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手册 广东社会工作服务队:鲁甸8•03地震工作总结

广东社会工作服务队:鲁甸8•03地震工作总结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地区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受灾情况严重,在民政部的指导下,我厅认真组织、实施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周密部署、行动迅速、服务专业、成效显著。广东社工从8月底即赶赴灾区前线开展服务,陪伴着震中地区龙头山镇的葫芦桥安置区村民渡过难关。3个多月来,广东社工服务队组织了85名社工,分7个批次进入灾区,为灾区群众提供哀伤辅导、心理抚慰、生命教育、功能修复、关系重建、能力提升、社区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有效帮助灾区群众舒缓心理压力、修复社会关系、强化社会支持、提升发展能力,推动了灾区社会秩序重建和社区发展。

一、周密部署服务行动

8月初,我厅即按照民政部的要求,认真做好进入灾区参与救援工作的准备。8月7日,我厅制定了广东社工志愿者参与云南鲁甸灾后救援工作方案,下发《关于选派社工参与云南鲁甸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通知》,着手准备社工介入灾区救援工作。8月21日,民政部作出北京、上海、广东等有关省份各派出一支由专业社工组成的服务队前往鲁甸灾区服务的部署。8月28日,我厅即组成由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监察专员郭健生同志任总队长、由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6支分队分管领导、会长任副总队长的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广东服务队,部署从8月底至12月,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市各选派10名专业社工组成服务分队,分期分批赴灾区开展服务,每批服务期限为21-25天。9月5日,按民政部统一部署,我厅举行了广东服务队奔赴云南鲁甸开展震灾救援工作出行仪式,刘洪厅长亲自作动员讲话,并为服务队授旗。目前,已经前往鲁甸开展服务的省社工师联合会、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队均也由局主要领导进行了动员,并在服务期间深入灾区一线指导工作。每个分队确定民政部社会工作科(处)长为队长及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资深社工为现场执行队长,配备一支专业督导专家队伍,并根据《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广东服务队整体工作方案》的基本要求以及各分队队员的实际情况,发挥队员各自专长,实现资源和经验的优势互补,分设专业服务组、宣传文秘组、后勤保障组三个组。

二、合理确定服务目标

8月29日,我省派出由8位专家组成的评估组先期进入灾区,与云南省民政厅、昭通市民政局、鲁甸县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并将服务地点确定在灾情最为严重的龙头山镇龙泉社区。评估组通过一个多星期的走访调查,开展需求评估,确定整个服务队的四个工作目标:一是通过提供日常及节假日的基础社区服务,舒缓干群心理压力,强化社区互动,营造正面积极的社区救灾氛围;二是针对资源相对缺乏且有特殊困难的灾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服务,以减少因灾致贫现象的发生;三是联动群众、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救灾资源与有需要群体的合理匹配,建立有序社区重建及发展的支持网络;四是培力本土有潜质的社会组织,促使灾区专业社区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助推云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快速组建了由广州、深圳、东莞、湛江的有救灾经验的资深社工组成的联合会分队,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加强了广东服务队在服务需求评估和服务项目策划上的专业力量。联合会分队遍访葫芦桥安置区227户帐篷家庭,在村干部帮助下清楚了解了安置区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单亲家庭、孤儿等弱势人群情况,还为30多户重点关注家庭建立了档案,较为细致地掌握了安置区的阶段性服务需求,为制定服务方案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围绕整体工作方案确立的四大工作目标,使用社会工作方案策划程序和方法,制定了广东服务队服务总体方案。服务总体方案不仅详细评估了服务点群众的服务需求,确定服务主要对象,而且分析了总体目标下的阶段性目标、长期性目标,提出了服务策略,设计了服务内容。

 

