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手册 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鲁甸灾区专业社会工作总结

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鲁甸灾区专业社会工作总结

 

甘家小寨社工路  火德红福比天高

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鲁甸灾区专业社会工作总结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10秒,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里氏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

根据民政部的统一部署,中国社工协会社会工作服务队会同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服务队共七十余人,9月9日集结在昆明,经过两天的集中培训,于2014年9月12日进驻鲁甸县火德红镇安置区;又应“鲁甸8.03地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紧急请求于10月8日抽调部分人马进驻鲁甸县小寨镇的甘家寨红旗社区,对两个安置区八个灾民安置点进行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

这是建国以来首次由中央政府向灾区派驻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参与灾后重建,倍感光荣的同时,我们深知重任在肩。在中国社工协会和云南省、昭通市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全体队员齐心协力、发挥专业优势、克服重重困难,与火德红镇和小寨镇党委、政府紧密配合,联合本土社工机构,从心理抚慰、健康咨询、生产自救和孵化培训四个方面全面展开专业社会工作。

截至12月1日,中国社工协会队服务覆盖两个相隔30公里的安置区人群2800余人:

1.策划实施“健康卫士”社区居民健康普查及清洁水源项目2个;

2.“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生产自救项目2个(含网络微店2个);

3.发起“人间温暖”大型过冬物资捐赠行活动5次,募集棉被、棉衣裤、热水袋等过冬物资价值约20万元;

4.牵线搭桥为“昭通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热线”筹集资金50万元;

5.展开心理及医务社工个案5个、小组8个、带教培训本地社工8人、志愿者10人;

6.直接策划孵化地方社工机构5个(镇雄县、盐津县、彝良县)、培育及共建地方社工机构3个(曲靖市、永善县);

7.与昭通市民政局合作编写了针对本地社工的灾难入门级社会工作教材《鲁甸地震灾难社会工作手册》、并成功举办了两期“鲁甸地震社会工作培训班”;

8.首次在鲁甸灾区成功运用“园艺治疗”、“音乐治疗”等专业心理学方法进行灾民心理重建,尤其以小组活动成效显著;

9.与新成立的云南省最大的精神卫生机构“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结成帮扶对子,展开培训和运营顾问工作,已经完成全体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专题讲座2次;

10.在鲁甸灾区开创了两项“第一”:鲁甸灾区唯一一支“双安置区”同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队伍,以及鲁甸灾区第一个与云南本地社工组织联合组建社工服务平台“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的队伍。

三个月来,整体服务效果体现在社区居民精神面貌有明显改善,社区公共空间得到合理利用,用服务队经费建设的帐篷影音沙龙、茶舍、画苑及棋社成为居民休息、学习、表达诉求及交流信息的地方;孵化和共建本土社工机构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得到基层社工的热烈欢迎,镇雄县、宜良县和永善县跟队学习的社工离开前写下的感想及共同设计的生产自救项目,连续出现在协会官网“社工中国网”上,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一、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指导思想:

社会服务和孵化培训“双介入”原则是协会服务队的指导思想。协会服务队在组队伊始,援助团副团长、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与我们一起,根据协会师资力量及个人组织能力强、会员资源丰富而又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特点,提出了终端社会服务工作和培训孵化当地社工机构双管齐下的“双介入”原则;援助团昆明集中培训期间,全队即根据云南省民政厅相关部门及督导组的建议,结合本队队员的心理干预技术及社会资源协调优势,适时调整人员及时间分配,制定了“技术优先、资源共享”的融合性工作流程,并积极寻找云南本地社工机构的协作机会。

二、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人才结构:

从9月12日进驻鲁甸灾区到11月底,代表中国社工协会会员最高水平的我队三个专业梯队共计18人相继无缝隙交替进入工作状态。

第一梯队由队长林平光(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干事,精神医学及儿童青少年行为干预专家)、副队长杨刚(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大型心理健康机构负责人)等七名成员组成,功能上侧重快速介入、融合及社会资源整合;随着安置点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入及第二工作区的开辟,服务队从强化“专业性”和“针对性”角度出发,进一步体现服务与培训“双介入”的指导思想;第二梯队派出了仝兆幸(社工师,擅长青少年社工)等三名专业队员,更安排本队高级督导、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专家、资深社工教育专家茆永福教授深入鲁甸第一线,负责全队灾区社会工作专业指导、编写培训资料及组织昭通本地社工培训;援助行动最后一个月,我们派出了以陈俊伊(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学部秘书长、音乐治疗师)为首的专业小组形成第三梯队,在小寨、火德红、鲁甸消防大队和兄弟社工服务队展开专业的“音乐心灵之旅”小组活动,触动本地社工圈,将本队的灾后专业社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信息传播

