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拓宽社会工作的“一亩三分地”

拓宽社会工作的“一亩三分地”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接触的人员和问题十分广泛和复杂,因此,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尽可能有多种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但现在,一些社会工作者,尤其是作为尚未真正登堂入室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还是极容易陷入“对专业的过度忠诚”。这种所谓的“忠诚”并非是指对社会工作专业/职业的认同,而是守着社会工作的一亩三分地,对其他临近学科的知识熟视无睹,有意或无意地避开了诸如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学习和借鉴。

诚然,在社会工作已经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工作学科的专业书籍正在不断增多,要读完所有这些书籍本非易事。但是,笔者认为,随着社会工作学科的分支逐渐增多,对于学习者来讲,并非需要将众多的分支学科书目一一读完,因为一则精力有限,二则实属没有必要。众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书籍,多数为分支学科的经验总结和所谓的“理论提炼”,而对于社会工作理论以及从其他学科处借鉴相关知识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还存在着很多欠缺,甚至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自身发展历史的书籍也较为鲜见。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是中国社会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希望,除了需要前辈和社会工作事业先驱的引导之外,也需要根据自己对专业和专业发展现状的认知来加以反思,从而明确从何处着手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认知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学习从来不是被动的接受,在接触到关于社会工作最基本的知识之后,可以适当地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政策、宗教学、伦理学乃至部分自然科学中寻找思路。社会工作的本职就是为有困难、有需要或在发展上存在限制的个体和群体提供帮助,在与“案主”同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群体的功能修复,并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由个体/群体到社会、国家”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其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不妨也多多了解人、群体、社会、制度以及中国本土的文化。比如,对于农村社会工作来说,即使学生在尚未有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也应该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农村居民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逻辑(社会学),某一个村落有着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风尚(人类学),国家的三农政策(社会政策)之类。在此基础上,预估自己将在实务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作出应对的备选方案,等等。

社会工作不应只守住社会工作专业教材或分支学科书籍的一亩三分地,而应将自己的视野适当拓宽到其他更多的学科上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坚持以发展社会工作为目的的“跨学科学习”,从中汲取更多的学术营养。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4/1119/19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