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题文章 为念百姓苦 何惜拼余年——记青海省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喇英才

为念百姓苦 何惜拼余年——记青海省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喇英才

 

喇英才,土族,现年65岁。退休前曾任省民政厅纪检组专员。2004年6月,青海省社工协会成立时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五年来,在省民政厅党组的领导下,喇英才副会长带领省社工协会全体同志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构建和谐”的目标,积极应对社会领域的突出矛盾,动员省内外公益资源,协助政府在促进贫困地区开发,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状况,扶持农村教育和卫士发展、贫困家庭病残患儿救助诸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统计,五年中省社工协会实施各种救助20余项,总投资1000余万元,其中“集雨水窖”及自来水项目5项,计332万元;新建村级小学6所,计350余万元;救助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3例、唇腭裂患儿130多例、疝气患儿360例、尿道下裂患儿13例,总计400余万元;筹集并发放太阳灶2170台,计60万元。这些项目有效地缓解了我省公共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贫困地区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喇英才也迅速地被群众所熟识、所了解,被誉为贫困群众的“爱心使者”。

“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民生,重点在基层。社工协会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为老百姓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上”。

省社工协会成立之初工作从哪里起步?重点应该抓什么?这是关系到协会发展和成败的大问题,在一番调查研究之后,喇英才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发展很快,但距离小康,仍有很大差距,如东部干旱山区村民委喝不上水日夜发愁;不少家庭为拿不出钱给孩子治病而年复一年的煎熬;有的乡村小学校舍得不到改造,师生们提心吊胆地在危房内上课;农牧民买不起煤,只好挖草根、捡牛粪、砍树枝做燃料,既付出了体力,又破坏生态……如此种种设计群众疾苦的事,都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矛盾,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青海穷,意味着百姓的需求多;贫困既是困难和挑战,也是一种资源和机遇。只要我们工作到位,贫穷可以转化为全社会的关注,,困难可以变成项目,社会的大需求,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大舞台。鉴此,他果断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民生,重点在基层,社工协会的工作要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并基于此来打开工作局面”。这些认识贴近省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额了协会的定位问题。由此,协会确定了“以民为本,发展公益,助贫济困,构建和谐”的服务宗旨,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

“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无论大小,我们都要以最高的工作效率去努力争取”。

上世纪80年代,为了配合国家修建龙羊峡水电站,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吾雷村的102户村民,惜别了水土地热充足的库区,搬迁到了一个大旱台上。居住地的变化,使得他们的饮水捉襟见肘,人的饮用水仅能勉强支持,却拿不出水供牲口饮用,发展养殖业成了一句空话;因为缺水,这里种不成蔬菜,人们只好把全部汗水洒在粮食地里——尽管粮食的售价低得可怜,即便这样,不少人家还不得不拿出1000多斤粮食到县城换取必需的蔬菜。干旱、缺牛少羊、没有经济作物,贫困象噩梦一样笼罩着吾雷村人的生活,挥之不去。

2005年6月,共和县民政局找到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

诉说了该村农民面临的用水困境。“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无论大小,我们都要以最高的工作效率去努力争取”,这是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喇英才常说的一句话,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不顾两鬓秋霜,亲自带领社会工作协会的工作人员,三次赴该村实地调查。他们访问村民、村干部,走家串户,实地了解情况,发现缺水的确严重制约着该村的发展。于是,青海省社工协会将调查所得整理成材料,向世界银行申报了吾雷村水窖项目。当时全国各地向世行申报了近千个项目,经过严格筛选,2006年2月,包括吾雷村水窖项目在内的100个项目进入初选。喇英才再次怀着百分百的决心,去奋斗百分之一的希望。面对世界银行的专家和项目专员,协会工作人员结合实地拍摄的三十几幅照片,详细介绍了当地村民对水的急切需求和对改进生活状况的热切渴望,介绍了该项目实施后,将会对改善村民们生存状况发挥的巨大作用。由于有三次深入的前期调查垫底,他们的发言赢得了世行专家和官员的一致认可,吾雷村饮水项目成功突围,成为最终获得批准的30个受资助项目中的一个。

世行的资金全部到位了,但却只有11万元人民币,这些钱只够修建水窖之用,村民们若想彻底摆脱贫困,还要搭建大棚,发展养殖业、种植经济作物,这些投入对吾雷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怎么办?喇英才找到了该县县长,县长感概地说,青海省社工协会如此重视水库搬迁移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更应该积极支持,做好世行项目的资金配套工作。于是,县上很快提供了项目配套资金并投入使用,在县乡政府的组织下,村民们积极投工投劳,2006年8月,吾雷村水窖项目竣工了,该项目共为村民修建了水窖102眼,每眼容积达20立方米,还为村民们修建了沼气池和奶牛温棚。竣工典礼上,村民们激动地说:“谢谢世界银行的捐助,谢谢省社工协会和县上的大力扶持,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希望了!”他们为青海省社工协会送上了“洞悉民情,为民解困”的金色牌匾,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当一个母亲手拉着残疾孩子含着热泪向我们求助的时候,我们能够漠然置之吗?当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无钱治病,在我们面前倒下的时候,我们的良心能安宁吗?”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腭裂、尿道下裂等疾病的高发地区。据省社工协会的初步调查,明天计划后仅先天性心脏病还有500多例。喇英才长期工作在基层,对这一情况了如指掌,因而心急如焚,他经常说,“一个病人,拖垮一个家庭,一个病人,造成一个贫困户。挽救一个病人不仅玩久了一条生命,而是挽救了一个家庭”。05年,省社工协会成立不久,喇英才便积极向中国社工协会争取贫困家庭病残儿童救治项目。中国社工协会的领导,被喇英才高度的责任感和执著的信念所感动,便优先安排50万元,在青海省实施孤残儿童救助项目。