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及新媒体传播鲁甸救援行动中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和正能量,在协会总部的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及医务社工联盟办公室人员每天收集整理来自前线的图文、信息,上传下达及联络媒体,坚持每天有日志(以“队长日记”形式独家授权给中国社工协会官网社工中国网发布)、每周有总结、每月有汇总,建立内部微信群24小时联络,并与《中国社会报》、《中国社工杂志》、《公益时报》等国家级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供稿,社工服务亮点频现,服务队在协会官网上的投稿量呈上升趋势;同时我们与设在鲁甸的“鲁甸8.03地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密切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为一线社会工作服务。

 

四、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品牌项目:

    根据本次行动的时间安排,除去介入灾区后的探索、磨合时间与十二月总结、交接的时间,我们提出了十月、十一月“黄金六十天”的概念,服务队的品牌项目均出自这个期间, 

(一)“健康卫士行动” 

10月14日,一项旨在关怀安置点受灾群众身体健康、预防秋冬季节疾病及社区清洁水源的行动----“健康卫士”计划在甘家寨红旗社区和火德红安置区同时启动。冬季即将来临,鉴于甘家寨红旗社区发热病人有增加的趋势,在村民小组的大力配合下,我们有计划地为成年村民进行测量血压等简易健康咨询,为18岁以下少儿逐个进行询问登记,收集健康资料,为下一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在初步筛查出1例难治性癫痫、1例疑似肝病和2例灾难骨折术后康复病人后,将资料全部造表归类,便于下一步医务社工介入。在火德红镇则是与镇政府协作,对安置区的七个安置点饮用水终端进行过滤净化装置的安装,以解决困扰受灾群众两个多月的饮用水发黄和异味的问题。“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的队员将继续跟进,同时带动本安置点的年轻人加入维护行列,每半个月协助检测水质,及时处理饮用水污染,保障群众用水健康。本行动于11月底结束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转介给接力的社工机构。

(二)“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

“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是在甘家寨红旗社区服务中,受到安置点的妇女们自制鞋垫、布鞋和十字绣手艺的启发,由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策划和指导、地方基层社工与社区妇女们共同参与的一个生产自救公益项目。

“红旗同步计划”里面的红旗是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的简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代表国家引领灾区人民的旗帜,一是代表劫难重获新生的所有灾区。原甘家寨整个村落在地震中已被山体滑坡掩埋,完全消失,红旗社区是灾后重建的一个社区。

“红旗同步计划”旨在以红旗社区受灾群众的自己亲手做的鞋垫、布鞋、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为载体,引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淡化灾区群众因失去家园和失去亲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和痛苦,鼓励他们坚强面对生活,重新回归社会,重新燃起对新生活的期望,早日从悲痛中转移到自救、救他的行动中来。同时发动社会爱心团体及爱心人士的力量,关注灾区,传递希望,通过公益平台,努力争取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并通过该区域受灾群众淳朴、自律、自强的特质,帮助、鼓励、带动更多的处于困境中的人,以此回馈社会,传递爱心,传达正能量。

本项目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不鼓励直接进行爱心认购,而是发动公益平台寻找特定的接受人群,如边防战士、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等,形成自救和利他相结合的有意义的互动关系,更能体现受灾群众自身的价值。在跟队见习的本地社工组织的配合下,本项目进入实际操作流程,2个公益微店“甘家小寨织女坊”和“火德红福织女坊”已经开始试运作。

(三)昭通社工培训及孵化计划

早在8月6日中国社工协会三人调研小组深入鲁甸灾区进行需求评估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昭通市不但需要专业社工的支援,而且更需要本地的社工体系的快速成长、壮大,这样才能可持续地为灾区和社区提供社工服务。

上述观点直接促进了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双介入”指导思想的形成,并在进驻灾区开始就付诸实施。

