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手册 北京服务队鲁甸8.03地震社会工作服务总结
北京服务队鲁甸8.03地震社会工作服务总结
服务灾区着力念好“五字诀”
北京社会工作服务队
按照民政部的统一部署,来自北京市民政系统的社工服务队定点支援鲁甸县骡马口板房学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社会工作服务。骡马口板房学校安置点原为鲁甸县龙泉中学,位于鲁甸县西南31公里处的龙头山镇。在8.03地震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校硬件设施损毁严重,教师两人遇难,一人失踪,家属两人遇难,现有教职人员121人。21名学生遇难,现有学生2476人,贫困学生2234人,单孤学生208人,双孤学生21人。北京社工服务队进驻骡马口板房学校以来,在民政部、北京市民政局的领导下,在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攻坚克难、齐心协力,社会工作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校师生的肯定。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 队伍建设抓好一个“严”字
北京社工服务队在支援鲁甸社会工作服务中,严格要求全体党员要自觉做到“四个带头”,队员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和学校工作纪律,有力加强了临时党支部建设,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具有艰苦奋斗品质的优秀队伍。
(一)抓好临时党支部建设。让“党旗飘扬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北京社工服务队进入震区以后,经北京市民政局党委批准,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工作合力,保障了服务队在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临时党支部积极与学校党支部加强共建,主动认领学校空地,建成北京社工服务队临时党支部“阳光小花园”;与学校师生开展文体联谊活动,迅速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关系;走访慰问了骡马口红旗社区党支部,充分了解了震后社区群众需求。同时开展了“深入震中,服务群众”、“重温入党誓词、增强服务信念”、“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居民零距离”等系列支部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队员党性修养,增强了服务信念。
(二)抓好社工服务队建设。为做好在骡马口板房学校连续开展3个月的社会工作服务,进一步明确了队员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制定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值班值日、请销假等一系列制度。党员队员带头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和学校工作纪律,严格规范自己行为,做到了保质保量干好本职业务,不在工作时间内网上聊天、购物、玩游戏等,同时也团结和带领其他非党员队员恪尽职守,真抓实干,争创业绩。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和完善规章制度,发挥队员各自优势,促进社工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并从自身健康、加强安全意识、关心队员生活等多方面加强团队建设,做好长期工作准备。
二、紧扣重点 社工服务突出一个“细”字
北京社工服务队自入驻学校后,10名队员与学校七年级11个班形成“一对一”结对子关系,担任班主任助理,并从板房学校师生实际出发,第一时间建立了北京心红旗社工服务站,编纂了服务工作手册和社工连心卡,同时以服务站为平台,开展了70余次社工进班活动,参与学生达7000多人次;社工小组活动50余次,参与学生10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从疏导学生压力,丰富学生文体生活,增强学生信心,增加学生抗逆力等多个方面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工作服务效果。
(一)与七年级班级“一对一”结对子,开展丰富的社工进班活动。按照校方的意见,北京社工服务队10名队员与七年级11个班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子的服务关系。社工队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紧扣班级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主题,开展了“心有灵犀”、“密码传递”、“姓名接龙”等多个社工活动游戏,运用专业的社工方法向学校师生传递了加强信任、学会沟通、增强团结、培养耐心、有序竞争等方面的正能量,陪伴学生度过难关,走出震后心理阴影,帮助学生成长。比如,队长杨宝伟开展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系列进班活动,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提升、树立长远目标等内容,帮助提升学习能力、学生拓宽视野、发掘自身潜力、坚定了理想信念,对未来的人生目标有了更高的期待。其他队员也都根据各自不同的进班情况,陆续进行阶段小结。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服务全校师生。北京社工服务队以优势视角等专业理论为依据,围绕全校师生身心成长、心理疏导、社会融合、实践锻炼、安全保障等五个维度领域,打造了心理慰藉、抗灾自救培训、物资补给等方式的13个小组社工服务项目。各小组社工服务项目彼此互为支撑、相辅相成,进而形成服务师生的合力,以期达到最大服务效果。“北京心愿”画室、“歌唱梦想”合唱队及“心灵之声”学生成长项目从学生课余生活爱好出发,以绘画、唱歌、信件三种沟通渠道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注入希望、放飞梦想,从而战胜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教师互助支持小组以缓解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重、地震伤害损失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帮助新入职的老师克服入职障碍快速融入学校教育环境为出发点,通过以老带新的互助小组形式,为教师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传授教学经验的平台,帮助学校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教师培训辅助机制。