三、精心组建服务队伍

我厅下发通知后,省内各地市当即发出倡议书,各地社工报名踊跃,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优中选优,合理配置,优化结构,精心组建服务队伍。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分队9人,来自广州、深圳、东莞、湛江的社工高校老师、机构负责人、协会,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具备较好的需求调研和项目策划能力。广州分队在短短两天时间内,以自愿为原则、机构推荐选拔,共征集40多名社工报名,最终筛选28人采用“长期驻扎+分批驰援”的形式分三批奔赴灾区。队员以广州社工日常应急服务分队队员或有危机介入经验社工为主,由“行政人员+机构负责人+资深专业社工”三类人员组成,行政人员负责与当地政府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构负责人从队伍管理的入手做好全面的统筹、协调工作,专业社工在一线开展服务,三者并重,在较短的时间里各行其职,为地震灾区的群众共同奉上最好的服务。深圳市报名参加鲁甸救援服务的社工有55名,服务分队从中选拔10名优秀社工组建而成;深圳分队的队员,涵盖了活跃在深圳残障、社区、学校、禁毒等领域的资深社工;所有队员都是初级或中级社工师,社工硕士研究生占63%,部分队员还具备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律师、特殊教育(听障方向)教师资格,曾参与过新疆伽师、汶川等抗震救灾;整个社工团队不仅具备专业的水平和能力,而且拥有参与灾后重建的丰富经验。东莞分队报名参加鲁甸救援的社工有150多人,通过机构推荐、组织面试,身体素质测试等方式选拔,10名队员全部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服务时间2年以上,部分社工还具有较好的组织跳舞、唱歌能力,此外,还专门配备了云南籍社工,以便迅速融入本土开展服务。中山、佛山队也是严格选拔,按照专业、经验、行业、领域,实现优中选优,合理搭配,及时组建高效、专业的服务分队。

四、有序开展专业服务

广东社工服务队因地制宜,采取分期分批进入灾区服务的方式。作为一个整体,十分注重服务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广东社工服务队各个分队围绕整体工作方案和服务总体方案,既开展了葫芦桥茶馆、电影院、信息驿站、志愿者服务队等恒常类服务,又根据各个灾后重建各个阶段不断变化的社区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既保证了整体服务的延续性,又发挥了各分队的创造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服务内容,从而为灾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项目化的专业社工服务。

1、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分队。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启动了恒常类服务:葫芦桥电影院、葫芦桥茶馆、葫芦桥信息驿站、葫芦娃志愿服务队,分别从文化生活、公共空间、信息交换、自助互助等方面满足受灾群众需求,改善过渡生活环境,帮助受灾群众调适社会心理、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四个“葫芦服务项目”的启动,满足了受灾群众的迫切需求,让居民感受到了社工的专业服务,加强了服务队与葫芦桥居民的联系,为后续服务队开展恒常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葫芦桥电影院首次开幕就吸引了近200名当地居民观影,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居民都称这是地震之后第一次看电影,非常开心。联合会分队之后又陆续进行了两场电影放映,丰富了居民的文娱生活。葫芦桥茶馆的开张,则为灾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纳凉的极佳场所。除了由社工站提供广东特色的茶叶外,许多居民还自带茶叶过来,请大家喝茶,“自助茶”与“特色茶”相得益彰。居民在此谈天说地,休闲纳凉,社工则参与其中,倾听需求,策划活动,组织动员大家相互支持,共建家园。在中秋节当天,联合会分队一方面与当地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了“龙头山镇中秋晚会”;另一方面,则关注到社区内行动不便,难以外出参与晚会的老人、残疾人群体的需要,组织葫芦娃志愿服务队,分成3组,提着灯笼和月饼,走访慰问了葫芦桥安置点20多户老人、残疾人,让中秋节所有人都感受温暖与关怀。