根据昭通市民政局“昭民发(2014)46号”文件精神,10月15日开始,我们陆续接受了来自镇雄、水富、永善、盐津和彝良等地的持证社工师和热心学习的社会工作者跟队学习,他们大部分是基层民政干部,虽然每批只有五天时间,但是几乎每一位跟队的学员都能够吃苦,只争朝夕、虚心学习,有的直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的设计和策划,如永善县民政局的刘昌吉,短短五天就与协会服务队的老师共同完成了“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的社区生产自救公益项目的企划;有的积极筹划回到当地注册组建社工服务机构,希望在协会服务队的帮助下尽快完成注册工作,并申请成为中国社工协会的一员,到目前为止,我队推动的本土社工机构孵化工作已经见到成效:永善县民政局正式批复了“永善携同社工中心”的成立报告;而昭通市本地社工机构工作“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则派出的跟队社工,根据我们的要求持续学习2周以上,尤其是“惠民”机构的学员高鹏,在其领导的支持下愿意坚持跟队学习到本次行动结束,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求知欲望。在跟队学习过程中“火线入会”(申请加入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的本地社工有8位。

10月31日下午,我队与昭通市民政局精心策划的“鲁甸地震社会工作培训班”(第一期)如期在甘家寨红旗社区举行。来自昭通市的“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四家机构及基层民政局跟队学习的社工31人参加了培训,我队高级督导、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专家、资深社工教育专家茆永福教授主讲,并代表协会向参训各队赠送了协会精心挑选的社工专业书籍。本项目的主要策划人、昭通市民政局何平副局长高度评价了本次行动,鼓励参训单位和社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按照计划,第二期培训班将在12月服务队撤离前开办,而由我队参与的地方社工机构孵化行动将继续同步进行。

(四)《鲁甸地震灾难社会工作手册》

根据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双介入”的指导思想,我队与昭通市民政局决定为昭通持证社工及一线社会工作者“量身定做”一套系列培训教材,由中国社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服务队高级督导茆永福教授和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服务队队长林平光主编,于10月30日完成《鲁甸地震灾难社会工作手册》第一版,并在10月31日的第一期培训班投入使用,没有赶上这期培训班的本地社工纷纷要求再版,“一书难求”,体现了联合培训模式的优越性,这在整个鲁甸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尚属首次。

(五)“人间温暖”越冬行动

10月27日,协会服务队应邀参加昭通市民政局召开的“云南鲁甸8.03地震社会工作座谈会”,得知鲁甸灾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过冬的物资严重不足,当天决定发起协会会员及社会力量参与的“人间温暖”越冬行动,在52个微信群及微博上推送募集棉衣、棉被、毛毯等过冬物资信息,当晚即收到第一批由北京顺义区台商协会捐赠的300件新羽绒服和广州南希象服装公司捐赠的100件棉童装的发货通知。截至目前,该行动共收到全国各地捐赠的棉被、棉衣裤、电暖宝、热水袋等过冬物资合计人民币约20万元,协会服务队严格按照规范由本地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接收、开具收据和组织发放,并拍照存档。

 

(六)音乐心灵之旅

11月29日,协会服务队的重磅品牌专业心理干预项目“音乐心灵之旅”在甘家寨红旗社区拉开序幕。来自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音乐治疗学部的资深音乐治疗师陈俊伊,为甘家寨受灾群众开展名为“狮子心静心”的团体音乐治疗活动,取得震撼效果;火德红红石岩安置点儿童、北京服务队一线社工、鲁甸县消防大队官兵还分别体验了“鼓圈互动音乐会”和“即兴打击乐心灵之旅”的心理游戏手法。通过轻松愉快的“走心”音乐活动,为受灾群众、一线社工和消防战士带来心灵的甘霖,缓解了多月的紧张、压抑、悲痛等情绪,补充了阳光、愉悦、欢乐和信心等养分。

五、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协作机制

(一)“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

     协会服务队所在的火德红安置区共有七个安置点,均以原来居住的自然村为基础集中入住帐篷,目前此区域有几个民间社会组织在服务。为了更好的服务灾民,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民政部及协会交给的任务,在与这些兄弟机构联系、互助的同时,经过考察与多次磋商,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与云南省知名社工机构“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最终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组建“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并以“高效、专业”做为联合站的共同工作目标,力求建立“永不撤退的火德红社工服务平台”。联合站成立后,先后在执行“健康卫士”火德红清洁水源、爱心衣物发放、国庆大湾饺子会餐及火德红影音沙龙日常放映等任务中尽显合作精神的光芒。

(二)与政府同步、加强机构间交流与合作

本次行动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这是中央政府发起和部署的、建国以来首次有组织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行动,也有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政府救灾新路子的含义:必须始终与政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行动的成功。云南省民政厅和昭通市民政局从领导到工作人员的全力投入及配合,体现了新时期民政人的良好风貌,使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员感到温暖。协会服务队关心和支持“鲁甸8.03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建立,并在工作上予以大力配合,使“中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启动。

