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海南社工超万人 工资太低资金不足留不住人才

海南社工超万人 工资太低资金不足留不住人才

“他们如一缕缕城市的微光,微小而温暖,照亮了城市的角落,照亮了人心。”最近,一部东莞制造的社工题材微记录片在这个冬天里温暖了网络,网络首映两三个小时转发量就过千。记录片里,社工这个还不为人所熟知的群体,以微小烛光,照出城市大爱。

在海南,也有这样一个群体,相比社工发展较好的东莞,他们的数量更少,不足200人,生存也更艰难,月工资不足3000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但他们同样秉持着“助人自助”的社工价值,在我省民政部门的支持下,活跃在社区、托老院、敬老院、民办社工机构、边远山区,陪伴着弱势群体、问题青少年、失能独居孤寡老人等处于困境的群体,用微烛之光与火,点亮社会,温暖人心。

他们是以爱为职业 的专职“天使”

“社工是社会的润滑剂,能起到调和社会矛盾的作用;还是社会的医生,社会哪里‘生病’了,就需要社工;也是社会的‘安琪儿’,把爱带给无助的人”

12月3日,天刚蒙蒙亮,24岁的韦亚乔就起床了。她每天要从海口东面出发,穿过市区,到位于海口南面接近澄迈县老城的海南省托老院工作。

韦亚乔是一名社工,是省民政厅设在省托老院社工部的一员。她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负责省托老院老人精神、心理、情绪方面的抚慰、调节等工作,总之,用韦亚乔的一句话就是:让老人更快乐地在省托老院安度晚年。

当天上午,省托老院二楼,一群老人围坐成一圈,在韦亚乔、文学等社工的帮助下正在做“趣味投球”的游戏。一个老人拿球,一个老人拿筐,拿球的老人要背对着拿筐的老人,将球投在筐里。虽然是个小游戏,但对平均年龄超过85岁且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

陈奶奶和边奶奶第一对出场,陈奶奶中风后,手不好使。第一次投球,没投中。“奶奶,没关系的,来,你再使点劲儿,球就能投进了。”韦亚乔微笑着大声地鼓励陈奶奶,同时,又拉着边奶奶靠近陈奶奶几步。在韦亚乔的鼓励下,陈奶奶终于投进了一个球,她像孩子一样害羞地笑起来,围观的老人也鼓掌为她加油。

投球结束后,陈奶奶、边奶奶投中的球没达到规定的数目,根据游戏规则,两人要表演一个节目。两人商量后,一起唱起了“打靶归来”:五嶷山上白云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文学是琼州学院社工系毕业生,韦亚乔却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法学系的毕业生,选择社工这个职业,对他们来说最大的诱惑力是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最初,我希望从事的社工职业是能做青少年矫正工作的。”文学说,最初他和老人接触的时候不习惯,毕竟老人和年轻人差距很大,不少老人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变得敏感、易怒,不好相处。

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决心用青春点燃老人们的生命。去年底,省托老院正式对外运行,3人提前进入省托老院。

“其实,老人因为孤单,是很容易和人亲近的。”文学说,一年下来,老人们把托老院的3名社工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这让韦亚乔等人感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陈丹既是省政法学院社工系的老师,也是海口友善社会工作服务社的负责人,她带着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从事社工,他们的工作重点是青少年矫正。

在陈丹的电脑里,保存一段台湾1998年拍摄的记录片《社工的一天》。对陈丹来说,社工就是一个以爱为职业的职业,“社工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社会中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温暖、最无助的群体,从事的是化解社会矛盾,关爱弱势群体,治疗社会疾病的工作,只有爱和耐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李洛萩也是怀揣这种理念,从一家大商场辞职,带领几名志向相同的年轻人,于2010年在海南率先成立了首家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乐助社会服务社。乐助社的社工谢家玲资格较深,她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是中国第二批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谢家玲在深圳从事社工工作,2008年回到家乡海南。谢家玲说,当初之所以选择了社工专业,是因为少年时代看了不少香港电影,其中的香港社工感染了她。“比如《边缘故事》、《流浪汉世界杯》、《流氓社工》等,这些影片中的社工对社会充满爱。”

