工服务一样都需要工作员具有一颗“同理心”。同理的表现在“同步(pacing)”还有“积极聆听(activelistening)”当居民与你聊天分享的时候我们保持位置上近似的高度,有目光的接触,甚至在姿势上都有可能会保持很大的趋同,语速的同一性。并且,积极有回馈的聆听都能够让居民感受到自己在被支持、被关怀、被陪伴。我一直坚信“同理”的基本出发点是你真的在关心她(他),他可以感受到的

接纳与理解

灾后社工服务应该给居民更多的空间去释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现时的行为与感受,无论故事怎样,背后都有它行为的原因,对现时的情况要充满希望,这是可以感染到的。

自知与希望

灾后的社工服务社工与居民都需要自知的。认清楚灾难的后果已经无法挽回,再寻找向上的力量和注入希望。记得在今年中秋节活动之后有一个大姐在偶遇时对我说:“大家都在说中秋节快乐,但是自己的女儿地震中死了,现在怎么中秋团圆、怎么中秋快乐呀?”当她这样告诉我之时,我知道它现在真的很困难、无助。我就站在大姐的身边说:我知道地震让您女儿离开了,中秋人团圆了,自己家里却不那么团圆。那大姐,这个中秋节是谁陪着过的呢?大姐说:“小女儿、还有老公”。接着我们聊天转到了小女儿和老公的中秋那里了……其实灾难之后真的会有很多的经济的、物质的、心灵的、生理的损失,很多之前拥有的东西没有了。但是让自己明白现在身边的拥有,这将是应对困难的力量之源。我想这也就是社工所说的提高其面对困难的能力,要有优势的视角,要注入希望,作为社工也真的需要这样的自知,才可以助人自助。

社工团队的重要

在灾难中居民需要支持,灾后服务的社工更需要前前后后的团队的支持。身边有同伴,身后有支撑,显得十分重要。 一个社工朋友曾说过:社工做服务,其实是一种经验搬移和经验的积累,从一个地方的服务经验搬到另一个地方来做服务的过程。想到这里,我也充满了信心。之前在擂鼓的服务经验就很有借鉴,而之前有经历地震后社工服务的前辈的经验分享也是很重要的渠道,很感激身边有这样经验丰富的前辈和老师们,他们很关心现在灾区的状况,当我们需要支持的时候都会给予其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这边的工作小到我们个人的困惑,大到心灵抚慰方面、未来服务方面都给了很多的建议和方向。当然,还有我们一起同心同力的另外三个小伙伴!

这些都是在鲁甸龙头山做服务时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在困难里奋斗对自己也是别样的成长。充满希望,做自己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里的工作有挑战,但更快乐,更丰富!

无国界社工  康雷:加入无国界社工后,经历了汶川地震后的北川擂鼓镇社区重建服务;走过雅安地震,长期在灾区从事灾后社会工作;现在在鲁甸龙头山灰街子镇安置点带领无国界社工团队开展服务。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manual/2015/0107/200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