2、广州分队。9月9日进入灾区后,在先遣队及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服务分队的服务方案及服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服务需求及服务内容的合理化设置,就服务思路提出“实务路径”和“倡导路径”并行的工作机制。并结合社区实际需要及广州经验,广州社工分队反复与前期队伍进行商讨,与队员共同研究,根据社区需求的迫切性,以及服务限期短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阶段性目标,创立了“快速评估、快速反应、快速处理”的基本工作理念,确定了《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广东服务队广州分队执行方案》。以在龙泉社区葫芦桥安置区设置“葫芦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契机,将现有的几大服务进行有效整合,以安置区家庭、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为核心,兼顾培育社会组织和发展志愿者队伍,逐步为社区居民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并按服务功能和特征从“基础服务+专案服务+社区发展服务”三个层级搭建服务框架。并按服务功能和特征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整合为“基础服务+专案服务+社区发展服务”三个层级。一是开展基础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普遍性服务需求。为促进社区互助与社区关怀,服务主要有分区探访、葫芦桥电影院、葫芦桥茶馆以及节假日题服务等。二是开展专案服务,回应社区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广州分队根据灾区最迫切的服务需要,设立了孕妇产妇生活照顾板房;完成了社区居民特别是长者过冬物资需求的收集工作,9月27日收到第一批物资96床爱心棉被运抵葫芦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针对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社区残疾人以及困难家庭进行了发放。三是开展社区发展服务,回应社区长久需要,重视社区重建与生计发展。广州队以推动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为出发点,着眼于社区重建和社区规划,文化恢复及生计恢复等。服务期间,广州队参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设立了志愿服务专项组,由专业社工负责,组建当地一支40多人的葫芦娃志愿者服务队,重点实施“快乐到家”、“环保卫士”两个志愿服务项目,服务超过2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数150多小时;加强社区自组织建设,举行了7期葫芦桥大舞台,发掘5名社区长者文艺骨干,动员社区居民自娱自乐节目50余个,充分缓解了居民在灾后紧张与抑郁的心理特征,增强了社区居民恢复重建与生活的自信心;依托专题茶馆平台,开展了社区规划和社区重建大讨论,引导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问题的思考与讨论。针对安置区没有路灯对长者和小孩子晚间行走造成一定不便,提出了应对策略,并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付诸实践“亮灯计划”。通过村史档案搜集整理,促进居民对于文化传承的关注。四是倡导建立五地社工支持平台和龙头山镇公益联盟。诚邀北京、上海、中国社工协会等三支社工队伍召开联席会议,还与北京服务队、上海服务队共同策划举办了龙头山镇国庆联合晚会,将各自服务区域的村民汇聚一起,打破区域界限,互相支持。广州分队还积极与服务龙头山镇各个公益组织进行了紧密的联系,与20多家公益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

 

3、深圳分队。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深圳分队以需求为本,组织制定灾后重建服务方案,链接和整合服务资源,一方面提供恒常及个别化服务,另一方面,注重提升社区发展能力,培育本土有潜质的社会组织,重建及发展支持网络。同时,打造可复制性、延续性及可操作性强的特色服务项目。一是开展恒常性服务。通过实地走访,及时掌握服务对象新的需求及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挖掘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参与到社区发展服务中。其中着重弥补了大字塘社区前期服务工作的空白。二是开展个别化服务。深圳队针对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及提供个案服务,队员运用尊重、倾听、同理、鼓励等技巧对服务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评估及提供相应的服务方案,对情况严重的服务对象进行危机干预,以协助其恢复社会功能。服务期间,社工提供了4个辅导个案,8个咨询个案,辅导共达27次,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长者照料、哀伤情绪、婚姻关系及亲子关系辅导等。三是成立党支部。深圳分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集中社工党员与居民党员的力量,以党建化模式来提供社工优质服务,在服务期间成立了广东社工鲁甸灾区支援服务队葫芦桥安置区临时党支部,作为民政部5支社工服务队首个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重点任务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深入推进专业服务工作高效开展。四是开展项目化服务。深圳队充分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致力于建设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以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注入灾区。针对安置区过冬物资较为缺乏,御寒物品不足的现状,深圳分队收集及统计需求信息,通过与企业、基金会、社会组织合作的形式,共同打造“暖冬行动”项目。服务期间,链接资源包括广东省丹姿慈善基金会20万资金,由深圳市捐助中心和南沙区阳光快乐志愿者促进会分别募集的共1150套御寒物资等。针对当地村民的学生学费缺少、老人关爱缺失、村民技能缺乏等三大需求,深圳社工们链接关爱支付宝公益平台,启动了“100元生活费:改变灾区孩子的命运”、“云南鲁甸花椒树老人等待你的呵护”、“灾区培训基地:用爱点亮鹏鹏智慧屋”三个公益项目,创新性引入了线上慈善众筹模式,由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在众筹网为项目运营服务经费发起网络筹款,已筹集33000元。