谢家玲回到海南后,从事过几种其他工作,但都没有成就感。直到2010年,谢家玲进入乐助社当了一名社工,她在对社区老人的付出中关爱中,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海口市大同街道82岁的苏琼英老人,现在最信任的就是乐助社的几名年轻社工。这位独居的老人有过许多不幸,好强的她不愿意对任何人讲,但乐助社社工年轻的笑脸温暖了她,她不仅向他们倾诉自己的不幸,还常常像孩子一样向社工撒娇,要求社工陪她逛街、散步。

“这些年轻人很有爱心,他们帮我买菜、打扫卫生、陪我聊天,我生病了还陪我去医院看病。”自从2010乐助社会服务社成立以来,乐助社的社工每周两次轮流去看望她,老人若有需要,一个电话,社工就上门,给老人原本冰冷的晚年照进了明媚的阳光。

暖暖的阳光照进了老人的生活,也激起了社工火热的情怀。李洛萩这样比喻社工:是社会的润滑剂,能起到调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是社会的医生,社会哪里生病了,就需要社工;也是社会的安琪儿,把爱带给最无助的人。

海南社工起步晚但有特色

没有社工的倾情投入,就难有汶川大地震、富士康跳楼事件后的心理重建,海南的社工起步于2011年,三所大学开设了社工专业,社工教育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有社工人才1万多人

社工协会负责人林健介绍,我国的社会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7年,民政部和国家教委在召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论证会,确立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1988年,民政部资助北京大学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为民政系统培养社会工作硕士;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成立,这标志我国社会工作正式步入发展轨道。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持证社工12.3万人,社工岗位8.2万个,全国购买社工服务投入17.2亿元,民办社工机构2452个,全国社工人才36万人。

虽然我国社工事业发展已有20多年,但真正得到政府重视和扶持,陈丹认为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作为分水岭,那就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大地震造成的重大伤亡,使很多人失去亲人、家庭,带给人们难以言说的心灵创伤,震后不仅仅要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更重要的是帮助幸存的人们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而社会工作者从事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心灵、精神,关注人们的价值追求。

“助人自助”是社工的理念,陈丹说,社工不仅仅是帮助人,还帮助他人树立起自助自强的生命信念。比如,2011年,富士康接连发生跳楼事件,深圳市政府紧急抽调400多名社工进驻富士康,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干预、劳资协调、生产适应等服务,帮助富士康走出了跳楼阴霾。此后,深圳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并成为一种制度安排。

相对全国而言,海南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且有自己的特色。2011年5月,海南省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这标志我省社会工作在政府主导下正式起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省民政厅为了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制定了《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1.6万人,其中初、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58万人、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00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2.1万人,其中初、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02万人、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800人。”

为了扶持我省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从2013年起,省民政厅协调省财政厅,共安排21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乐助社就承担起了其中一部分项目,为海口大同街道的20多名民政照顾对象的老人提供服务,包括为老人打扫卫生、做家务、陪老人散步,组织老人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等。

“相比香港、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海南的社工机构能获得的社会慈善力量的捐助很少,目前,大部分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生存。”陈丹创办的友善社正是在省民政厅的扶持下开展起来的,她说如果没有政府购买服务,就没有乐善社。

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海南社工从无到有。目前,我省共有社会工作人才12312人,199人通过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158人,社会工作师41人。

海南社会工作另一大特色是社工教育。目前,我省有三所大学开设社工专业,分别是琼州学院、三亚学院和海南省政法学院,每年为社会培养不少社工人才。2012年,省民政厅在琼州学院建立我省首家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去年,该基地又被评为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可以说,海南在社工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省民政厅还整合社区、团委等方面资源,在海口市开展“三社联动”工作的前期调研,拟选取试点社区,建设社区社会工作站(室),探索建立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支撑的城乡社会基层治理体系。

付出了爱心,希望收获尊重

“如果海南的社工能够像香港的社工那样,不仅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能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选择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职业,该是人生最完美的一件事了”

在很多公众眼里,社工并不是一个职业,只是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在做好事、善事。在文学眼里,社工和义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间有许多交集,并且还经常互为依赖。

除了社会的不理解之外,文学和他的同事还面临另一个尴尬,就是收入太低,事业成长空间有限。“目前,社工机构生存的确艰难,社工的工资也很低。但这个职业的使命感和它的发展前景,仍然让我选择这个职业。”文学告诉记者,社工月工资不足3000元,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任何收入来源,在交完房租、交通费、通讯费、生活费之外,所剩无几。文学现在还没谈女朋友,一旦恋爱、结婚,生活的成本与开支会越来越大,虽然在坚守,文学不知道自己能坚守多久。

