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中山社工机构发展:多元化引资留住“爱”

中山社工机构发展:多元化引资留住“爱”

原题;多元化引资留住“爱”

自广东省中山市发展社会工作以来,社工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面临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社工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社工人才的高流失率、过度对政府的依赖令社工机构纷纷感叹“生存不易、倍感压力”。社工行业真正的春天对他们而言,似乎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资金渠道单一风险大 工作累收入低难招人

据了解,中山目前发展社会工作主要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社工机构几乎全部依靠政府购买项目的资金来维持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过度依赖政府,让不少社工机构感到压力重重。

“申请不到项目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某社工机构的一名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而言,项目经费多则上百万元,少则六七万元,如果长期申请不到项目或者申请不到中大型项目,社工机构运营起来就非常艰难。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资金分期拨款和滞后发放也让社工机构备受压力,资金的缺位甚至让社工们的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政协委员陈仕清等人披露,2013年,中山某资深本土社工机构曾因资金链断裂发生财务危机,最终靠外借资金才及时下发了社工工资,稳住了团队。

记者了解到,在香港,社工机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广,政府投入的资金占到70%左右,而剩下来的30%资金则来源于机构相关产业的盈利以及企业、个人等民间力量的慈善救助。

招聘难、留人难成为社工机构发展中面临的另外一大问题。不少社工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优秀的社工人才仍然比较缺乏。记者了解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与应急管理)专业的某个班级学生共有85人,积极报名参与社工实习的不到10人,真正坚持以后往社工方面发展的可能只有3-5人。不少同学表示他们不选择进入社工行业的原因是社工待遇不好工作太苦太累、承受压力大等。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山的社工流失率接近周边城市,达到近20%。

部门:探索“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社工委、民政等部门加大了对社工行业的扶持力度。据统计,2013年,市级财政投入逾200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并从福彩公益金中抽出722万元直接用于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在资金来源渠道上,市社工委自去年开始组织开展“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市社工委表示将继续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据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山正在探索“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模式,建立社工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服务”的互动格局。此外,市民政局、市社工委还定期对社工、社工督导、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培训。各镇区也相继出台了社工人才奖励办法吸纳更多的人才进入社工行业,对获得初级资格证书的奖励2000元、获得中级资格证书的奖励3000元。

声音:吸纳更多社会资源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博士、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执行院长周如南分析称,社工机构的人才高流失率与近几年来社工发展过热,招聘的人员良莠不齐、社工缺乏社会满足感以及社工工资待遇差、工作强度强有关。而过度依赖政府、一元化的运作模式又导致社工机构缺乏中立性和专业性。

周如南表示,社工机构发展可借鉴香港模式,引入基金会等社会资源,实现多元化发展。“这需要打造公益生态链,把国际基金机构、公益基金会、公益类组织等纳入进来,整合资源,把所有公益慈善资源连接起来。”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曾表示,社工的高流动率与社工的工资普遍偏低有一定关系,建议相关部门能从制度上保障更多社会资源(例如基金会、私人捐赠等)流入社会工作领域。

面对社工机构的高流失率,周如南认为培养与发展人才至关重要。周如南表示,首先应加大教育投入,在高校、职校等教育机构开展社工专业,培养专业化人才。其次,应提升社工督导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社工专业技能的培养。再次,社工机构应完善激励制度,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福利待遇方面的保障措施。此外,社工自身也需转型。“一方面,应以政府指令为导向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应把专业技能导向转化为使命感和价值导向。社工应不仅仅限于发展自身或者为服务对象服务,还应推动社会转型与发展。”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4/1222/197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