4、东莞分队。作为承前启后的东莞分队在延续深化前期广东服务队服务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以“培育社区服务能力、共创美好新家园”为服务核心,以打造社区支持网络、社会资源网络两个支援体系为抓手,力求达到灾后社区增能、社区自治、社区发展三个方面的目标。为此,东莞队在大量的走访调查和需求分析后,积极回应社区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社区行动、二个支持平台、三个专项服务、四个常规服务”的服务实施方案。“一个社区行动”主要是指“新家园行动”,通过这个行动力求达到灾后社区增能、社区自治、社区发展三个方面的目标。行动的内容主要包括8个项目,其中社区党员组织生活建设、葫芦娃志愿者队、葫芦巧姐——葫芦桥社区妇女手工坊、天之椒---舞蹈队培育、本土公益组织“协同成长”服务等5个是延续性服务,老年人协会培育、安全知识系列讲堂、"心连心"葫芦桥安置区厨卫建设计划等3个是根据评估社区群众需求而新增的项目。“二个支持平台”是指该队的服务密切联系鲁甸社会工作服务队队长联席会议和社区社会组织;“三个专项服务”主要包括“手牵手”爱心关怀计划、个案服务、大学生淘宝上线计划;“四个常规服务”由包括葫芦桥影院、葫芦桥大舞台、葫芦桥茶馆和社区走访。其中,“心连心安置区厨卫建设计划”项目得到了东莞市裕元(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为安置区资助15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葫芦桥社和大字塘社建设4个公共灶台和8个公共浴间,解决安置区居民生活困难。“手牵手”计划在东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通过东莞市慈善会向社会进行募捐,获得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对4户生活困难的单亲及孤儿家庭共8名孩子实行“一对一”直接捐助服务,为他们提供一年内每月3600元的生活费资助;在广州分队的资源链接下,“心连心暖冬”慈善行动得到了广东省天柱慈善基金会、广东省天柱文化慈善促进会、四会市六祖慈善普济会提供的折叠床、暖水壹、洗发水与沐浴露套装、棉被与垫被套装等物资合计16万元的资助,东莞分队及时将物资进行了发放,为灾民提供有力的防寒保障。同时,开设淘宝店—“云南鲁甸公益部落”,并通过微信、微博、报纸、网络多种途径对淘宝店进行宣传,利用淘宝的销售渠道,出售妇女手工棉鞋、花椒、核桃,来增加安置区群众收入,发展村民生计。

5、中山分队。中山分队确定了“五心级”服务的整体工作方案,既是延续广州分队、深圳分队、东莞分队的服务,也是根据灾区现阶段情况作出的服务调整。“五心级”服务各有特色:“连心”服务——“博爱中山,情系鲁甸”计划,链接中山市资源,支持灾区重建工作,搭建中鲁人民情谊平台;“贴心”服务——日常个案服务和社区走访,满足个别化需求;“暖心”服务——走访行动、捐助行动、健康知识讲座等,满足灾民过冬安全需求;“修心”服务——恒常化服务,通过募捐二手图书搭建图书阁、配备运动器材等服务项目,满足灾民精神文化需求;“信心”服务——妇女手工小组,大学生淘宝创业计划,本土公益组织“协同成长”计划等服务项目,满足灾区恢复生产需求。重点推动“巧姐”妇女手工小组、“云南鲁甸公益部落”淘宝店运营服务项目,助推灾民恢复生产生活,自强不息。开展“博爱中山,情系鲁甸”募捐活动,募捐到约2500册图书建立了“暖心图书阁”、购置了2台乒乓球桌,有效满足了龙头山镇中心小学学生课外阅读、课余运动的需求,丰富了课余生活。淘宝店已进入正常运作状态,订单数不断攀升,截止目前,淘宝店已有约60个订单,营业额不断上升。淘宝店运营者信心逐渐增强,淘宝店的运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及时处理订单、及时收购产品、及时发货。

6、佛山分队。佛山分队将总体延续广东服务队的服务思路,结合现阶段居民灾后生活重心的变化,以协助社区“恢复生产生活,过好灾后第一冬”为核心需求,发扬佛山的实干精神“深化完善服务、促进社区共融”、“自助、自强”、“扶持、延续”三大服务目标,扎实地做好广东服务队的整体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文体康乐活动计划、日常走访、个案服务、暖心走访行动、“幸福一刻”照片留影行动、“冬天早知道”安全知识讲座培训等,深化各项恒常服务,促进社区共融。对“葫芦娃志愿队”、“老年人协会”等5支本地社会组织进行培育、发展,提升其自治能力,进一步培育本地社会组织,促进本地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针对在广东队服务期间本地的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表现出的旺盛发展力以及对于自身持续的发展和促进本地社区的发展的强烈回应感、本地居民表现出对社工服务的持续性需求,佛山队将着力培育当地灾区社区居民和相关社区组织的“自信、自助、自强”理念,通过带动专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对其进行专业服务指导。每周与本土专业组织深入交流,提升其服务开展的能力和自主运作能力,并计划提供资金扶持项目,促进本地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使得广东服务队的服务能够在撤出后得以延续。