与此同时,我队加强灾区各社工队伍亲密协作、资源共享,效果初步显现:邀请同在鲁甸灾区提供服务的北京队、上海队、广东队和云南省团委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到北京心红旗社工服务站参观并举行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希望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更大的工作凝聚力,在灾区社会工作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服务,使得的服务效能发挥到最大;我们应广东服务队要求为龙头山葫芦桥安置点的精神病患者会诊、协助北京队寻找治疗北方队员水土不服造成皮疹困扰的中药方剂和开展队员减压小组活动、帮助偏远的四川队解决公益活动需要的彩色照片打印问题等,充分体现了社工大家庭的团结互助精神。

在整个行动即将收尾的时候,协会服务队应昭通市民政局的要求,为即将开业的云南省最大的精神卫生机构“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出谋划策,并连续做了两场精神医学专题讲座,收到热烈的反响。基于协会服务队的职责和义务,我们与该中心约定了常年专家顾问团队和医务社工体系的共建意向。

六、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社工情怀

承载民政部和中国社工协会的期望、秉承服务队的宗旨,协会服务队在“改善一批、建立一批、留下一批”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分秒必争、不断超越”,持续刷新“三个一批”的成果记录:

(一)改善一批:甘家寨红旗社区、火德红中心小学、火德红红石岩等安置点的过冬物资筹集与发放;火德红七个安置点的全部清洁饮水终端改造;火德红及甘家寨红旗茶舍(村民议事平台)的村民自我管理机制;甘家寨红旗社区临时党支部及村民小组的联动机制;

(二)建立一批:与昭通市民政局联手共建“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专业顾问机制及协助孵化8个基层社工机构;建立甘家寨红旗社区“学童之家”功课辅导中心和“甘霖”舞蹈队;“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框架内的妇女手工艺创业中心和淘宝网店2个;

(三)留下一批:保障火德红社区的村民自我管理前提下的全部茶舍、画苑及影音沙龙的整体移交;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收能力的村民生产自救项目(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的移交;协会服务队全部办公设备及家具的移交;这些将通过鲁甸8.03地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统筹安排,以达成“永不撤离的社工站”效果。

七、关于“后援助期”的几点设想

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在鲁甸的三个月援助工作,以“双介入”原则及“三个一批”方针作指导,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获得了许多的赞誉,但是难免还是有一些遗憾。我们深知鲁甸灾后重建刚刚拉开帷幕,本土化社工发展的路子还很长很长,三个月的援助仅仅是个开端,面对长达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恢复重建期,昭通经历着巨大考验。因此,作为协会服务队援助思路的延续,我们将撤出后的3年称之为“后援助期”,在此提出我们的几条基本思路:

(一)持续关注和支持昭通本地社工组织的建设:协助民政部门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常态化的社工分级培训及实习机制,发挥中国社工协会、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及全国各地优秀会员单位的优势,为昭通市社工组织的快速成长提供养分;

(二)持续关注和支持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及管理团队的引进:协助“中心”在发展中改变观念,抓住鲁甸灾后重建的机遇,大胆吸收和学习先进的精神卫生机构管理和经营模式,必要时引进专业管理团队;

2.先进技术及专科设备的引进:利用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的优势,引进国内先进的精神、心理临床新技术及相关设备,并积极牵线搭桥吸引相关的海内外投资合作者;

3.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合适的、高水平的精神心理临床单位的信息,联系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人员进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物色优秀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中心”的一线队伍;

(三)持续关注和支持服务过的安置区群众的生产自救:

1.将已经开通的2个网络微店“火德红福织女坊”和“甘家小寨织女坊”合并,加强维护和远程管理,争取12月底前出业绩;

2.扩大生产自救产品范围,抓住昭通本地优质纯天然产品的优势,逐步形成“产地-网络-市场”的供应链条,吸引政府、慈善及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实实在在让“生产自救”出成效。

3.与昭通市政府部门积极探讨发展包括鲁甸在内的全市农村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事业,牵线搭桥吸引创业指导团队和相关基金,利用灾后重建发展的大好时机,改变观念、摆脱贫困,共同走出一条幸福之路。

             中国社工协会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

                             2014-12-01

本文为鲁甸社工支援团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队长在灾区前线的系列日记,本网独家刊登。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manual/2014/1208/194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