方礼刚是香港大学社工硕士专业毕业,他曾就海南社工的发展做过调研,发现政府部门和群众对社工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不清楚社会工作的概念和内涵,或是将传统的民政工作等同于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存在误解;政府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的扶持力度不大;海南企业、社会慈善机构对社工机构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尚未从琼州学院社工专业毕业,正处于见习期的冯文华也是省民政厅贯彻民政部“三区计划”选派到琼中的一名社工,目前,他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政局服务。虽然只是见习,他也深刻感受到了方礼刚调研发现的问题,比如很多人认为社工是免费工,干什么都是应该的,有时会被呼来喝去。

“我是被调剂到社工专业的。”冯文华说,最初他对社工专业并不了解,认为在国内得不到普遍的尊重和认可。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冯文华越来越认可社工这一领域所倡导的价值:比如尊重、平等、博爱、奉献、关怀等等。

“满满的都是正能量,这让我的青春更有价值。”冯文华满怀激情。

虽然,冯文华对毕业后的就业怀着满满的希望和憧憬,但他的家人还是希望他考公务员或者选择别的职业。理由还是那两条:收入低,社会认可度不高。

“如果内地,特别是海南的社工,能够像香港的社工那样,不仅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能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选择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职业,该是人生最完美的一件事了!”对于未来,冯文华仍然满怀欢喜,他希望人们对社工这一新兴的职业、这一新兴的社会管理模式多些理解、多些支持,不仅是社工为社会付出爱和关怀,国家、政府、社会对社工同样也付出爱与关怀。

虽存困境 但春天不远

越来越多外地老人来海南养老,对社工的需求量很大,正因如此,社会对社工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家长也愿意将孩子送到社工专业学习

社工机构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其运行依靠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社会慈善捐助来完成。在海南,社工机构能获得的社会慈善捐助很少,加上政府购买服务能力有限,这直接影响到了社工机构的生存。

12月13日上午,记者在三亚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见到了仍在坚守的社工卢俊伊。“也许明年普爱社就不存在了。”正处在见习期的卢俊伊无限伤感地说,由于缺乏资金,普爱社的很多活动难以开展,原有的员工纷纷跳槽。

琼中泰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石圣如,就非常羡慕他在湖北武汉的一位同学。“湖北的社工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很充足,更重要的是社会捐助很多,因此,有经费开展更多的社工活动。”虽然非常需要社工岗位,但石圣如的泰康中心并没有能力聘请社工。好在省民政厅根据民政部的部署,从去年开始,面向全省选派了40名社会工作人才到我省老少边穷地区,琼州学院社工专业学生吴清源就被省民政厅选派到了泰康。

社会慈善力量和组织的捐助是跨越国界、种族和行政区划的。“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扎实,项目实施对社会的发展真正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就会有慈善机构提供捐助。”虽然目前运行艰难,李洛萩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带领的乐助社除了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外,还争取到了李嘉诚基金会赞助的“暖耆计划”,赞助乐助社在大同街道为80名失独、失能、孤寡等老年群体提供服务。

“其实,海南社工资源很丰富,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社工的发展前景很大。”琼州学院社工专业副主任方礼刚教授介绍,近几年海南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加快,越来越多内地老人前来海南养老,海南能提供的社工岗位丰富,对社工的需求量很大,初步估计,海南至少需要2万以上的社工岗位才能满足需求。正因为如此,社会、家长对社工的认可度逐渐提升,也愿意将孩子送到社工专业学习。

以琼州学院为例,如今已送走了三批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报考社工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毕业生到社工岗位就业的比例也在增加。”

但是,据省民政厅统计,目前全省共成立8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发了56个社会工作岗位,这一岗位现状,明显满足不了需求。

省民政厅厅长苗建中表示,海南社会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与瓶颈,但总体来说,相对于困境,海南社会工作面临更多的是机遇。《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就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措施发展社工事业,包括培养社工人才等。

相信,随着《社工规划》的深入实施,海南社工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文学、冯文华和他同行的困惑与忧虑,也将消融在这春天里。 (范南虹 王剑 陈寅)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4/1218/196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