五、逐步呈现服务成效

广东社会工作服务队自进驻龙头山镇葫芦桥安置点以来,工作积极,成效突出,有力地推动了灾区社会秩序重建和社区发展。一是建立葫芦桥电影院,通过电影抒发、疏导灾区安置点居民情绪;二是建立葫芦桥茶馆,为葫芦桥安置点居民提供一个公共交流空间,建立一个情感、生活相互支持的平台;三是建立葫芦桥信息驿站,定时发布党委、政府的相关信息,改善居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和行动;四是建立葫芦娃志愿服务队,培养社区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改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广东社会工作服务队广州分队开展的服务也传承和发展了前期服务,一是设立了志愿服务专项组,由专业社工负责,发展壮大了“葫芦娃”志愿者队伍。葫芦娃志愿者服务队由10几人发展到40多人,所实施的“快乐到家”、“环保卫士”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充分肯定。二是借助葫芦桥大舞台,推动社区自组织建设。大舞台从无到有,从寥寥10多人响应到70多位的“铁粉”,从以小朋友参与为主到全社区居民热捧,从社工主导到村民自主参与,极大地凝聚了社区的向心力。三是善用节假日主题服务,举办了葫芦桥九月生日喜乐会、葫芦桥大食汇和龙头山镇国庆晚会,增进社区居民的共同感,促进彼此间的关怀与支持。深圳分队则在广州分队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程序化运作,开展四大服务:一是收集灾区安置点居民“吃住穿行”的信息,开展“暖冬行动”;二是创办“服务流动”模式,将社工服务覆盖到大字塘社区等较偏远安置点;三是针对居民关心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开展“幸福安居”工程,收集居民的利益诉求,开展合理合法的权利倡导,在政府与居民之间起到了润滑的作用;四是通过腾讯等媒体宣传“卖花椒的老人”的故事,首发“众筹计划”,为灾区生产发展开辟一条新路。东莞队在在传承服务中有新发展,一是实施“协同成长”计划,吸纳安然公益、惠民社工机构成员与各县民政干部(社工)参与服务讨论、会议及执行,以项目运作为其提供专业的督导培训,快速促进了本土社工人才及机构的成长;二是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筹建老人协会,发展葫芦娃志愿服务队、舞蹈队,妇女手工小组,推进团队自治,丰富灾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社区活力,促进了灾民参与社区建设。三是链接社会资源援助安置区受灾群众。链接了广东省天柱慈善基金会16万元的捐赠物资,给每一户居民发放折叠床、棉被及垫被装、暖水壶、洗浴套装等日常生活用品,进一步解决居民过冬御寒问题。四是联合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开展“手牵手”社区关怀计划,有效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单亲及孤儿家庭就学难的问题。中山队则通过实施“五心级”服务,一是社工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了解相关灾后重建政策,及时给予居民解答、回应,正确宣传、引导,有效搭建起政府与居民沟通的桥梁。二是培育安置区社区社会组织,注重引导它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常规化发展,充分发挥社区骨干的引领作用。三是重点扶持“巧姐”妇女手工小组、“云南鲁甸公益部落”淘宝店服务项目,实现了正常运转,助力灾民恢复生产,实现自救自助自强。佛山分队作为收尾分队,也按服务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服务工作,并拟以合作方式扶持安然公益等本土社会组织发展,促使现有的服务在广东服务队撤出后仍能延续下去。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广东社工服务队将努力实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在社工日益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的今天,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充分吸纳各兄弟服务队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广东社工服务队在本次鲁甸地震社会工作服务涌现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广东省实际、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工作应急服务队,更好地贯彻落实好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精心提炼灾害社会工作模式,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救助工作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应急救助服务作出广东社工队应有的贡献。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manual/2014/1217/196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