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从三区项目看西部社工事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

从三区项目看西部社工事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

 

笔者及所在机构(广州市悦华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14年5月份应邀参加了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暨社工实务能力提升培训,为宁夏新一批上岗的社工开展《社区工作》实务能力培训,并就2013年“三区”社会工作人才选派培养支持计划项目进行末期评估。此次培训和评估由于政府未有相关预算,笔者及所在机构属于志愿为宁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培训与评估工作,也期望通过此次宁夏之行能够了解和掌握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近况,为探索本土化社会工作研究积累素材。

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在与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官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以及一线社工、社区居民、敬老院的长者等的接触和交流中,深深感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自上而下对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支持和肯定,更加感受到他们对于专业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和人才的期许,整个培训和评估过程丝毫不敢懈怠。

在整个评估走访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三区”项目发展的困境,作为以“三区”社工项目为契机带动当地社工发展的宁夏地区,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完善和深化社工项目及社会工作服务,特别是在目前的整个内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社会工作人才相对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数量和质量相对不高,社会大众对于社会工作了解少之又少,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社会工作支持上存在应付等现实情况,也一定程度为内地社工服务发展增加了多重枷锁。

本文,笔者将就“三区”社工项目的一些困境进行整理归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关注和关心“三区”社工项目的朋友们一起思考。

一、何为“三区”社工项目?

“三区”社工项目是民政部根据2012年颁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简称《“三区”社工人才专项计划方案》,民发〔2012〕170号)的要求,启动实施首批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该计划将支持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到国家确定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覆盖的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困难团场提供专业服务,同时为这些困难地区培养5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该计划是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支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言之,该计划旨在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及推动当地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2013年是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的开局之年,是探索经验、完善制度、奠定基础的第一年。

正因为该项工作意义之重大,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也高度重视,在项目的实施方式上采取创新,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由社会工作机构来承接并实施该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项目的跟进和评估上,自治区民政厅也创新评估方式,邀请广州市悦华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作为第三方对2013年“三区”计划进行总体评估。  

二、“三区”社工项目存在的困境

1、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队伍建设的人才之困。

一支训练有素的社工服务队伍是保障一个项目能够有序运转的脊梁,因此,各地在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非常重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国内社工服务队伍有两支主力军,一支是原有从事基层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转岗,另一支是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能够投入到“三区”社会项目服务的工作人员中,基层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转岗的相对较少,又由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没有一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据说某大学曾经有开过一段时间社工专业,后来因为就业率差而停开了),学校教育也拖了后腿,这就直接导致宁夏社会工作本土人才严重匮乏。正如本次评估时与社工机构负责人交流所提到的那样,本来“三区”计划需要投入30名专业社工,而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先后进行了四次社工招聘,包括实习生的参与,才能够确保该项目的保质保量完成。而造成专业社工不足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本地社会工作人才较少,外地社工人才又难以留的住。

2、基层政府对于社会工作认知之困。

由于“三区”计划的定位是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及推动当地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因此,社工所服务的地区均存在几个共同点,一是交通相对不够便利,二是社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三是社区居民生活相对较为艰苦,四是社工服务软硬件条件相对较差。在访谈过程中明显发现,社工服务的单位(社区或敬老院),包括县一级的民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均对社工了解不多,多数认为社会工作服务暂时在当地发展还不够成熟。另外,社区居民也把社工当做是政府部门比较热心肠的工作人员,来为他们做一些好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社工们一方面感受到了自己所承载的社会重任,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不被理解的无奈。

3、服务的社工机构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之困

受制于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宁夏目前投身于“三区”服务的社工机构还处于初创阶段,在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还需要有一个进化的过程。在此次走访中也发现,由于机构处于运营初期,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机构管理、服务宣传、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都有一定的完善空间。

同时,由于机构在运营与发展上存在着资金压力,也需要通过开发一些公益类的服务项目来不断拓展机构生存环境,在目前的情况下,投入在西部地区的公益服务资金相对较多,但是如何将已有的项目与公益服务资金支持的项目进行有序对接与管理,对于机构自身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都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而机构又缺少具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短期内速成也较为困难。于是也会出现部分机构发起人疲于奔波于项目一线与不同的资助单位间,在这个艰辛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机构发起人对于社会工作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4、“三区”社工项目服务地区环境之困