(三)帮助师生化解危机状况,尽显社工人文情怀。自入住骡马口板房学校以来,当遇到学校师生面临疾病等危机状况时,社工服务队队员总是能够能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发挥自身能量,以专业的社工方法协助师生走出危机情景。由于震区条件艰苦,骡马口板房学校医疗设施简陋,缺医少药。北京社工服务队在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以来,经常会碰到到学生身体不适的情况,尤其是天气转凉后,时有学生因感冒需要就医。社工在这种时候,扮演着了陪护者的角色,经常陪伴学生去镇卫生院输液或是将学生送到县医院。通过社工的耐心陪伴与安抚,将稳定感和安全感注入师生心中,缓解了师生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摆脱危机状况。比如,队员程崴陪学校10多名感冒的同学到镇卫生院输液,一直到夜里12点才返回学校,尽心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结果第二天自己因为着凉患了急性肠胃炎。队员淳于茂兴的结对班级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一次因为班里有名学生癫痫发作,女老师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感到非常恐慌。淳于茂兴一方面协助救护学生,另一方面陪伴老师、安抚老师,缓解老师的恐慌情绪。
(四)持续关注个别学生 做好“准个案”服务。在龙泉中学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期间,服务队以建立“准个案”的形式,持续关注发掘的具有心理方面压力的个别学生,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学生疏导压力,解决困惑。小琴(化名),服务队队员在一次送她去镇卫生院输液的时候,发现她像个小刺猬一样,表现出很强的好斗性,与父母和同学相处的也不十分融洽,同时还极度缺乏安全感。服务队队员进一步加强对她的关注,吸收她参与服务队在学校开展的社工项目小组活动,比如爱心光影、心愿画室等,帮助她释放心理压力,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在得知其过生日时,社工服务队为她送去了生日礼物和零食,让她感受的大家及社会的关爱,使得她消除孤寂感,增进其安全感。这些持续的关注,使得她与服务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与同学的相处也日渐融洽。服务队在开展心语信箱语聊室社工项目活动时,收到了学校许多学生的来信,从中也发掘了一些心理方面存在巨大压力或困惑的学生。服务队派专门队员跟进,以回信或是面谈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其具体问题或困惑,疏导心理压力,帮助其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三、狠抓落实 项目援助彰显一个“实”字
北京社工服务队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学校需求,链接资源,在北京市民政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将首都各界爱心人捐赠的价值约520万元专款及物资用于在骡马口板房学校开展“京爱无疆 全心‘泉’意——云南省鲁甸县骡马口板房学校‘涌泉’援助项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具体包括“援泉”、“暖泉”及“成泉”三个子项目。
(一)“援泉”项目。8·03地震中,龙泉中学原校区教学设施受到重大损毁,学校图书馆已不能继续使用,北京社工服务队立足学校需求,以学校社工共建为宗旨,为龙泉中学援建名为“北京心•民政情”图书馆。计划在图书馆延续北京心红旗社工服务站,培养云南本地驻校社会工作者,为师生开展专业服务。同时发挥学校公共教育的功能,把提升周边村民文化素质作为延伸,适当对周边村民开放,满足村民对文化娱乐的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项目预算制作完成,待学校重建规划拟定后即破土动工。
(二)“暖泉”项目。骡马口板房学校贫困学生比例高达92.3%,加上地震灾害的影响,学习和生活用品等基本生活物资匮乏,现阶段迫切需要过冬物资的支援。“暖泉”项目从弘扬“扶危济困”的民政精神,关注学校贫困学生及家庭,保障学生基本生活出发,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北京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开展主题为“成长关爱箱,温暖伴你行”的“暖泉”行动,为在校师生统一购置越冬物资,发放被子、褥子、羽绒服、运动鞋、袜子、被罩、床单各2600件,帮助师生补充过冬物资,减轻家庭负担,解决师生过冬问题,保障师生的基本生活,使师生温暖过冬。
(三)“成泉项目”。“成泉”项目以“健康成长”为主题,通过“心书包”、爱心光影、成长伴你行、北京心愿画室、心语信箱、在你身边,龙泉卫士、健康小卫生、教师互助支持小组等13个社会工作专题服务项目的开展,为全校师生开展震后心理慰藉和情感支持,缓解教师压力,促进教师间的互助,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挖掘学生潜能,加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同时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为师生补充必要的教学用品和学习用品,做好师生校园生活和能力提升的物质保障,现各服务项目已基本完成。
四、推心置腹 帮带社工把握一个“诚”字
北京社工服务队积极响应昭通市民政局《关于委派社会工作人才参与“五支队伍”进入灾区开展社会工作的通知》精神,热情接待昭通市各区县民政局及社工机构社工跟队学习,诚心诚意帮扶云南本地社工学习和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0名短期队员完成跟队学习,另外有4名机构队员长期跟队学习。
(一)实施“4+3”工作措施,探索助推云南社工发展长效机制。在云南短期社工跟队学习过程中,北京市社工服务队探索实施助推云南社工发展的“4+3”工作机制(“4”是希望云南社工在跟队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做到4个“一”,即了解一点情况、明确一个概念、参加一些活动、得到一次锻炼。“3”是实现三个目标,即壮大一支社工队伍,促进一些社工组织和机构的发展,形成一种适合云南本地社会工作发展的模式),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提供便利学习条件,促进他们尽快融入北京社工服务队大家庭,体会社会工作的乐趣,领会社会工作的深刻内涵和意义。10月15日,来自绥江县民政局的吕光翠开始跟队学习。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她积极参加服务队的进班活动,并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云南本地社工的优势,亲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从同理心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学习,为学生传递了正能量,她自己的也得到了一次深刻的锻炼。正如她在学习体会里所写的:“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也是修炼身心的一次极好机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沐浴和享受。”