首批40余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三裂”儿童分别在北京整形医院和青海省人民医院由一流专家主持实施了手术矫治,很快恢复了健康,回到西宁。喇英才特别激动,亲自往火车站迎接,并和患儿们合影留念。患儿家长拉住喇英才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娃能和正常的娃娃一样生活,学习了,没有社工协会的帮助,我们哪能在这么好的医院治病”。

大通县朔北乡女童白明秀便是96名唇腭裂患儿之一。今年10岁的藏族姑娘白明秀患有腭裂和腭咽闭合不全残疾,三岁时,曾在省内医院做过手术,但效果不佳,今年三月,经省社工协会资助,白明秀母女再次去甘肃天水407医院治疗。由于她病情特殊,且有手术治疗历史,几经思考,院方做出了不予手术支持的决定。她们母女又回到西宁,走进了喇英才的办公室。眼望着聪明活泼的白明秀和那流着眼泪、含着无限期盼的母亲,喇英才的心被感动了,随即抓起电话和北京整形医院医务处联系,并很快就白明秀的手术治疗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喇英才说;“我们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必须全心全意,不能办一半,留一半,更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要争取”。4月8日,白明秀病愈出院,母女二人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乡。

民和县官亭镇乡村民秦学林今年34岁,是倒插门女婿,岳父岳母已经60多岁。生有一儿一女,他就是这个家庭的“天”。但由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常年不能劳动,因而这个家全塌下来了,15岁的女儿不得不辍学在家劳动,13岁的儿子勉勉强强上初中。秦学林也曾来过省城求医,但6万元高昂的手术费用,使他不得不再次回到家中。喇英才得知这一信息后,便如芒刺在背,寝食难安。他激动地说:“当一个母亲手拉着残疾孩子含着热泪向我们求助的时候,我们能够默然置之吗?当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无钱治病,在我们面前倒下的时候,我们的良心能安宁吗?”,随即他又一次进入了“补天”的旅程,他先是通过中国社工协会在一位国外慈善人士那里争取到了两万元的资助,后又和省高心所协商,得到了减免费用2万元的承诺。今年元月,秦学林在省高心所成功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回到家后,便盘算起了“振兴家庭”的计划。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势群体一般都是那些身患残疾,遭临灾祸、知识和能力都比较缺乏的人。他们既不占有财富,更不占有获得财富的资源,既是在社会交往中,也处于低微的地位。因此,社会工作必须用巨大的爱心尊重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他们的处境,反映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噩梦提高自身能力,实现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社会工作的目标。鉴于此,喇英才反复告诫协会全体工作人员:“我们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既要授人以鱼,解决弱势人群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也要授人以渔,帮助他们在知识、观念等方面有所提高,增强发展的能力和后劲。”

五年来,在公益项目的布局中,喇英才始终以较大的精力扶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支持学生完成学业,注意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2007年,在慈善团体——港澳救世军的支持下,协会在贵德县连续举办了三期农村妇女技能培训班,分别进行了刺绣、养殖、种植技能培训。学习班一开始,喇英才就强调了“授人以渔”的办班宗旨,通过技能培训,是妇女们掌握了培训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家庭收入,另一方面还照顾了老人,看管了孩子,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外出打工,老人无人照顾的普遍性矛盾。这三期培训班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妇女“学习技能,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她们自己组织起来,自筹资金,连续办了十多期培训班,有力地推动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生产的发展。参加培训班的妇女用自编的歌词表达了她们喜悦的心情:“培训班办的实在及时,我们学到了勤劳致富的本事。感谢港澳救世军和社工协会,给我们提供了好机会。”在村委会主任培训中,喇英才特别突出对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培养好一个班长,带好一个班子,带动一个村子”的培训目标,设置了农村改革与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农法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农业实用技术、村级财务管理等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民主管理能力和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小康的能力。培训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村委会主任运用学到的知识,带领村委会干部分析市场,研究村情,寻找加快发展的思路,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喇英才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光阴荏苒,古稀将至。但他热情洋溢,壮志弥坚。他决心以有生之年,为困难群众做更多的实事,用爱心筑起社会和谐的大厦,开辟青海公益事业的阳光大道。

——原载于《青海社工组织》2009年第2

文章来源:http://www.swchina.org/ztwz/2014/1015/18309.shtml