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义工 江门新会区:“社工+义工” 服务更专业

江门新会区:“社工+义工” 服务更专业

 

原题:“社工+义工” 服务更专业      

新会区党员服务中心开设“党员爱心学堂”,为区内200多位特殊家庭儿童提供了学业辅导;新会区义工服务中心通过社工推动义工服务从“活动”向“项目”转型;新会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新会区9家社工类社会组织和7家社会组织,提供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管理、业务洽谈、组织孵化、成果展示等“一站式”服务;新会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北门社区为试点,有序推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在城区开展……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的各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11月29日,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将迎来它一周岁的庆典。自2013年11月底全面投入以来,这条服务街便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其下辖的各大服务中心,用专业且富有特色的活动屡屡介入社区管理,深受群众的好评。新会区社工委专职副主任林健辉表示,发挥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贴心的服务,是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成立的一大初衷。目前,该服务街各大服务中心,正积极探索“社工+义工”服务模式,为新会人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社工管理党员服务中心人气旺

新会区党员服务中心是最早入驻新会党员群众服务街的一个中心,内设综合党代表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党员之家、流动党员活动中心、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和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等,能为新会区党员和党组织提供组织关系接转、党务咨询、教育培训和困难党员帮扶等党内服务。“将党员服务中心交由社工管理后,感觉服务中心的人气旺了,它给人的感觉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硬邦邦。”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赵慧文告诉记者,党员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由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担,“除以前的行政类工作,我们还为党员服务中心量身打造了诸如‘党员爱心学堂’、‘党员爱心漂流活动’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义工的作用”。

“以前,党员服务中心的义工活动,大部分是上街打扫卫生,这些活动虽然对社会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比较‘例牌’,难以发挥党员义工的专长,大家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赵慧文告诉记者,党员义工来自各行各业,各有专长,自去年开始,在社工的策划下,新会区党员服务中心开办的“党员爱心学堂”和“党员爱心漂流活动”都深受人们欢迎。如每周六上午举办的“党员爱心学堂”,来自新会各个学校的党员教师,为一些来自困难、低保家庭的孩子提供学习辅导,这个活动至今已经为200多人提供了学业辅导,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专业教师的辅导,还有丰富多彩的游戏。“这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完成作业,有玩耍的朋友,还有辅导功课、组织游戏的老师。”12岁的陈美娇几乎每周都会到“党员爱心课堂”学习,这已经成为她个人的一种习惯。

 

社工介入

义工服务向项目化发展

“从2008年开始,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志愿者,接触社工以前,我们的活动都显得比较‘业余’,我们是在帮人,但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感觉像打‘游击战’。”曾霜莹是我市一名资深的志愿者,自新会区青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接手新会区义工服务中心的管理后,她感觉他们的志愿服务发生了变化,“以前没有接触过社工,接触后,明显感觉到他们比我们专业,服务做出了效果”。后来,曾霜莹在青葵社工中心的帮助下,也通过了社工考试,成为了一名社工。“我仍旧有自己专职的工作,但成为社工后,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比如如何与残疾人朋友沟通等,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做好志愿者服务。”曾霜莹说。

曾霜莹的话代表了很多义工的声音。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目前有五大中心,新会区义工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青葵社工中心于2013年11月底承接了它的管理工作,并努力推动义工服务从“活动”向“项目”转型,义工服务盲目性减少了,针对性变强了。

新会区青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佩雯告诉记者,这一年来,青葵社工中心依托新会区义工服务中心,以“社工+义工”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常规性义工服务项目,如以义工文化助力“创平”、“创文”工作;结合养老助残活动,组织志愿者、社工每月定期对残疾人、老人进行探访,形成长期“多对一”帮扶;针对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情况,开展“青英护苗计划项目”,让70名儿童开展自护活动;组织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做手工义卖,打造“梦工场”手工坊,为社会困难群体筹款。

“社工的介入,能更好地将志愿者的力量集中起来,让他们朝同一个方向发力,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赵佩雯说,义工服务向项目化方向发展,可以让助人的活动得到持续性的发展,让受助者得到长期有效的帮助,“这种‘社工+义工’模式,最终受惠的依然是服务对象”。

社工策划家庭服务向精细化发展

家住北门社区的芳姨,身患重病,因为子女都不在身边,今年年初时,她非常希望找一个信得过的家政人员过来帮她打扫房间。但芳姨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要找一个可靠又收费低的家政人员,非常困难,于是芳姨想到了向新会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求助。最终在社工的牵线搭桥下,芳姨找到了“心水”的家政人员,非常高兴。