(二)实施“以学习带项目,以项目促学习”工作举措扶持长期跟队社工。北京社工服务队从专业理论和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帮扶他们独立设计服务项目,切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意识,促使她们“以项目促学习,以学习带项目”,迅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和工作方法。北京社工服务队开展的“成泉”社工服务项目中包括2项云南本地跟队社工为主导的专业社工服务项目。一项是昭通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叶波和鲁甸县青年创业商会的阮朝晋主要负责“健康小卫士”的社工项目,叶波发挥其护理学的专业优势,让学生学会基本自救,旨在改变学生遇到危机情况时的无力感。另一项是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跟队社工马丽萍、李文艳则结合自身理科优势设计“生活中的小秘密”物理兴趣小组,以物理兴趣小组为载体,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物理知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项目以云南本地4名跟队社工为主导,北京社工服务员全程辅助、督导的方式,充分发挥跟队社工的自身优势,设计项目策划书、制定小组活动内容,亲手设计宣传海报以及组员招募等等。2个小组项目活动开展有序,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
五、同心同德 交流学习着眼一个“合”字
在灾区开展社工服务期间,北京社工服务队与校内外其他服务组织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极与这些社会组织协调、合作,结下了战友班的深厚友谊,各组织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了工作合力,为灾区社区和学校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
(一)积极与校内组织加强交流合作,合力服务学校师生。在骡马口板房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西部雏鹰公益行动志愿服务队等其他志愿服务队伍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同为学校提供多角度、立体化的服务。服务队在与社会组织共同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展现自我风采,发掘资源优势,积极帮助其他组织,提升服务师生及周边居民的效果。服务队在灾区坚守了近三个月,队员们对于灾区,特别是龙泉中学的情况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也算是这边的“老人”了。在一些短期、轮换较频繁的社会组织入驻时,服务队主动向他们介绍情况,充当这些社会组织的向导。此外,服务队还将队内收集到的捐赠书籍转赠给为学生提供文体图书借阅的壹乐园活动机构,帮助他们充实活动物品,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服务队积极主动向社会组织学习并寻求帮助。服务队队员多次去旁听和观摩其他组织的活动和课程,从中获得知识、吸取经验并应用到服务队自身的进班活动中。
(二)积极与校外队伍加强交流学习,合力服务灾区社区居民。一是主动邀请校外组织进行交流座谈。服务队邀请在鲁甸龙头山镇其他在校外提供服务的上海队、广东队和云南省团委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等各类组织到服务站举行座谈,互相交流经验,希望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更大的工作凝聚力,在灾区社会工作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服务,使得的服务效能发挥到最大。二是合力为灾区社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国庆前夕,服务队与上海、广东三队联合,为龙头山镇居民精心筹备组织“老少同乐迎国庆,齐心协力建家园”为主题的国庆联欢活动,丰富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重建家园的信心。在冬季来临之前,帮助这里的居民安装救灾帐篷棉芯,切实为灾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为灾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奉献爱心,与他们一起携手解决困难,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暖冬。
作为政府首次组织开展一次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行动,在地震灾区的各支服务队都承载着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和帮扶,北京社工服务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践行使命,锤炼作风,社会工作服务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接下的工作中,服务队将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工作资料,认真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经验,为学校社会工作和灾区社会工作提供最直接、最详实的宝贵素材,并建议与其他服务队一起做好此次支援鲁甸社会工作的系统总结,同时建议云南省这边成立一个社工服务的专家督导队,在各支服务队离开后带着本地社工继续开展社工服务项目,延续各支服务队的社工服务,让各支服务队播撒的社会工作服务的种子在灾区开花、结果,也提升本地社工的专业能力,丰富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最终建立一支强大的云南本土社工组织,更好推动云南省社会工作的整体发展。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manual/2014/1216/196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