“三区”社工项目旨在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及推动当地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正是由于服务地区的综合环境相对较差,社工服务的设施及场所也相对较少,对于服务点的选取也存在一定的困境。而加之社工的服务一般需要团队支持才会有更好的服务成效,因此在此次评估中也发现由于部分服务点社工只有一到两人在较为偏远的社区或者福利场所工作,团队支持感较弱,对于社工自身素质要求很高才能够真正扎根社区开展相关服务,而目前来看,年轻的社工显然还没有真正准备好去面对这份工作。于是,由于环境带来的服务发展困境也逐步凸显。在和一些了解“三区”社工服务的研究者交流也发现,在项目运作的实际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由于环境的因素,社工难以持续扎根服务社区的现象。

偏远地区的社工服务项目究竟要怎样做到有的放矢,落地有声,撒种发芽,开花结果呢?而有消息说未来民政部将会重点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那“三区”社工项目的现实困境是否也将会成为未来影响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掣肘呢?

 

三、“三区”社工项目的困境突围

以上几点困境也着实在影响着“三区”社工项目的运作,也是项目组织方和实施方不断商讨的焦点。究竟如何做到困境突围,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更加多元的智慧。在此,笔者就此次走访所思所想进行一些整理,期望能够起到抛砖迎玉的作用。

1、“收编”与“转岗”:突破人才之困

西部地区的民间公益发展较为迅速,服务涵盖到社区中的不同群体,他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人才培养及项目运作的思路,也能够较从容的面对本区域的风土人情。如何将草根公益组织“收编”,将基层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转岗”,或许就是“三区”社工项目突破人才困境的思路。同时整合当地本土公益人才资源,通过政府和民间合力支持本土有一定服务能力的公益团队和公益人才,投身到“三区”社工项目中来,真正实现“三区”社工项目的价值最大化。

2、“镀金”与“进修”,突破认知之困

任何一个地区的公益人才培养都要经过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很难做到速成,而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突破人才培养的困境呢?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好每年度中央财政和福彩公益金的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这一项目与资金,整合优势的培训团队和培训机构,为本土社会工作人才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力争通过理论学习,实务传授,实地见习,服务反思,过程督导等多个方面实现本土人才的“镀金”。另外需要在社会工作专项服务有限的经费中适当提取部分作为优秀本土人才“进修”的费用,通过政府支持一部分,机构补贴一部分,优秀本土人才自筹一部分的方式实现外出考察,多点学习交流的本土人才“进修”之路。只有这样内外兼修,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才能够真正突破认知之困,拓展服务思路,提升服务质量。

3、“移植”与“嫁接”,突破能力之困

东南沿海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时间较长,能够较好的整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并且不断融入本土文化,实现服务方法和服务模式的本土化。而内地要想尽快提升本土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做好“移植”和“嫁接”尤为重要。所谓“移植”即是通过与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较好的社会工作机构合作,共同培育本土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全方位的人财物扶持,将东南沿海优秀社会工作机构引进内地,使之在内地生根发芽,真正实现机构管理和服务的内地化。另外“嫁接”则是通过引入专业服务人才,搭建社工学习平台,通过定期人才交流,服务分享,督导培训等,将东南沿海地区先进的社会工作服务经验逐步“嫁接”在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优秀项目中。相信通过两到三年的“移植”和“嫁接”,内陆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集群”与“内聚”,突破环境之困

在内地目前发展社会工作的资源有限,要想较好的突破之一环境掣肘,就必须做到服务“集群”化,人才“内聚”化。将优势资源投入在特定的服务领域和区域,避免遍地开花,做到服务集中,影响力汇聚,再通过服务规范化的建立,通过常态化跟踪与引导示范,逐步形成区域品牌效应,让社会各界真正看到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再逐一推广会更容易真正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的价值。

另外,针对目前优秀本土人才较为欠缺这一普遍现象,揠苗助长是很难真正实现人才质的飞跃,只有将有限的专业人才形成一个小的服务团队,彼此之间互相支持,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行动中成长,才能真正培育出一批有能力胜任内地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还要避免急于求成,做大蛋糕的心态,真正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诚然,作为后发展地区,在经济压力面前,政府和居民更多的关注的还是生计的物质需要,还较少能将执政重心和生活重心放在精神生活建设上来,对于社会工作服务常常存在一种锦上添花的错觉。在这一困境中,社会工作者只有不断坚守服务基层,服务于弱势群体,扎扎实实做出典型,打造出服务品牌,才能够真正赢得居民和政府的支持票,待到那时,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春天才会到来。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除了本土的动力之外,还需要外部的助推力,笔者在此也期待有更多的社工能够关注、关心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尽己之能,输入信心和力量,通过内外合力下共同推动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

作者简介:陈忠华,广州市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悦华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总干事、研究员,广州市社工督导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4/1117/190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