新会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的一分子,同样由新会区政府委托第三方——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社工的加入,让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向越来越精细的方向发展。“我们承接了新会区家庭服务中心这个项目后,先以北门社区为试点,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特别是老年人,从他们的起居生活,到心理健康,都一一兼顾。”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赵慧文告诉记者,经过社工与义工的共同努力,他们根据需求设计、打造了“乐安居”、“易办事”、“家事顺”、“耆英乐”、“求必应”、“送温情”六大家庭服务模块,事无巨细帮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如芳姨的问题,就是通过我们‘家事顺’这一家庭服务模块解决的,截至目前,我们中心已受理居民咨询及求助400多人次,完成对接各种服务需求200多人次”。

赵慧文说,以前,她跟其他人做义工时,也会关注到家庭服务这一块领域,但无法长期有效地跟进。“通过‘社工+义工’这种模式,让社工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社区居民的需求,再整合义工的力量与资源,去为居民做服务,让家庭服务朝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主要承担分析、策划和组织的任务。”赵慧文说,目前他们在北门社区积累的经验已经得到推广,城东社区、中心社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也已经成立。

专业指导

社会组织快速成长

“对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前期的孵化是很有必要的,但社会组织这么多,单靠政府的力量,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江门市会城太极拳协会会长邹国怡说,他非常赞成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社工机构运营新会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做法,“这些社工机构手里有很多资源,他们有经验,比如我们协会,申请入壳孵化后,他们向我们传授了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些必须注意的法律法规,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他们还积极为我们牵线搭桥,让我们去学校、养老院教太极拳,促使我们更快、更专业的成长”。

新会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自去年底入驻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以来,就委托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自运行以来,新会社工协会、新希望、帮民、青葵等9家社工类社会组织以及月亮船儿童培训中心(儿童自闭症康复机构)、绿地图文化交流协会、新会区太极拳协会等7家社会组织已申请入壳孵化。该中心为这些社会组织提供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管理、业务洽谈、组织孵化、成果展示、日常办公、管理咨询、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社工机构来运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可以帮助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尽快‘专业化’,我们除管理咨询外,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指导,提供资源对接。”新会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娇玲告诉记者,新成立的社会组织,掌握的资源会比较少,通过已经成长起来的社工机构去帮扶带动,可以让新成立的社会组织更好更快成长。

 

社工+义工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

“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自去年底开始全面投入运营,加上今年10月入驻的康园服务中心,目前共有5大服务中心。”林健辉告诉记者,各大中心提供服务的主体都不是政府部门,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运营,向社会提供社区和居民适合贴切的服务,“这对政府来讲是一次新尝试,对群众来讲也是一次新的体验”。

目前,入驻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的社工机构包括了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新会区青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我们根据这些社工机构的特长,让他们分管不同的中心,五个中心定位不同,功能不同,但又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如新成立的康园服务中心,由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负责运营,主要从事助残工作。”林健辉告诉记者,这些社工中心的介入,充分发挥了“社工+义工”服务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彩虹、青葵社工中心根据社区的需要和居民的要求,通过社工与志愿者的联动,在青少年、家庭、特殊群体、长者、社区服务等领域策划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搭建了相对完整的社区服务框架和社区工作体系,较好地回应了各界对社区服务的诉求,从我们收集到的反馈来看,社会各界和居民目前对服务街评价很高”。

林健辉说,“社工+义工”的模式,有效整合了社会各项资源,未来新会区将继续推广、打造这种模式,让其惠及更多的群众。同时,对于服务街的未来,林健辉表示,他们将不断扩大其服务领域,除养老助残等服务外,他们还将关注青少年群体和特殊人员(服刑人员子女等)的帮扶。

“服务是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的核心,是它的灵魂,不同于工厂的生产,这些服务看不出具体产出,却会实实在在地提升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林健辉希望,未来“社工+义工”模式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运用,确实提升服务的质量,为更多人带去实惠。

服务群众,政府要“搭好台”

记者手记

2012年以前,在江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仍算一种比较“新鲜”的行为,但短短两年的时间,这种原本“新鲜”的行为已经变得家喻户晓,并成为一种常态。今年,仅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政府就投入了资产过亿元和资金1000万元。

从“事事包揽”到“购买服务”,其实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过程。在社会服务管理上,这种转变,既让社工机构这类社会组织有了发展的空间,也让群众享受到了更为专业的服务,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购买服务并不代表政府可以完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中“退居二线”,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仅要起到监督的作用,还需要提前布局,搭建好服务群众的平台。如若不然,任由社会组织“自由发展”,短时间内或可成就“百家争鸣”的盛况,长期以往,百家争鸣则可能演变为乱象。

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街成立就是政府“搭好台”的一个例子。该服务街的成立,将新会区优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同时,要求各大中心按照各自的优势开展各项工作,彼此之间定位不同,功能不同,但又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这样就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后果。政府“搭好台”,服务就能越做越好。

(林润开)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ocialwork/2014/1127/192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